長期以來,摧殘着廣大患者的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這兩大頑疾,被人們稱之為不死的癌症。類風濕關節炎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所緻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緻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無數患者因身患此疾而痛不欲生,家庭也是以罩上了痛苦的陰影……鄭州市骨科醫院綜合内科主治醫師趙燦畢業從事中醫臨床工作,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性疾病,通過西藥快速控制疾病對關節髒器的損傷;中藥辨證施治,内服外敷,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師出名門 傳承國醫大師精湛醫術
趙燦自2005年考入河南中醫藥大學以來,他先後師承國醫大師李振華、婁多峰教授和風濕骨病方向學科帶頭人李沛、郭會卿、婁玉钤教授。2006年至今,他随李沛教授一起研習平樂骨傷學術思想,參與骨傷學科建設,2008年參與發表《<中醫骨傷科學>精品課程建設規及實施》論文,同時參與并完成多項國家、省、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2014年來醫院工作以來,趙燦多次參與醫院各級各類課題研究項目,積極參加醫院舉辦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多次參加中華醫學會骨科學術會議并做大會發言,現擔任河南中醫藥學會風濕專業委員會常委,痛風專業委員會委員,鄭州市中醫、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專業委員會委員,在綜合内科工作期間,多次代表科室走入基層,下鄉義診,他積極參與“世界痛風日”“世界關節炎日”等惠民活動,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緻好評。
趙燦擅長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為輔,鑒别診斷與治療各種關節炎,比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痛風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等;同時擅長治療幹燥綜合征、白塞氏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風濕性多肌痛、産後風濕、複發性口腔潰瘍及頸肩腰腿疼痛等風濕性疾病。尤其在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幹燥綜合征和痛風等疾病的中醫治療和飲食防護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精研風濕 堅持中西醫結合治未病
趙燦介紹,風濕性疾病多屬于慢性疾病,纏綿難愈,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具有高緻殘性,疾病後期往往侵及内髒器官,目前醫學尚不能根治。在這種情況下,控制疾病進展、防止關節破壞、保護關節功能、減少疼痛,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是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目标。
“近年來現代風濕病學科的飛速發展,使風濕性疾病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隻要能早期診斷,抓緊時機給予積極、正确的綜合治療,就可使病情好轉、穩定或緩解,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可以使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響。” 趙燦說,如果消極對待,不規則治療,就有可能發展成嚴重殘疾或導緻嚴重并發症而死亡。
臨床上,趙燦發現有非外傷原因的關節腫痛,或是口幹眼幹,或是反複口腔潰瘍,或是雙手遇冷變白變紫,或是四肢近端肌肉疼痛乏力,或是反複虹膜睫狀體炎,或是半夜、晨起腰背疼痛等,都應該及早考慮風濕性疾病,前往正規醫院風濕科就診,實作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病有良方 治療急性痛風療效顯著
祖國醫學講究體質,先天禀賦、後天生活居住飲食習慣不同等都可以引起體質各異。中醫根據人的體質不同,将人分為九種體質,進而指導未病之人,通過飲食、鍛煉來糾正過于偏頗的體質,以期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态,讓外邪緻病因素無機可乘,進而早期預防疾病。中醫按照病邪不同,将痹症分為“風濕痹阻證、風寒濕痹證、風濕熱痹證、痰瘀痹阻證、氣血虧虛證、肝腎不足證” 等不同類型。
在臨床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理念,辯證分治,中西合并,将西醫風濕免疫學科和中醫骨傷學科有機結合,為患者定制個性化治療方案。“中醫治療痹證的最大特點是辨證論治、辨病論治、因人施治,能解決許多西藥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可以減毒增效,對人進行整體調節,進而改善體質,減少西藥的使用。” 趙燦說,這也展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在鄭州市骨科醫院綜合内科在首席專家劉沙,科室主任劉傳慧的帶領下, 趙燦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老年骨質疏松、幹燥綜合征、纖維肌痛綜合征、風濕性多肌痛、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等風濕骨病上有效果突出。在臨床上通過飲食調節、情志疏導,将疾病治療融入日常生活,将中醫的“未病先防”理念融入慢病調理當中,進而達到簡便、易行、長效的治療目的,以造福更多患者。
( 闫洧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