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在第一期 真男人該看的電影——《前程似錦的女孩》(上)及上期你知道好男人的定義是什麼嗎?《前程似錦的女孩》(中),我們介紹到了女主凱斯,她作為“克制的複仇女神”如何讓人感到情緒牽引并産生共鳴的,其中的委屈憤懑、脆弱與無助,以及從犯人與共犯的角度來解析,他們在事件中又是如何反應的,這些反應背後又有着怎樣的心理。

今天則從影片的整體表現和結局作講述。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本來應該成為醫生的凱斯過着神祕的雙重生活,白天在咖啡店打工,晚上流連于酒吧懲罰"撿屍"之人。遇到大學同學瑞恩後,過去的傷疤被揭開,随之改變的是她的生活。

----以下内容包含劇透----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前程似錦的女孩》片名取自轟動全美的“斯坦福大學生性侵案”,當時的法官因為強奸犯是位“前程似錦的男孩”而輕判刑罰,僅判他入獄6個月、緩刑3年,而實際這起性侵案的惡劣程度最高可判14年徒刑。顯然法官眼裡的受害者并不是那麼“前程似錦”的女孩。

片名含有十足的諷刺意味,略帶血迹的80年代少女電玩的片頭不僅充滿挑釁,而且奠定了影片中粉紅少女與暗黑來回切換的風格和色調。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影片中采用了大量對稱的構圖,尤其是針對女主個人的鏡頭,對稱的鏡頭除了表現秩序和克制,其實也給人強烈的壓迫感,放大中心主體,我們能體會到來自過往的創傷是如何重重地壓在女主身上,也能感覺出女主複仇時的來勢洶洶。

許多沉重時刻都配有緩慢推近的鏡頭,也是在進一步加強這種壓迫感,強調表現人們在事不關己時的冷酷無情,及在接受審判時逐漸慌亂的情緒。還有些鏡頭則模仿紀錄片訪談的形式,呼應審訊情節,也是一種戲仿。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唯有在律師忏悔的這場戲中,出現不同的視角,律師明顯占據了鏡頭的更多部分,處于壓制和上風的地位, 其實說明了源于個人良心上的愧疚和自責,遠比來自他人的懲罰更加嚴厲和沉重。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電影配樂風格化十足,令人印象深刻,《殺死伊芙》的味道一下子上來了。一些地方好似不協調的宏大配樂,營造着“本來可以”前程似錦的輝煌,對應起影片的内容卻一下子讓人倍感失落。

影片一路壓抑着強烈的爆發力,某個點我們以為終于要爆發了,卻又塌軟下來,反覆克制的“假爆發”影射着現實社會中一次次起起落落的呼聲,與始終以為将要來到的變革。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電影甚至全片沒有出現過一次強奸事件的鏡頭,沒有任何血腥的畫面,隻有番茄醬、口紅,和結尾凱斯被摁在床上,用枕頭緩慢悶死的長鏡頭——不見血的暴力,如同我們生活中所有無聲的犧牲和死亡。或許片中極度克制的描寫才是最讓人難受和抓狂的地方,那一刻“爽”感全無,這是一場盛大的悲劇,而其中的我們到底是無能為力還是無所作為?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女主身上帶着妮娜的項鍊

豆瓣上有許多關于結尾的讨論,為何凱斯會這樣做,凱斯的死是意外還是設計,凱斯和妮娜是不是暗戀關系等等,但我的關注點不在此,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妮娜的身邊,哪有凱斯這樣的存在?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除了家人以外,現實中的受害者無一不孤獨而痛苦地承受着創傷的打擊,即使最親的人,恐怕也難以感同身受,更不會以犧牲的方式完成報複,這樣同歸于盡的想法,似乎是受害者本人的願望,凱斯就是妮娜,凱斯是妮娜心中壓抑外化出的複仇力量,這樣一來就合理許多。當然影片不走魔幻主義路線,是以凱斯和妮娜是分開的兩個人,凱斯對妮娜的愛已到了為她而活,為她而死的地步。但記得,現實世界中沒有凱斯,隻有總是來得太遲的正義。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弦子、拉姆等一次次社會事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時也在提高我們忍受同樣事件的門檻值。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什麼時候當人們不再對危險的信号和悲劇的開始視若無睹,不再劃定各種邊界決定你我的差別,能平等地看待他人,停止無謂的冷漠,所有人才有機會離美好的世界更近一步。

每個女人最大的噩夢——《前程似錦的女孩》(完)

(本篇完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