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活是個魔術師,趁早看清它的招式,不做甩鍋俠

生活是個魔術師,趁早看清它的招式,不做甩鍋俠

圖檔來自網絡

幾乎每天,我們面臨着變化,隻不過變化大小而已。菜場的肉和蔬菜價格起起伏伏,司空見慣,誰能想到前段時間豬肉價格破天荒直接觸底,批發價格竟然到了5-6塊?随後蔬菜跑來漲姿勢,菜價直逼肉價?

還不用說,機關旁邊的小吃店開了又關,馬路上白線改成了小黃線,小孩子升入新學校,成年人丢了飯碗又找到新飯碗,諸如此類的變化時不時冒出來。

面對變化,見怪不怪,是人們的常态。而變化的單單是形勢麼?應該不止,與形勢相随而來的是變化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新任務:認識變化,應對變化。

早上,有段時間沒有聯系的朋友來吐槽。她說度過了娃考上名校的自豪和興奮期、離别的不舍期,自己目前處于焦慮期,再憋不住了,不吐槽抒發一下郁悶,真快受不了了。

朋友家有兩娃,二娃目前剛剛初一,大娃是乖乖女一枚,學業優秀,一月前去往知名高等學府——東京大學讀書。

聽她細說,原來是大娃極其不适應全新的學科領域,朋友夫妻二人因遠隔重洋,無法随時提供幫助,于是她全家陷入無盡的憂慮中,很擔心孩子,也在思考造成這種狀态的原因。她總結說,大娃這樣,全是因為從小到大接受的填鴨式教育害了孩子。

那這個鍋,是不是該“填鴨式教育”來背呢?

如果孩子去的不是隔山隔水的國外,就在國内某個學校,甚者是本市,是不是朋友的擔心會少一點呢?“兒行千裡母擔憂”是人之常情,然而,不論父母多擔憂,都無法替代孩子走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裡,面對變化給出的任務,便是該怎樣規劃孩子的成長之路?再推而廣之,我們每個人,不管是誰,都逃離不了變化這個任務,都得長點本事,面對變化。

一要以警醒之心,感受到身邊大大小小的變化,保持觀察力,預見變化,發現變化,是應對變化的第一要點。

在遇到地震、泥石流等災害時,能看到動物或景象的反常行為,就可以提前預警,采取措施,拯救自己也挽救他人。前幾天,那個下晚自習的大連高三女生,聞到瓦斯異味而報警,救了全樓人,這個女生保有警醒面對異常,不可謂不值得我們效仿。前段時間,震驚上海灘的女生上班前被殺案,也一時沸沸揚揚,是不是如果當時女生能有一丁點的警惕意識,可以免受殺身之禍?

二是以歡喜的姿态,愛上變化,不管是變好還是變壞的變化,熟悉它,當再遇變化,便不再害怕變化。

既然躲不過變化,索性與“變化”為友,主動擁抱變化,而不是對變化麻木無動于衷,會給人适應變化的底氣,最終也才能使變化為我所用。因地震失去右腿的小姐姐牛钰,踩着小鋼腿走T台,飒飒美美的,讓我們羨慕,其實,我們可以考慮一下,不管啥變化,我們也可以成為其中那一個潇灑的哥哥或姐姐,放開了,沒什麼大不了,該咋滴咋滴,想辦法對付便好。

還有呢?怎麼對變化這個魔術師?

生活是個魔術師,趁早看清它的招式,不做甩鍋俠

似乎說起來應對之法很高深莫測,那麼教給小孩子應對變化之法,應該也不是簡單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吧?

問題說難便難,說容易也不會很複雜。

還是要回到小孩子的認知教育,教育不止是書本知識,更多的應該是生活教育。

在小孩子的生活教育裡,家庭教育絕對不能被書本知識擠占了所有時間,單純地養成一個小鎮做題家可能真會成就一個高分娃,但絕不會是未來那個可以應對各種生活姿勢變化的高手。

以不變應萬變,應該是教育小孩子應對變化的最好準則。提早讓孩子明白,新學校,新環境,新知識,變化的是環境,不變的是他的核心目标:學習知識,如果針對核心目标,找方法,便可以逐漸适應環境變化,突破解決關鍵問題。

變化的往往是形勢和任務;

不變的是夢想和使命。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小孩子明白了,他心中的核心理念,會支援他奔赴自己的夢想。度過最初面對變化的不知所措,他會欣喜最終自己的蛻變,有改變的勇氣和動力。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你身邊發生着怎樣的變化?大家說說看。

生活是個魔術師,趁早看清它的招式,不做甩鍋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