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1世紀以來,全球經濟、科技迅速發展,文化、藝術緊密互動,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人們的交往方式,社會和文化形态,都帶有着這個時代特有的表征。就此,圍繞科學、藝術、心理、醫學、倫理、環境等相關議題,新海南用戶端文化頻道與海南國際傳播中心,邀約我國知名作家、詩人、學者,聯袂推出“作家觀察”系列訪談,敬請關注。
如今,AI技術被廣泛使用,如科學、刑偵、教學、醫療、通訊、交通、傳媒等行業領域,通過高能的算法,節約了社會生産中的時間成本與生産成本,是技術的一場變革。
面對AI技術,人們是無法突圍的,但身在其中,人們在享有這AI技術的便捷之時,可曾對此感到焦慮和擔憂?
本期,新海南用戶端文化頻道、海南國際傳播中心專訪當代著名小說家張楚,帶來他的看法。
張楚:在《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等雜志發表過小說,出版小說集《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樣黑下來的》《野象小姐》《在雲落》《中年婦女戀愛史》等。現為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曾獲魯迅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人民文學》短篇小說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作家》金短篇獎、《小說選刊》獎、孫犁文學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華語青年作家獎等。部分作品被翻譯成英、法、俄、日、韓、德、西班牙等文字。
1.如今,AI在社會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就您的觀察而言,它是如何影響并改變您的生活的?
我沒有受到它太大的影響。也許是我太遲鈍,沒準它已經在我生活的各個節點都出現了,隻是我沒有留意吧?其實我内心裡有點抗拒科技主義至上。無論什麼事情,如果發展的速度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可能都會有些問題。
2. 對于AI的快速發展,您是否有過焦慮?
焦慮是有過的。我覺得人類如果哪天滅絕了,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因為戰争,人類消滅了人類;二是因為AI技術發展,機器人消滅了人類,取而代之。我覺得第二種可能變成現實的機率更高些。
3. 如何看待現在的科幻文學,倘若有一天,科幻文學的場景成為現實,您希望哪一部小說的部分情節被實作。
我看的科幻小說比較少,經典的科幻電影幾乎都看過。我覺得人類将來移民别的星球是不可避免的,有可能像電影《普羅米修斯》那樣,科學家去尋找人類起源的真相,或者像電視劇《宇宙》,形形色色的人們坐着宇宙飛船,去探索宇宙的終極秘密。《宇宙》中的超級文明,可以制造恒星。
4. 在日漸越深的AI時代,您認為人們應該學會什麼樣的技能?
順其自然吧。過度順從或過度焦慮,都會導緻災難。
5. 您認為是否需要有相關法則法規,對AI技術進行限制?
我覺得很有必要制定全球通用的相關律令對AI技術進行限制,就像必須禁止克隆人的誕生一樣。
6. 您擔心人工智能變成人工智人嗎?
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機器人總有一天會精神覺醒,試圖擺脫人類的控制和剝削。電視劇《西部世界》是一部特别真誠的寓言。
新海南用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劉昕婷
【來源:南海網海南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