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路,碎片萬千,二十四幀定格,被放大的一“點”。成都市廣播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網絡季播微訪談《人生·觀》全網上線!我們要幹什麼?不是分分鐘教你做人,沒有陳詞濫調,不說正确的廢話!很簡單,和我們遇見的這些主人公聊聊天。一期一會,各有精彩,這一期節目我們将對話的是從成都走向世界的歌唱家,亞洲最美男中音,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
視訊加載中...
他是不拘泥于舞台的
亞洲最美男中音
是綜藝裡的頑童導師
也是一個回到家鄉的音樂人
......
廖昌永 1968年10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是目前活躍于世界歌劇舞台上的極少數傑出的亞裔歌唱家之一。他有“亞洲第一男中音”的美譽。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著名歌劇大師多明戈最欣賞的弟子。他曾在一年之内連獲三項世界著名聲樂大賽第一名,使世界樂壇為之震驚,其中包括被認為是難度最高、亞洲人從未進入過決賽圈的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他被挑剔的《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不吝詞句地稱為“這位天才的藝術家将成為世界歌壇的一個瑰寶”、“這是近年來我們聽到的最優美的男中音”。他就是廖昌永,我國青年男中音歌唱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
2021年10月,第13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在成都舉行,廖昌永作為嘉賓和評委來到成都,接受cdtv-1《人生·觀》欄目的獨家專訪,與主持人分享對音樂、比賽、城市的體驗和感受,也對自己近期參加音樂類節目的初衷感受進行了分享。

█ 談“下凡”:想讓更多人都能聽懂古典樂
無論是已經廣為人知的《聲入人心》《經典詠流傳》《中國好聲音》,還是剛播出便拿到三網收視第一的《時光音樂會》,作為享譽中外的男中音歌唱家和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在電視綜藝裡留下不少經典場面,打破了大家對美聲藝術家“沉悶”的固有概念.....如此有排面的正統聲樂級泰鬥,怎麼會在近兩年跑進了音綜? 或者說從象牙塔走進了煙火氣的凡間?
薛瑾:當我們看到,嗯?廖昌永居然會坐在一個偏娛樂化的、《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節目的時候,我們還是會覺得有“反差”。
廖昌永:是以我這個是我為什麼要去參加《中國好聲音》也好、或者是《聲入人心》也好、《經典詠流傳》也好這樣的節目的原因,不擔憂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說我因為擔憂我就不去那這個就是很懦弱的表現,這個總歸要有人去做,總歸要有人去邁出這一步。
█ 談說唱 :說唱不是讓大家聽不懂,你聽不懂那是你“聽 不 懂”
《中國好聲音》是廖昌永的“跨界”首秀,作為上海音樂學院的院長,廖昌永無疑是偏嚴肅的學院派,而回顧已經舉行了九季的《中國好聲音》,流行音樂都是絕對主流。這節目播出後,“廖昌永用歌劇指導學員說唱”等話題在社交網絡持續發酵。當“藝術家”遇到“說唱歌手”會碰撞出什麼火花?廖昌永又是怎麼看待古典與流行的呢?
薛瑾:其實您在做的時候也在尋求一種,美聲的表達跟流行唱法的這樣一個平衡。
廖昌永:是以你看我你從這個《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來看,你要想讓他以後的發展道路很大,你就要讓他接觸不同的。
薛瑾:當你拿到一個說唱的選手的時候呢?或者在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把這兩者放在一起的時候。
廖昌永:對于我來講,我當然首先一個我要先去了解這個說唱藝術。我也曾經看見過有人在講,那說唱就是要聽不懂,我覺得聽不懂我要你要說唱幹什麼,我說你聽不懂是因為你“聽不懂”。
人家講的英文你沒聽懂你聽不懂,他這邊有很多俚語你聽不懂,而我們到國外去你不可能說是你是聽不懂的,歌劇以前人家也說歌劇演唱就是含着橄榄在裡邊唱,我們好像就是要聽不懂,不是的,我們到國外去演歌曲,旁邊就一個 diction coach(言辭教練),坐在一個地方,天天拿着拿個筆(糾正語音錯誤)。
我曾經以前在周老師班上,也是說今天我們來,先不唱歌,你先把歌背給我聽。當你是主動的背完的時候,你的語氣會對,你的語言會準确。不論你是說話的說唱也好,還是歌唱也好,當你觀衆聽不懂你在說什麼的時候,你跟觀衆的交流就會有問題。
█ 談美聲:美聲就是美好的聲音 流行和古典從來不是對立
薛瑾:因為你的出現,也撬動了大家對于這個音樂表達的另外的一些思考。
廖昌永:我們講我們是美聲,美聲的原文“bel canto” , “bel canto”的原意是什麼?是叫美好的歌唱,他跟流行樂确确實實從演唱方式、技術要求來講是不太一樣的,可能我早期的時候的(作品)我都不會去碰,他對腔體的要求不太一樣,他對他的力量的要求不太一樣,我要唱當代的作品的時候,我可能這一塊我就專注在這,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不就是美好的歌唱嗎。
再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文化是需要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互相融合的,你要有共鳴,你要跟觀衆形形成共鳴,你要去包容他。而不是互相排斥,是以我覺得現在國家為什麼反對這種“飯圈”文化,就是好像你是我的偶像我隻是喜歡你,誰要說你稍稍不好我就打他,然後完了之後他他要比你好我就打他,這個不可以的是很不健康的,就是當一個觀衆把自己封閉起來,這個市場會很可怕的。
█ 來自家鄉人的凡爾賽 :成都音樂氛圍好 觀衆知道該在哪裡鼓掌
廖昌永對成都有着深厚的感情,1988年考上大學後他就離開了家鄉進入了上海音樂學院,30多年來他一直想念着家鄉。廖昌永記得在郫都四中讀書時參加了當時郫都首屆“鵑城杯”中學生歌唱比賽,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個一等獎,這激勵自己走上了音樂的道路。此番作為金鐘獎評委回到家鄉,他又有什麼感受呢?
薛瑾:這次回成都感覺這裡的音樂氛圍怎麼樣?包括金鐘獎的舉辦。
廖昌永:其實不止在成都,因為這些年我隻做過很多的音樂節目,包括在各大的大型文藝演出的舞台上,你總是能看見不少的四川的音樂家,都蠻好的,是以他們經常說我這個是這個花式“凡爾賽”。
其實成都的音樂的氛圍挺好的,應該說四川人啊,其實從骨子裡邊是非常浪漫的,他們知道什麼時候鼓掌,知道什麼時候使勁,我真的覺得成都群衆基礎非常好。
廖昌永:以前來的時候,成都少劇院,少專業劇院。但是在這些年來,我們成都的劇場的音樂廳的建設應該說是上了一個大的台階,你看四川音樂學院,我們這次來比賽的時候在城市音樂廳,有音樂廳、有歌劇院、有戲劇廳,有室内樂廳,是個大的這麼一個綜合體,而且音響效果也非常好,還有很多戶外音樂節的這樣一些場地也在打造。
成都,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音樂底蘊,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被譽為愛情經典,杜甫筆下的“錦城絲管日紛紛”描繪了城市音樂的盛況,三千年裡的曲韻名作勾勒了成都音樂文化的筋骨。今天的成都,既誕生了享譽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廖昌永,也有流行樂壇李宇春、張靓穎等實力唱将,還有彈着吉他唱着民謠的歌手,帶着《成都》等耳熟能詳的歌曲從這裡開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