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情畫意白鹭飛

作者:廖昊

□魏益君

“芙蓉映水菊花黃,滿目秋光。枯荷葉底鹭鸶藏。金風蕩,飄動桂枝香。雷峰塔畔登高望,見錢塘一派長江。湖水清,江湖漾,天邊斜月,新雁兩三行。”元代貫雲石的《小梁州·秋》,描述了一幅秋天白鹭湖水相映的美麗畫面。

白鹭又名鹭鸶,有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圓溜溜的眼睛,還有兩條烏黑的長腿。秋天的河畔塘邊,柳林樹梢,時有白鹭閑散地覓食,悠閑地栖息。随着一陣秋風吹皺水面,白鹭展翅高飛,劃出優美的線條,扇出秋天最美的意境。也許因為白鹭潔白的羽毛、挺拔的身姿,還有那亭亭獨立時卓越的風姿,自古以來頗得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衆多美妙的“白鹭詩”。

“雪衣雪發青玉嘴,群捕魚兒溪影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唐代杜牧的《鹭鸶》,呈現了一幅白鹭覓食的生動畫面: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頭發和青玉一樣的嘴巴。它們成群地在溪中捕魚,美麗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突然,它們因為受驚而飛起,背襯着碧綠的山色,向遠方飛去,那潔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飄舞在晚風之中。

唐代王維筆下的白鹭戲水,更是寫得惟妙惟肖。《栾家濑》詩雲:“飒飒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鹭驚複下。”溪水蜿蜒曲折,深淺變化莫測。有時出現深潭,有時出現湍急流水。流水雖然湍急,但遊魚曆曆可數,鹭鸶常在這裡覓食。正當鹭鸶全神貫注地等候食物的時候,急流與堅石相擊,濺起的水珠像小石子似的擊在鹭鸶身上,吓得它展翅驚飛。當它明白過來這是一場虛驚之後,便又安詳地飛了下來,落在原處。

水中的白鹭不僅給人美的視覺享受,更給人一種久違的鄉愁。宋代林逋的《詠秋江》寫道:“蒼茫沙嘴鹭鸶眠,片水無痕浸碧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還有唐代李白的《賦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峽》:“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這些詩歌,讓人仿佛回到故鄉,看炊煙袅袅,秋水明淨,白鹭飛翔。

詞人筆下的白鹭更加唯美,更加動人。如唐代劉禹錫的《白鹭兒》:“白鹭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衆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白鹭兒,品格最高尚。新長出的潔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許多禽鳥大聲喧嚷,它卻獨自凝眸沉寂。它孤獨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裡的石上。目前山煙雲消散的時候,它就展翅迅飛于遼闊的碧空。

“鹭鸶鹭鸶何遽飛,鴉驚雀噪難久依。清江見底草堂在,一點白光終不歸。”晚秋時節,捧讀古代文人筆下的白鹭,賞看的是詩情畫意,情牽的是淡淡的鄉愁。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