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鄉美文化</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6月5日</h1>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看海(散文)

文/王德明

看海去。想想,就很歡喜。

我的老家在小興安嶺的邊緣,無海,無江,甚至連個湖也沒有。澇年景,在村子南頭的草甸子上積下點兒水,形成一個小泡子,不及人腰深。一旱天,泡子皆無,隻剩下裸露的貝殼。我常常拿着篩子到水泡子去撈魚,小泥鳅養起來很好玩。

海,第一次給我的印象是恐懼。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上國小時,學了一篇課文。一艘巴拿馬的貨輪在海上遇難,向一艘美國貨輪求救,詹姆斯船長不予理睬,是中國輪船伸出了援手。事後,一個索馬裡船員向中國人豎起大拇指表示感謝。海,險些吞噬掉船員們的生命,這是我的第一感覺。但真正産生敬畏的,是因為村裡的一個青年人,到一個叫烏裕爾河的地方拉沙子,在河裡遊泳時溺水,讓我知道了水的可怕。

那一年,我上中學。學習了一篇課文叫《海燕》,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篇散文詩。他描述的大海是“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争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沫”。參加工作後來到大連,我第一個行動就是去看海。然而,卻是一個平靜的世界,藍得讓人陶醉。波浪沖擊着礁石,發出“嘩嘩”的響聲,綻開了萬朵浪花,在太陽的照射下,閃着金光,忽隐忽現,仿佛蔚藍天空中的美麗焰火。

海濱漫步,平靜,蔚藍,遼闊,不僅僅是大海,還有漫步者的心。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确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财富的人一頭紮進神秘莫測的“商海”,市場經濟飛速發展。2020年,全年國内生産總值已達10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3%。基本養老保險覆寫已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寫已超過13億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存底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如期回歸,林清玄《海上的消息》,總讓人想起海的那面。

愛大海,從女兒遠行讀書開始。

澳洲和中國沒有大陸相連,中間隔着一片大海。我第一次去看女兒,看着飛行圖知道,自己正在大海之上。從飛機上向下看,穿行白雲猶如大海。飛行了十幾個小時後,見到女兒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突然有了一種感覺,海是連接配接我和女兒的一個載體,見到了大海就離女兒很近了,從此愛上大海并樂于海濱漫步,特别是看到飛機落在四周都是海的跑道上時,頓生惬意。

老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2020年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但它卻讓澳洲政府給了我兩年的簽證,讓我能在這裡陪伴女兒。我是一個俗人,本來所求不多,憑海臨風,這樣一場平凡的相守和溫暖,足矣。隻要天氣好,每天我都到海邊漫步。就像母親說的那樣,牽着女兒的手,吹着淡淡的風,望着天際線上的點點白帆,天底下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畢業後,我去大連。母親大哭,從來沒有見過海的母親說,她愛大海。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審閱:韓田梅

簡評:由恐懼大海到愛大海的情感變化中窺見作者的熱愛大海的思想感情,散文形散神聚。

終審:嚴景新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作者簡介:王德明,黑龍江省人。熱愛生活,喜歡閱讀,勤于思考,偶有感悟于筆端,常有詩歌、散文、小說等作品在報刊雜志上發表。

散文「看海」/《中國鄉村》雜志2021年第二季度有獎征文作品中鄉美文化6月5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