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長篇小說《笑面人》寫于1866-1868年,1869年發表,該作品故事是講述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英國,一名10歲的男童被人販子遺棄在岸上,小男童被好心人救回後發現他的臉被人販子動了刀,使他一輩子隻能呈現笑容,小男童名字叫格溫普蘭。
《笑面人》的故事小時候我聽過不少,一直以為是一個小醜,直到長大後才真正了解到這部作品中每位人物是如此地悲憫,也同時反映了當時封建貴族社會的醜陋和卑鄙。
文字的魅力是妙不可言的,而影像是将文字轉化成更直接的媒介将故事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現給大衆。1928年,默片最鼎盛的年代,德國先鋒導演保羅·萊尼将這部作品以黑白默片形式首次帶給全世界的觀衆,而電影中扮演格溫普蘭的男演員康拉德·韋特成功地塑造了笑面人的角色,經過了将近百年後的今天,人們說起小醜,首先入腦海的就是康拉德·韋特,他是第一代小醜,是小醜的鼻祖人物。

<h1>01 人販子的手段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惡心地令人發指</h1>
曾經有段時間,大街小巷有很多兒童乞丐被人販子折磨得不成人形地在街上乞讨,這些惡罪滿溢的人販子為了可以賺取更多的金錢,将拐帶而來的兒童進行“加工”,而《笑面人》的小男孩格溫普蘭本是貴族公爵後裔,當時的國王為了鞏固政權并且受到弄臣的擺布,他将公爵困在一個叫“鐵娘子“的木偶中,再狠心地把他唯一的兒子賣給了人販子,因為國王知道,每個小孩落入這批人販子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當格溫普蘭被小販子遺棄在大雪紛飛的岸邊時,他是用衣服緊緊裹住自己小小的身軀,隻露出一雙大眼睛,看着如此健康的他難道人販子還沒對他動手?可惜悲哀的人注定隻有一條悲慘的路,幸好在雪地中發現小女娃,格溫普蘭認定這個女娃就是他重生的“證人“,這名女娃将來也成為他一輩子的牽挂。
救命恩人是江湖藝人于蘇斯,他發現格溫普蘭已經被人販子在臉上動了刀,成為了一名永遠隻能笑的人,于蘇斯将格溫普蘭和盲女娃蒂撫養長大,而格溫普蘭也成為大衆歡迎的小醜,他靠“笑面人”的角色卑軀地生存着,而盲女蒂是他唯一活下來的動力。
好景不長,女王知道了格溫普蘭的身份,想用他來鞏固自己地位,但格溫普蘭的容貌遭受到衆人的譏笑和不滿,就算穿着貴族衣裝的他也難以掩蓋内心的自卑和痛苦,他渴望着能找到一個看了他的臉不會笑的人。
年輕女爵的出現讓格溫普蘭有了希望,但事實上這才是最殘忍的折磨,最後格溫普蘭選擇回到盲女蒂和于蘇斯的身邊,隻有他們才能給予他溫暖和愛,可惜當時蒂已身患重病,電影片末并沒有交代蒂是否已死亡的片段,文學原著是講述蒂最終因病去世,留下格溫普蘭苟且偷生。
放蕩的女爵讓格溫普蘭驚恐不已
<h1>02 小醜永遠隻在人前笑,他的淚也被人認為是荒唐物</h1>
小醜這身份在各大領域中都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人們将小醜代表小人、醜陋、滑稽和虛僞,在小醜身上的标簽沒有一個是正面的,但偏偏小醜的出現就是為了博取一笑,這是一個沖突的個體。
《笑面人》中用這樣一個角色将當時社會的風氣和醜陋的貴族面孔赤裸裸地供出來,因為笑面人特殊的面容,連社會上最底層的人都認為自己比他地位還高,因為他們知道可以随意譏笑、咒罵、惡言面前這位隻會對自己笑面迎人的小醜,可悲的他成為了人們發洩對象。
當格溫普蘭通紅淚滿的眼睛,就知道他内心是如此地哀傷,這種傷痛是旁人無法了解的,也隻有盲女蒂可以知道他内心的傷,為什麼是蒂呢?因為她是盲女,一個永遠看不到他悲憫笑容的女孩,就正如格溫普蘭所說:“我想找一個看到我不會笑的人”。
一對苦命的人兒
他的笑臉,他的心不笑,不管他做什麼,希望什麼,想什麼,隻要他一擡頭,觀衆就會看見他狂笑。 - - 雨果《笑面人》
<h1>03 統治階級是惡魔的化身,他們才是最醜陋的小醜</h1>
1688年英國爆發“光榮革命”,資産階級和封建貴族達成妥協,正式确立了君主立憲制,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而《笑面人》故事背景則是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後,原先的統治階級分化為新貴族和舊貴族,新貴族與新興的資産階級聯合一起反抗封建王朝,雖說是君主立憲制,但在當時确立後仍有一段過渡期,是以女王仍有着很大的權利。不管是舊貴族、新貴族還是資産階級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擷取最大的利益,将權利和金錢全部掌握在手裡,導緻社會底層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 【科普】關于君主立憲制,也稱為“有限君主制”
君主立憲制它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權利受到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君主制。在這種政體下,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國家權利中心在議會,現在的英國王室就是最好的例子,除了英國外還有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都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笑面人》格溫普蘭被當時的女王利用,當他的身份浮出水面後,女王要求他跟女爵結婚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在議會上,格溫普蘭以爵士的身份出現,他利用這次機會在議會上陳述群眾的苦難,結果遭受了衆議會上議員們和貴族們的譏笑、侮辱,他們指着他的“笑容”捧腹大笑。
宮廷的醜陋在這群沸沸揚揚的貴族中表露無疑,格溫普蘭的人生變成如此也是從童年時王室内鬥、宮廷罪惡所導緻,可笑的是,也是因為這種罪惡将成年後的格溫普蘭重返王室,一切的變化都是由王室最高統治者的陰謀造成的,當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腐敗堕落反而顯得盲女蒂和于蘇斯這樣的人物淳樸、可貴,是以格溫普蘭在看清楚他們這班人的醜惡後,決定回去與蒂和于蘇斯過回以前苦難的生活,隻可惜盲女蒂以為格溫普蘭不會再回來,憶思成疾,最終去世了。
電影沒有用太多鏡頭去表述原作中剝削階段對底層人們的殘忍手段,但就從“鐵娘子”這個酷刑道具就能想到宮廷惡行是如此陰險。
格溫普蘭的父親被活生生地困在這具人偶道具内,直到死。
其實正如網上評論所說:中國的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還是資産階級和農民階層太弱,其實皇權階層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鞏固自己的絕對權威,不要以為英國的皇家比咱們大清朝的皇帝開明,相比較他們更殘忍。
<h1>04 結尾</h1>
關于《笑面人》的原著我本人并沒拜讀過,但文字的魅力、一字一句的細讀,将會更能讓我們了解到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深層次意思,特别是格溫普蘭在議會上為苦難人們争取利益,痛罵宮廷腐敗的這段。
而默片《笑面人》焦點在于演員的表演,這是電影的魅力所在,觀看的過程我深深地被男演員康拉德·韋特扮演的格溫普蘭而感動,也驚歎扮演盲女蒂的女演員瑪麗·菲爾賓的美貌和演技。
能觀賞到快百年曆史的老電影真的是一種很大的樂趣,相對比現在特技效果滿滿、彩色鮮豔的彩色電影,老電影更适合我的口味。
-END-
@賞影貓女 希望帶給大家更多不一樣的電影世界,關注我,一起共同讨論和分享影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