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纏絲兔是廣漢市著名四川特産,相傳創始于唐代,廣漢纏絲兔享譽海内外,與古蜀文化三星堆、民間習俗拉保保并稱廣漢三絕。纏絲兔色澤紅潤,味美鮮嫩,肌肉緊密,肉質細滑,高蛋白低脂肪,是一種健康食品。
唐朝中期,一代名相房琯被貶雒縣(廣漢古名),任漢州刺史。除夕新年,雒縣一戶韓姓大家小女出閣,韓家老爺邀請房公為上賓共同赴宴,韓家以腌制兔肉聞名鄉内,喜席上,托一金絲鑲玉兔作席,色香可餐,房公食後,大為贊賞,問韓家老爺此道佳肴何名?韓家老爺回房公說此宵暫無别名,是為小女出嫁而準備,便請房公賜名。房公思考片刻,語以此物勘比珍馐,金絲纏繞家合興旺,食者步步高升,千裡婵娟,婵與纏同音,定名為纏絲兔。
制作流程
選用肥大、皮下脂肪豐滿的活兔,對準頸動脈處一棒打死,并立即趁血液未全凝固前迅速剝皮,從後腿開刀,劃皮不要傷肉,兩腿皮撕開後,割掉尾巴,從臀部用刀輕輕劃開,并用手扯皮,直扯到頸部,再割下全部兔皮,随即開膛去内髒,剁下足、爪用清水洗淨後放入缸内。用食鹽老姜花椒塗抹兔身分層堆碼,一天以後上下對翻,再腌制一天後起缸,加入醬、豆鼓、德陽醬油、白糖等輔料。另加味精、胡椒、花椒、五香粉等混合碾成細末,并調成漿糊狀,均勻地塗抹在腥腔内和劃破的腿部深層肌肉内。此時可用一根麻繩從後腿纏到前夾頸部,腹部要纏圓,邊纏邊整形,直至捆緊紮牢成細條圓筒形。纏好後涼于通風處,待涼幹後即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