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不止一種可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本書中文版共計13.5萬字,我會用6期的内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1期。

每個人都會經曆一段成長的歲月。在這段日子裡,我們不斷地尋找着自己的位置,探索内心深處的世界,最終确立自我的存在,得以坦然無畏地生活。

這個過程或許短暫,或許漫長,或許艱難,或許辛酸,但它是我們走向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必經之路。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講述了一個有關成長的故事。面對世俗的壓迫、親人的厭惡以及戀人的背叛,女孩珍妮特從不屈服。她堅守内心,奮力反抗,最終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這本書是英國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處女作,也是她的半自傳體小說,一經出版,便受到了大衆的認可,并于1985年獲得了英國文學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惠特布萊德獎。

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随作者的腳步,看看主人公珍妮特是如何堅守初心,追尋自由與獨立吧!

01

珍妮特從出生那天起就被生母抛棄,由一個笃信基督教的家庭收養了。養父母都是虔誠的信徒,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為上帝服務的工作中,并決意要把養女培養成一名傳教士。

是以,在珍妮特的家庭生活中,宗教活動占據了大部分時間。

每逢禮拜日,母親總是起個大早,長時間獨自在客廳禱告,十點以前,任何人都不能去打擾她。

人生不止一種可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珍妮特密切關注着母親的禱告進度,當母親說到“伸冤在我”的祈禱詞時,珍妮特就開始在火爐上燒水。當母親禱告結束,進入廚房時,茶也剛剛泡好了。

這時候,母親總是先喝上一大口茶,然後開始對珍妮特進行聖經知識的考查問答。如果珍妮特回答正确,母親就會繼續問下一題,一旦答錯,她就會非常生氣,對珍妮特大動肝火。

在這以後,她們會收聽全球服務頻道的傳教活動,珍妮特會用紙筆詳細地記錄傳教活動的近況,以便母親晚上向教堂遞交一份《傳教近況彙報》——母親擔任傳教秘書一職,負責搜集教會工作在世界範圍内的進展。

珍妮特和父親的午餐品質,取決于傳教情況的好壞:如果情況良好,皈依的信徒多,母親就會心情大好,下廚做一頓美餐;如果不信教的人冥頑不化,甚至大開殺戒,母親就會心情低落,珍妮特的午餐就隻能用煮雞蛋和甜點打發。

平時,母親所講的故事也多與上帝有關。令珍妮特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清掃工皈依上帝的故事。

這個清掃工,本是個不求上進的堕落者,他不僅酗酒,還有着種種惡習。然而,某天他在煙道裡刮煤灰時,突然看到了上帝的靈光。他心情激動而喜悅,出來之後,見到他的人都說,盡管他的臉沾滿煤灰,難以辨認,卻閃耀着聖潔的光芒,猶如天使的臉龐。

後來,這個清掃工脫胎換骨,改掉了自己的一切惡習,并成為了主日學校的導師。他死去之後,理所應當地上了天堂。

母親也時常将她自己的皈依故事講給珍妮特聽。

有天夜裡,母親誤打誤撞地走到了牧師斯普拉特的布道場地。牧師的長相酷似母親喜歡的一位好萊塢巨星,成為牧師之前,他是個成功的廣告經理。

人生不止一種可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斯普拉特牧師每天晚上會在鎮上談論被詛咒者的命運,并展示治愈疾病的神迹。母親受到他的感召,決定皈依上帝,并領取了牧師給她的贈品——一本寫滿了贊美詩的《詩篇》,和一盆象征着聖潔的鈴蘭。

從那以後,母親發現自己對傳教事業有了恒久的興趣,決定把自己奉獻給上帝。她全心全意地為傳教協會工作,傳播福音,感化群眾,在傳教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了珍妮特之後,她又多了一項工作——把女兒培養成一個虔誠的傳教士。

年幼的珍妮特,長時間與母親待在一起,時刻感受着上帝帶給基督徒的莫大恩賜,珍妮特見證着傳教士們在世界各地的輝煌成就,内心深處對母親和上帝都堅信不疑。

02

母親的性格非常強勢、極端,看待萬事萬物非黑即白,完全沒有轉換的餘地。

她愛憎分明,在她的眼裡,敵人就是敵人,朋友就是朋友。

她熱愛上帝,那些不信仰上帝的異教徒就是敵人,哪怕是住在隔壁的鄰居,她也從來不給他們好臉色。

她追求聖潔的兩性關系,堅信那些沉溺于“不正當激情”——也就是陷入同志的人就是敵人。

小鎮上有一家文具店,是由一對女同志開的。她們對珍妮特很友好,每次珍妮特去買漫畫書,她們都會請她吃餅幹。

有一天,她們邀請珍妮特一起去海邊玩,珍妮特非常高興,回家告訴母親這件事之後,母親嚴厲拒絕了她的請求,沒有解釋原因,甚至不讓她回到店裡去跟那對女同志說一聲。之後,母親還禁止珍妮特去她們店裡買漫畫。

珍妮特當時年幼,并不懂得母親的用意,直到多年以後她才明白,母親對同志深惡痛絕,因為她們愛上了同性,成為了邪惡堕落之人。

人生不止一種可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母親喜歡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珍妮特年幼時,她為她朗讀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她擅自改掉了小說的結局,并讓珍妮特相信,女主人公簡沒有回去找她深愛的羅切斯特先生,而是嫁給了虔誠的牧師聖約翰,随他去了印度傳教,以此來塑造珍妮特的婚戀觀,強化她對上帝的熱愛。

珍妮特一直沒去學校上學,因為母親認為學校是“孽生地”,會讓人走上歧途。在家裡,母親用《聖經》作教材教珍妮特閱讀,通過這種方式,珍妮特學到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曆史知識,都是以宗教教義為基礎的。

比如,下雨是因為教堂的頂部沖破了雲團。小鎮建築物越高,意味着那裡的人越虔誠,得到的雨水也會越多。是以,那些異教區遭遇到的幹旱,就在于那的人們不信上帝。

家裡的水果,向來隻有橘子。無論水果沙拉,水果派,還是水果潘趣酒,都是以橘子為食材的。因為母親相信,正如上帝是唯一信仰一樣,橘子也是唯一的水果。

母親是家裡的權威,她的控制無處不在,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心靈上,珍妮特都受到了母親的管控。她唯一能夠獨處的地方,是修在戶外的廁所,但母親卻不能容忍她在廁所裡待太久。

在母親看來,珍妮特是上帝給她的恩賜,是她的所有物,是以她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教育她、塑造她。

03

母親對珍妮特的成長極為關注,卻隻展現在宗教方面。在情感方面,她沒能給她應有的關心和愛。

有一次,珍妮特因為淋巴腺發炎,耳朵聾了三個月,母親卻一直沒有發現。她以為,珍妮特變得沉默,是因為被聖靈附體,還為此沾沾自喜,以為是自己的虔誠得到了回應。

珍妮特那時才七歲,并不了解人體的生理規律,當她終于意識到不對勁,告訴母親自己聽不到聲音時,母親卻隻是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又繼續去看描繪傳教生活的書了。

人生不止一種可能《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

次日早上,珍妮特起床後發現,母親留下字條,說她去醫院探望骨折的貝蒂阿姨了。

珍妮特無計可施,一個人出去散步,遇到了鎮上指揮姊妹合唱團的裘波莉小姐。裘波莉小姐非常熱心,在她的幫助下,珍妮特才被送到醫院接受檢查。

珍妮特的手術被安排在第二天,她感到很害怕,希望母親能夠陪在身邊。

然而,母親和護士一起把她安頓好,并留下一大袋橘子之後就離開了。此後的一周,她也一直忙于自己的事,沒有來醫院看珍妮特。

在這段孤獨恐懼的時間裡,老婦人艾爾西的陪伴,讓珍妮特感受到了些許溫暖。

艾爾西是珍妮特唯一的朋友。她的歲數很大,牙齒已經全沒了,還總喜歡給珍妮特講一些她在一戰中的光輝事迹。

艾爾西每天都到醫院,給珍妮特講故事、讀詩歌,陪她一起玩。出院後,珍妮特去了艾爾西家暫住,因為母親去外地幫一個傳教協會審計賬目,要過幾天才能回來。

艾爾西性格有趣,思想包容,她告訴珍妮特,世界包括了現實世界和心靈世界,肉眼所見的隻是一小部分,如果想要弄清楚這個世界,就必須同時留意兩個世界。

當時,年幼的珍妮特對這些話并不了解,當她逐漸長大,面對着現實和心靈的沖突時,才慢慢領會到了艾爾西話中的意思。

在珍妮特的家中,上帝和宗教幾乎是生活的全部,父親随和溫厚,近乎懦弱,母親嚴厲無情,對她漠不關心。幼小的珍妮特能獲得的唯一溫情,來自于老婦人艾爾西。

是以,在珍妮特的内心深處,始終熱切地渴望得到愛,也非常希望得到來自他人的認可。

如果珍妮特一直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她的天性也許會被扼殺,并逐漸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溫情的向往,她會成為一名狂熱的信徒,如同母親一般,全身心投入到宗教事業中。

所幸,事情不久就發生了轉機: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幹預下,母親不得不送珍妮特去上學。

珍妮特感到非常高興,對學校生活充滿了期待。

在學校裡,珍妮特會遇到些什麼事情呢?她是否能夠适應校園生活?

以上是本期節目的所有内容,感謝聆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