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氨升高是肝硬化、門體靜脈分流術後、原發性肝癌患者發生肝性腦病最重要的機制,并與許多誘因有關,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飲食、大量排鉀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鎮靜、麻醉藥,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術創傷等。

這些因素不但可能會使患者體内的神經毒質産生增多,增加神經毒質的毒性效應,并可增強患者腦組織對各種毒性物質的敏感性,而且也可增加患者血-腦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誘發腦病。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肝功能顯著損害、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腦病先兆者,要避免上述誘因,要進行以下兩點必要的防治。
1、嚴格的限制或禁食蛋白質,是減少外源性氨的重要來源。
然而對于大多數的患者來說,都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态,采取過分的限制或禁食蛋白質的攝入易加重患者肌肉組織消耗,不利于維持患者正氮平衡。是以對于這類患者既要避免過度攝入蛋白質誘發肝性腦病,又要維持必要的正氮平衡。
對于這類患者要根據患者體重計算每日攝入的熱量,至少5.02 - 6.69卡/公斤,依照患者的病情和血氨情況配置設定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比例,其中對于蛋白質的攝入應優先選擇植物蛋白,其次乳質品蛋白,盡量避免進食肉類蛋白。同時還要注意囑咐患者少量多餐,多攝入新鮮水果和蔬菜以保證患者營養攝入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保持患者大便通暢,減少腸内毒物和氨的吸收。
2、藥物治療
除了控制飲食外,對于大多數血氨偏高的肝性腦病患者還應該及早使用藥物治療,如口服乳果糖不但可酸化、通暢患者腸道,保持腸道淨化,還可減少腸道氨的吸收;近年來研究發現腸道微生态失調也增加血氨的重要途徑,口服抗菌素如利福昔明或益生菌可有效地殺滅和調控腸道有害菌的數量,L-烏苷酸L-天門冬氨酸是目前最重要的降低内源性血氨産生的藥物,其機制與促進體内氨基酸的代謝合成成尿素有關,具有顯著的促進内源性氨的排洩作用。
慢性肝病患者應定期到醫院複查肝功能等,評估病情,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應立即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