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金項目:北方百香果設施栽培優質高效管理技術

基金項目:北方百香果設施栽培優質高效管理技術

基金項目:煙台市統籌涉農項目“‘南果北種’種植模式周年生産關鍵技術內建示範”。

王建玲等

百香果( Passiflora edulis Sims ), 又名西番蓮、雞蛋果,原産于南美洲熱帶地區,是西番蓮科西番蓮屬多年生常綠攀緣木質藤本植物,我國台灣、廣東、福建、廣西、雲南、浙江、四川等省皆有種植。 其根、莖、葉、花均可入藥,果實營養豐富,香氣濃郁,酸甜可口,果汁是一種進階飲料,被譽為“天然果汁之王”,同時極具觀賞性,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

百香果栽培管理粗放,适應性廣,抗逆性強,病蟲害少,生長期短,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可周年花、果并存。 春季種植,當年即可結果,第 2 年進入豐産期,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是鄉村振興新的助力點。山東省煙台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于 2004 年建成一座集科研、科普、觀光和采摘于一體的大型熱帶水果(植物)溫室,引種百香果等熱帶、 亞熱帶水果 30 餘種, 經過多年栽培,充分挖掘設施潛力,創新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形成一套集環境調控、樹體控制、土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于一體的周年生産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現總結如下。

1 建園

選擇交通友善、土壤肥沃、排水條件良好、光照充足的地點建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砂壤土最好, pH 5.5~6.5 。百香果生長溫度 8~35 ℃,最适溫度 18~25 ℃ , 0 ℃ 以下時植株産生凍害, 甚至死亡。 同時要確定大棚設施夏天通風降溫、冬天保溫良好。

2 搭架

百香果蔓生,依賴棚架支撐攀援生長,定植前先要搭好棚架,棚架主要有平頂式、籬牆式、垂簾式,架高 1.8~2.2 m ,采用水泥柱、鍍鋅管、10~12 号鐵線、鋁包鋼絲網、竹杆、木條等材料,還可借助溫室柱體、橫梁等為支撐。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改良水準三線式棚架, 在行間主線外側0.4~0.5 cm 各牽引一條鐵線。 水準三線式棚架成本少,能克服收果難、枝葉茂密難修剪的缺點 。

3 品種

百香果品種主要有紫色果皮種、黃色果皮種和雜交種。從美國引進的紫紅色百香果,自然授粉坐果率高,糖度高, Vc 含量豐富,香氣濃。 我國台灣省選育的台農一号品種,抗寒、耐病、豐産性好。

4 種植

4.1 育苗

百香果種苗有實生苗、組培苗、扡插苗和嫁接苗。 實生苗根系發達,長勢旺,不利于整形修剪,當年不結果;扡插苗根系弱,生長慢,當年結果少;選擇根系發達、抗病、高産優質的脫毒苗(苗高 15 cm 、粗 0.5~0.8 cm )和早果豐産的健壯嫁接苗(苗高 30 cm、粗0.4 cm 以上)種植,每年重新種植最好。

4.2 整地

挖規格為 0.5 m×0.5 m×0.5 m 的種植穴,每穴分别施腐熟農家肥 10 kg 、磷肥 0.5 kg ,其中肥料的 2/3 填穴底, 1/3 與穴土混勻回填, 形成畦,畦面土壤高于地面 0.2 m 。 種植株行距 3 m ×2 m或 3 m ×3 m , 667 m 2 種植 75~110 株。 畦間及園地四周挖好排水溝。

4.3 定植

百香果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以春、秋兩季種植為宜。 種植深度應比原苗木稍深,根莖高出地面 8 cm 以上, 栽後及時澆定根水, 天旱隔天淋水,保證成活率 95% 以上。

5 水肥管理

5.1 澆水

百香果忌澇怕旱, 土壤過于幹燥易落果,開花坐果期需排澇。保持土壤含水量 70% 左右、空氣相對濕度 60%~80% 長勢最好, 可通過智能調控實作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提質增效。

5.2 施肥

營養生長期以氮肥為主,定植 2 周後施 1 次水肥, 以後每月每株施 1 次氮磷鉀複合肥0.15 kg ;開花結果期在離莖基部 0.5 m 處施萌芽肥和果實膨大肥 ( 0.3~0.4 kg 複合肥 +0.2~0.3 kg硫酸鉀), 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 果實采收後,每株施有機肥 1 kg 、複合肥 0.3 kg 作為果後肥,以補充樹體營養。

6 整形修剪

百香果植株生長速度快, 莖蔓可達 8 m 以上,通風透光差易引起徒長,影響開花授粉。苗期抹除全部側芽,促進主蔓健壯生長及早上架。 當主蔓長至 0.4~0.5 m 高時,用繩或竿引上架。上架後,摘心促發側芽,保留 4 個子蔓,在支架上向四周均衡攀援生長,滿架後摘心,促使抽發結果枝,結果枝自然下垂可自由擺動,利于授粉。

7 花果期管理

每年 4-6 月和 9-11 月是百香果開花結果旺季,用授粉蜂輔助人工授粉,提高坐果率。人工授粉于每天上午 11 時左右、開花半小時後,用毛筆将花粉均勻抹到雌蕊柱頭上, 下午 4 時前完成。夏秋季疏除生長過密的不結果枝、病蟲枝、弱枝,摘除黃葉、老葉、過密葉,距地面 0.5 m 處剪除垂地枝條,保持良好通風透光。 8 月采完最後一批夏果,每個側蔓留 2~4 個節短截,促發側枝。一般靠近主幹的枝條先結滿果實, 采果後應立即修剪。 百香果修剪不宜重剪,否則影響植株長勢,造成日灼等,影響下次結果,嚴重時導緻整株死亡。

8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花葉病毒病、莖基腐病等。 花葉病傳播途徑是蚜蟲叮咬、修剪、葉片機械摩擦等,種植脫毒苗木、控制蚜蟲數量、及時清除病果病葉和噴施 75% 百菌清 800 倍液等防治。 莖基腐病主要危害植株距地面 5~10 cm 莖基部,菌絲體在病株、病殘物或土中存活越冬,借風雨、澆水傳播,土壤通透差、高溫高濕、排水不良、過度蔭蔽環境發病較重。通過種植嫁接苗、做好排灌、采用籬形架、及時修枝控蔓、增施鉀肥等防治,或 6~8月發病高峰期, 在根頸部塗抹或澆灌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 倍液防治,連續 2~3 次 。主要蟲害有蚜蟲、果蠅、螨類、介殼蟲等,通過噴施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樂斯本、哒螨靈等化學方法或懸挂黃闆誘蟲等實體方法進行防治。

9 采收

百香果謝花後 60~80 d 果實成熟,果皮由綠轉紫或深黃色時即可采摘。輕碰便脫落的果實完全成熟,香氣濃郁,風味佳,是采收的最佳時期。百香果每年結 2 批果, 單株産量達 15~20 kg,可連續收獲多年。

10 清園

冬季采完最後一批果後, 剪去所有結果枝條,将雜草、病枝、病葉和病果清除出園集中焚燒。 每年種植的百香果園每 667m 2 撒施石灰 50kg ,深翻進行全面消毒。

基金項目:北方百香果設施栽培優質高效管理技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