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物産中國·遂川金桔|一抹鄉愁與500畝生态桔園

澎湃新聞記者 餘曉冬

物産中國·遂川金桔|一抹鄉愁與500畝生态桔園

08:50

《物産中國》第八集:《金桔飄香出大山》(08:50)

遂川縣,隸屬江西省吉安市,這裡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國内四大金桔産地之一。這裡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總體地形則以山地為主。遂川産的金桔果皮偏薄,口感酸甜适度。

12月份,已到遂川金桔采摘的中後期。51歲的金桔種植戶盧新平正在倉庫裡與勞工們一同忙碌着,當天,他要将一批金桔發往香港。盧新平個子不高,身材結實,眼神銳利。隻要被問到有關金桔的問題,從産業發展,到市場開拓,他都能娓娓道來。

在成為當地種植大戶之前,盧新平的事業其實并不在遂川。早年,他與妻子在廈門打工。為了緩解鄉愁,2001年,他開始自釀家鄉的糯米酒在廈門銷售,積累了一定口碑後,有朋友建議他把家鄉的金桔做成酒。于是,盧新平夫婦在2006年回到江西老家發展事業,花費大量心血開發金桔白蘭地,并成功申請專利。

随着國内酒精飲料市場發生變化,盧新平決定再次轉型,專注于金桔種植與金桔深加工。當他發現日本産的金桔能賣到40塊一斤、口味卻不及遂川金桔時,他意識到,應當利用遂川的氣候與地理優勢來發展生态化金桔種植。盧新平一方面将當地農戶承包的果園流轉過來,重新栽種金桔并返聘這些農戶務工;另一方面,建立了以培育金桔苗木為目的的母本園,園内被稱作“高山高樹”的樹苗是從山上移入的原生品種,可以向整個遂川縣供應苗木。

盧新平深知,決定金桔品質的關鍵因素在于土地,是以他堅持不使用除草劑、農藥和化肥。在他的種植園裡,長着許多雜草,腳踩上去感覺軟綿綿的;樹上果子的個頭也并不出衆。盧新平介紹說,這樣的地表承擔着蓄水功能,大雨時可防止金桔雨水過量,天旱時又讓金桔能耐受幹旱。現在,盧新平經營的金桔種植園面積達到了500畝,年産量可達5萬公斤。除了鮮果以外,金桔檸檬茶、金桔枇杷膏、金桔雪梨膏等十多種深加工産品也在國内市場上銷售。

有了盧新平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多的農戶萌發了金桔創業的想法。在2013年返鄉之前,“80後”小夥黃佐華在深圳擁有自己的電腦店,承接銷售與維修業務,月入過萬。一天,他接到了哥哥的電話:老家在搞金桔産業發展,要不要回來?黃佐華心動了,于是回到了遂川。他意識到,遂川的金桔産業必須靠返鄉的年輕人才能搞下去。

然而,從頭開始并不容易。創業第一年,一位朋友成了黃佐華的合夥人,但第二年就退出了。創業兩年以後,也不見效益,甚至連黃佐華的妻子也不再支援了,但黃佐華知道搞種植需要3到4年才能産生效益。2016年,苗木終于開始結果,但當年降雨量過大導緻金桔全部開裂,損失慘重。一直撐到2017年,黃佐華才終于有了六七萬元的利潤。

現在,黃佐華的金桔很受歡迎,因為他走的也是生态環保路線。訂單有的來自外地水果商,有的則來自本縣電商平台。此外,還有遊客為了體驗農村生活去他的果園采摘。黃佐華30多畝的金桔果園加上五六畝的砂糖橘果園,在2019年創造了14萬元的利潤。

澎湃新聞《物産中國》系列報道第八集,走進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講述不為短期利益所動、堅持綠色種植金桔的遂川返鄉創業者的故事。

責任編輯:田春玲

校對:丁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