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德國是擁有近一半諾貝爾獎得主的世界教育強國,尤其是他們對于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教育,奠定了未成年人的獨立思考和邏輯思辨能力,參與社會議題表達自我的發言能力和面對複雜社會的分析應變能力。

今天推薦的這套《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是德國聯邦公民教育機構推薦的啟蒙通識讀物,以“微百科”的形式,帶領12歲以上的青少年走進哲學、世界史和經濟學的世界,了解社會,思索自身。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國内的人文通識書其實也有不少,但絕大多數是寫給成年人的,就像學校裡的通識教育課,也往往隻是以選修的形式出現在大學生的課表裡。但是呢,一個人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建立自己的三觀,是從十幾歲就開始的,不少教育強國,比如英國、德國、法國等,就是從中學開始設定人文通識課的。

十幾歲的孩子直接去閱讀寫給成人的人文通識書,多少會感到艱澀,看不懂就索性不看了,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喪失對一門學科的興趣。

這套《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人眼前一亮的點是,每一冊的作者不僅擁有該領域的專業學習背景,而且都是資深的青少年讀物作家,他們擅長以生活化的例子解釋抽象的政治文化概念,讓青少年覺得有趣、親切、可讀。即使孩子之前沒有對哲學、經濟學、世界史的了解,讀這套書也不會覺得門檻太高,被難度勸退。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更可貴的是,雖然書中是一篇篇短文,但作者不是在零散地抛出一個個知識點,而是能夠成體系歸納,涉及面也比較全,孩子學起來比較清晰。

1、小日常裡的大思考,嚴肅學科輕松學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整套書三冊,分為哲學、世界史和經濟學。

三大領域,以精煉但又不失細節的方式,梳理了三門經典學科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廣泛的知識主題,并最終落腳在當下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上。

《經濟學》分冊,包含4個章節:

支出與購物

工作與收入

儲蓄與投資

經濟政策和世界經濟

不難看出,在《經濟學》這一冊中,孩子們不僅可以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财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财商教育”,更可貴的是引導他們對國家經濟政策和世界經濟趨勢進行了解。聽上去或許有點宏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孩子未來的職業選擇、理财投資甚至是自主創業,都離不開這個審時度勢的能力。

《哲學》分冊,以時間順序為大的架構,從2700年前希臘人發明“哲學”這個詞開始,一路走到如今的科技時代,思考由克隆而引發的倫理之争。

書中的内容涵蓋了哲學史當中最重要的那些主題:

存在、智慧、理智、自然、人性、信仰、道德、自由、權利、邏輯、倫理、性别……

被這些大詞吓到了?别擔心,作者早就為孩子們搭好了邁入哲學大門的“梯子”。

書裡是這樣引入黑格爾的辯證法的——

一個阿姨說:“你跟你爸長得真像!”

另一個阿姨卻反駁:“不!你跟你媽才叫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你心裡暗暗生氣:“我就不能隻是我自己嗎?”

這樣的對話,大概每個孩子都聽過。看似不起眼的家常話,竟然蘊藏着辯證法的思想。作者接下來解釋道——

黑格爾認為,世間萬物的誕生都與人類孕育下一代的方式有相似之處,其關鍵之處就在于兩個對立面(男與女)在沖突中存在,并且共同創造出新的産物(新生兒)。

再比如,引導孩子思考知識與智慧的差別——

假設你的叔叔是一位科學家,是全家人的驕傲。但是你卻不喜歡聽他講話,反而更喜歡和你的奶奶聊天。奶奶從來沒讀過大學,但卻有自己的人生智慧。

在《世界史》分冊中,作者選擇用故事來講述曆史,着重于再現一個場面、一個事件或一個人物,而不是泛泛地、不夠清楚地介紹整個曆史的程序。

比如,腓特烈二世是歐洲“開明專制”君主的代表人物,書中是怎麼表現這一點的呢?不是單單羅列他的政治建樹,而是給出了一個生動的細節:

雖然後世人們尊他為腓特烈大帝,但對于他的下屬而言,他卻是“老弗裡茨”。

從這個稱呼就不難看出,腓特烈二世是一個很接地氣的君主。

2、随意翻閱也能get知識體系

作為一套針對哲學、經濟、曆史等嚴肅學科的輕松入門書,這套書既有系統性的知識結構,又沒有讓這種龐大的知識系統成為青少年閱讀的負擔。青少年讀者既可以從頭至尾按順序通讀,把握一門學科的整體結構;也可以随意翻閱,先以萌發興趣為主,想讀哪頁就讀那頁。

而頁面的邊欄會有相關知識的延伸介紹,包括專有名詞解讀、名人名言、知識點總結、細節補充,并給出了頁碼索引。是以,即使孩子隻是随意翻閱,也能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将有聯系的知識點串聯起來。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比如,在《哲學》這一冊裡有一章講到弗朗西斯·培根,培根就是說出“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的人。孩子翻到這兒一看,嘿,這句話挺熟的,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的。他會在正文和邊欄讀到“經驗主義”“洞穴寓言”這樣的哲學概念,還有亞裡士多德對邏輯推理的推崇。

看到這兒,孩子自然想知道,這些概念又是什麼意思呢?别擔心,書裡都标注出了明确的頁碼,隻要跟着作者的提示走,就能把互相有聯系的知識一口氣順下來。

如果想讓閱讀再深入一點,畫個思維導圖,那麼作者給出的這些閱讀提示,就是最一針見血的輔助了,讓孩子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譜。

每一冊還在最後的附錄部分,提供了一份人物表、大事記或詞彙表,對全書的知識點進行幹貨提煉,給孩子關于這個學科的完整的認知地圖。

3、既面向未來,也助力中學生當下的學習

在未來人工智能的時代,很多職業都面臨着被機器替代的危險,不會被替代的是基于一個人的獨特思考而産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這套書旨在培養青少年探問世界、思索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面對複雜社會議題的分析應變能力,這才是未來最具競争力的能力核心。

除了培養這些面向未來的能力,這套書對孩子中學階段的校園學習也能有所助力。

《哲學》可以幫助孩子在寫作文時提出獨特的觀點,而且這些觀點都有哲學大師背書,令人信服。

比如,2021年全國新聯考Ⅰ卷的作文材料,指出強弱不是與生俱來、固定不變的,而是和人在後天的選擇與行動息息相關的。這正好契合了存在主義的一些觀點:人被迫生來這個世上,但每個人都可以在後天成為自己生活的舵手,由“被動存在”變成“主動存在”。如果作文中加入一些這樣帶有哲學思考的論述和名言金句,還愁不能在考生中脫穎而出嗎?

今年聯考國文涉及到的話題還有:可為與有為、時間與價值、理想與自我實作……這些話題都可以給出具有哲學深度的回應,而這本書就能給出指導。

《世界史》分冊,對孩子在中學課本裡學到的曆史知識進行了适當的延伸,補充了更多生動的細節。比如,在介紹維多利亞女王時,不僅提到她治下的時代是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也從她“歐洲的祖母”的稱号,講到歐洲各國王室之間令人頭暈的親戚關系從何而來,還解釋了文藝作品中常見的“維多利亞式”到底指的是什麼風格。

《經濟學》分則,相比一些關注孩子财商培養的書來說,格局更大,不僅關心如何掙錢、存錢、省錢以及避免受騙,也關心個人如何了解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全球的經濟趨勢。高中的政治、曆史、地理等學科,都離不來經濟學的知識。

4、好讀、好玩、好看的人文通識書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德國聯邦公民教育機構推薦用書

獲得“古斯塔夫·海涅曼少兒圖書和平獎”提名

常銷不衰、深受歡迎的德國啟蒙通識讀物

幫助12歲以上青少年探問世界、思索自身

也适合保持好奇心和求真态度的成年人

每頁或每兩頁一個專題,篇幅短小精煉,重點金句突出顯示,讓孩子輕松抓住重點。

邊欄有對專業名詞、概念的詳解,還有相關主題的名人名言,擴充知識面。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每冊書都有一個附錄,分别是人物表、大事記和詞彙表,對全書的知識點進行幹貨提煉,給孩子一份關于這個學科的認知地圖。

專色印刷,藍、綠、橙三個主題色色澤清新明快,符合青少年讀者閱讀習慣。

三個分冊每冊都有上百幅手繪插圖,增加閱讀樂趣,幫助了解内容。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雙封面,護封+内封,友善閱讀,也可以更好地保護書。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體系

這套書能夠把嚴肅的人文知識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結合得如此自然有趣,不單是孩子喜歡看,大人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寫給青少年的人文通識書3冊(哲學、世界史、經濟學) ¥79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