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德国是拥有近一半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教育强国,尤其是他们对于青少年的人文通识教育,奠定了未成年人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辨能力,参与社会议题表达自我的发言能力和面对复杂社会的分析应变能力。

今天推荐的这套《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是德国联邦公民教育机构推荐的启蒙通识读物,以“微百科”的形式,带领12岁以上的青少年走进哲学、世界史和经济学的世界,理解社会,思索自身。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国内的人文通识书其实也有不少,但绝大多数是写给成年人的,就像学校里的通识教育课,也往往只是以选修的形式出现在大学生的课表里。但是呢,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建立自己的三观,是从十几岁就开始的,不少教育强国,比如英国、德国、法国等,就是从中学开始设置人文通识课的。

十几岁的孩子直接去阅读写给成人的人文通识书,多少会感到艰涩,看不懂就索性不看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对一门学科的兴趣。

这套《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人眼前一亮的点是,每一册的作者不仅拥有该领域的专业学习背景,而且都是资深的青少年读物作家,他们擅长以生活化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政治文化概念,让青少年觉得有趣、亲切、可读。即使孩子之前没有对哲学、经济学、世界史的了解,读这套书也不会觉得门槛太高,被难度劝退。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更可贵的是,虽然书中是一篇篇短文,但作者不是在零散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而是能够成体系归纳,涉及面也比较全,孩子学起来比较清晰。

1、小日常里的大思考,严肃学科轻松学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整套书三册,分为哲学、世界史和经济学。

三大领域,以精炼但又不失细节的方式,梳理了三门经典学科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广泛的知识主题,并最终落脚在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上。

《经济学》分册,包含4个章节:

支出与购物

工作与收入

储蓄与投资

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

不难看出,在《经济学》这一册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商教育”,更可贵的是引导他们对国家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趋势进行理解。听上去或许有点宏观,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理财投资甚至是自主创业,都离不开这个审时度势的能力。

《哲学》分册,以时间顺序为大的框架,从2700年前希腊人发明“哲学”这个词开始,一路走到如今的科技时代,思考由克隆而引发的伦理之争。

书中的内容涵盖了哲学史当中最重要的那些主题:

存在、智慧、理智、自然、人性、信仰、道德、自由、权利、逻辑、伦理、性别……

被这些大词吓到了?别担心,作者早就为孩子们搭好了迈入哲学大门的“梯子”。

书里是这样引入黑格尔的辩证法的——

一个阿姨说:“你跟你爸长得真像!”

另一个阿姨却反驳:“不!你跟你妈才叫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你心里暗暗生气:“我就不能只是我自己吗?”

这样的对话,大概每个孩子都听过。看似不起眼的家常话,竟然蕴藏着辩证法的思想。作者接下来解释道——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的诞生都与人类孕育下一代的方式有相似之处,其关键之处就在于两个对立面(男与女)在矛盾中存在,并且共同创造出新的产物(新生儿)。

再比如,引导孩子思考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假设你的叔叔是一位科学家,是全家人的骄傲。但是你却不喜欢听他讲话,反而更喜欢和你的奶奶聊天。奶奶从来没读过大学,但却有自己的人生智慧。

在《世界史》分册中,作者选择用故事来讲述历史,着重于再现一个场面、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而不是泛泛地、不够清楚地介绍整个历史的进程。

比如,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书中是怎么表现这一点的呢?不是单单罗列他的政治建树,而是给出了一个生动的细节:

虽然后世人们尊他为腓特烈大帝,但对于他的下属而言,他却是“老弗里茨”。

从这个称呼就不难看出,腓特烈二世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君主。

2、随意翻阅也能get知识体系

作为一套针对哲学、经济、历史等严肃学科的轻松入门书,这套书既有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又没有让这种庞大的知识系统成为青少年阅读的负担。青少年读者既可以从头至尾按顺序通读,把握一门学科的整体结构;也可以随意翻阅,先以萌发兴趣为主,想读哪页就读那页。

而页面的边栏会有相关知识的延伸介绍,包括专有名词解读、名人名言、知识点总结、细节补充,并给出了页码索引。因此,即使孩子只是随意翻阅,也能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将有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比如,在《哲学》这一册里有一章讲到弗朗西斯·培根,培根就是说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人。孩子翻到这儿一看,嘿,这句话挺熟的,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他会在正文和边栏读到“经验主义”“洞穴寓言”这样的哲学概念,还有亚里士多德对逻辑推理的推崇。

看到这儿,孩子自然想知道,这些概念又是什么意思呢?别担心,书里都标注出了明确的页码,只要跟着作者的提示走,就能把相互有联系的知识一口气顺下来。

如果想让阅读再深入一点,画个思维导图,那么作者给出的这些阅读提示,就是最一针见血的辅助了,让孩子快速建立自己的知识图谱。

每一册还在最后的附录部分,提供了一份人物表、大事记或词汇表,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干货提炼,给孩子关于这个学科的完整的认知地图。

3、既面向未来,也助力中学生当下的学习

在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很多职业都面临着被机器替代的危险,不会被替代的是基于一个人的独特思考而产生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这套书旨在培养青少年探问世界、思索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面对复杂社会议题的分析应变能力,这才是未来最具竞争力的能力核心。

除了培养这些面向未来的能力,这套书对孩子中学阶段的校园学习也能有所助力。

《哲学》可以帮助孩子在写作文时提出独特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都有哲学大师背书,令人信服。

比如,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材料,指出强弱不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而是和人在后天的选择与行动息息相关的。这正好契合了存在主义的一些观点:人被迫生来这个世上,但每个人都可以在后天成为自己生活的舵手,由“被动存在”变成“主动存在”。如果作文中加入一些这样带有哲学思考的论述和名言金句,还愁不能在考生中脱颖而出吗?

今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话题还有:可为与有为、时间与价值、理想与自我实现……这些话题都可以给出具有哲学深度的回应,而这本书就能给出指导。

《世界史》分册,对孩子在中学课本里学到的历史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补充了更多生动的细节。比如,在介绍维多利亚女王时,不仅提到她治下的时代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也从她“欧洲的祖母”的称号,讲到欧洲各国王室之间令人头晕的亲戚关系从何而来,还解释了文艺作品中常见的“维多利亚式”到底指的是什么风格。

《经济学》分则,相比一些关注孩子财商培养的书来说,格局更大,不仅关心如何挣钱、存钱、省钱以及避免受骗,也关心个人如何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全球的经济趋势。高中的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都离不来经济学的知识。

4、好读、好玩、好看的人文通识书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德国联邦公民教育机构推荐用书

获得“古斯塔夫·海涅曼少儿图书和平奖”提名

常销不衰、深受欢迎的德国启蒙通识读物

帮助12岁以上青少年探问世界、思索自身

也适合保持好奇心和求真态度的成年人

每页或每两页一个专题,篇幅短小精炼,重点金句突出显示,让孩子轻松抓住重点。

边栏有对专业名词、概念的详解,还有相关主题的名人名言,扩展知识面。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每册书都有一个附录,分别是人物表、大事记和词汇表,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干货提炼,给孩子一份关于这个学科的认知地图。

专色印刷,蓝、绿、橙三个主题色色泽清新明快,符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习惯。

三个分册每册都有上百幅手绘插图,增加阅读乐趣,帮助理解内容。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双封面,护封+内封,方便阅读,也可以更好地保护书。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体系

这套书能够把严肃的人文知识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结合得如此自然有趣,不单是孩子喜欢看,大人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写给青少年的人文通识书3册(哲学、世界史、经济学) ¥79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