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以黨建護航科研教學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團隊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态建構超質子傳輸》。

“黨組織的凝聚力讓團隊充滿了戰鬥力,而作為黨支部要把黨的先進性轉化在科研創造性上,展現在黨員的行動力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化學系第一黨支部書記吳豔說。

關心國家大政方針,科研才會有方向感

“抓好基層黨建,特别是對于理工科學院,要把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工作優勢轉化科研創新優勢,真正為黨為國為民做貢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黨委書記黃菊說。作為全國黨建标杆院系入選建立機關,材料與化學學院黨委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教師從政治上看問題、作決策、出成果。

“黨和國家的決策裡蘊含着科研先機,通過主題黨日活動讓老師體會到科研政策是産生科研創新的重要源泉。”黨員教師嚴春傑教授介紹,稀土是重要戰略物資,作為科研工作者,對國家戰略要主動了解、關心與融入。近年來,嚴春傑教授團隊深耕稀土生産廢水處理技術,獲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7年度十大優秀成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以黨建護航科研教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田熙科教授在廣東梅州大浦蜜柚基地現場指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

“關心國家大政方針,科研才會有方向感,能更好把所研與國家需求結合起來。”材料與化學學院副院長田熙科深有感觸。他帶領富硒生态農業團隊,在湖北恩施、黑龍江寶清等地進行富硒茶葉水稻玉米的研發培植,積極為鄉村振興注入源動力。

“從政治上看問題做決策是一方面,從政治上融入與動員更為重要,因為現在科研不能是單打獨鬥,必須進行內建創新。”材料與化學學院采取橫縱結合,推進黨支部、黨員與科研團隊融合發展,把黨的戰鬥堡壘作用落實到科研攻關中,把黨員模範作用做實到科研争先中。目前學院已形成18個科研團隊,黨員骨幹教師在其中發揮着關鍵作用。

“三聯五化”,力促進師生創新發展

材料與化學學院黨委實行“三聯五化”,即一個教師支部聯系一個學生黨支部,一個研究所學生黨支部聯系一個大學生黨支部,一個學生黨支部聯系一個班團支部,做到學院各層次各類型黨支部整體關聯帶動,做到上司幹部聯系師生制度化,黨員師生主題常态化,黨建帶團建工作組織化,本研融合一體化,長幼契合典型化,充分發揮組織力促進師生創新發展。

“聯系不是日常聯系或網絡聯系,涉及班級全面建設發展,包括班風學風、科研創新、素質能力發展等各方面。”2201701班學生黨支部李海濤說。這個黨支部聯系的030171班(團支部),在疫情期間廣泛動員同學們克難學習,積極參與抗疫志願活動,引領學生強化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以黨建護航科研教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開展“身邊的化學”活動。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

“師生話中化”是學院黨委推出的特色黨建品牌活動。由黨員師生主動參與發起,讓學生心理話、教師的知心話在同一個場景化成,目前已累計20餘期。黨員教師李輝以自己的國内外求學以及處理學生工作與科研的關系為大家做講解交流,她說現在的大學生緊跟時代、思維活躍、想法新穎,跟他們交流對自己教書育人很有幫助。“我們在交流中更能碰出火花,當我們把科研和祖國建設、服務社會結合起來的時候,也會發現科研并不枯燥而且充滿樂趣。”鞠浩楠同學說。

把智力優勢轉化為創新人才培養優勢

學院黨委近兩年來引育優秀人才20多人,形成了年輕教師多、海外留學背景教師多、高職稱教師多的特點,進一步增強學科建設能力、發展動力,為創新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以黨建護航科研教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吳豔老師團隊在實驗室。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

“年輕教師與青年學生一起,教學相長,教研并舉,就會迸發強大的創造活力。”青年教師魯立強介紹,在各類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與賽事中,青年教師黨員奉獻在前、沖鋒在前,為培育和産出更多創新人才的貢獻越來越大。吳豔老師注重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思考過程教授給學生,她說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科研理想,強化他們攻堅“卡脖子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組織部部長儲祖旺表示,高校作為知識創新型組織,教師黨員作為先進創新群體,應用自己先進技術與創新能力來實踐黨的先進性與創造力,不斷反哺黨建工作活力。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院長夏帆在主題黨日活動中,以“科技戰疫”為主題分享了科研感想,他說在阻擊疫情過程中,科技起到了重大作用,今後我們更要把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作為科研方向,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高校貢獻。(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夏靜、張銳通訊員餘江濤、魏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