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作者:華章經管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華章妹說

2021年9月25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南京大學商學院、領教工坊聯合主辦,安徽恒遠集團協辦,江蘇聚博文旅産業集團、思謀會支援的2021紀念彼得·德魯克管理實踐研讨會在黃山新華聯麗景酒店圓滿舉辦。

會上,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趙曙明發表了精彩演講。

他提到:“管理自己是人類事務當中的又一次革命。”

本文為演講全文,幹貨滿滿,建議收藏。

以下,Enjoy: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作者:趙曙明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2020年疫情之後,重讀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這本書,我的感悟很深。

這本書裡面他講到了幾個方面的問題,“管理的新範式”、“戰略——新的必然趨勢”、“變革的上司者”、“資訊的挑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産率”、“自我管理”。

今天我主要講三個問題:

01 資訊技術的挑戰

21世紀資訊技術、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區塊鍊、人工智能會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可以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從1991年美國回來之後,每年夏天7、8月份在美國講課。但是,2020年疫情來了,走不了了。美國的密蘇裡大學和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邀請我在網上給他們的學生上課。

過去美國線上的教育比我們早,也很成熟,因為過去我們對線上教育不太重視,過去我們隻是部分成人教育的方法是通過電視夜大上課。比較而言,我覺得還是face to face,教室裡面對面的講課要比線上講課好得多。但是疫情來了之後,沒辦法了。

不管怎麼樣,通過視訊,通過網絡可以講課。2020年前,我需要辦簽證坐飛機去美國,住酒店。現在在中國家裡可以給美國EMBA/MBA學生講課,這就是資訊化帶來的便利。

從2020年疫情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從政府、社會、民生服務等等這些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我總覺得我們中國人在管理上,特别我們中央政府對疫情的控制非常有效。

在這種背景下面,我們看人工智能、大資料對疫情的影響特别是在醫療健康、遠端辦公這些方面确實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新的資訊技術來使我們經濟複蘇,企業做了大量的貢獻。

管理人需要做出有利于經營決策的資訊,這些資訊,怎麼篩選?包括基礎的資訊,生産力的資訊,競争的資訊和稀缺的資源的資訊。

從管理這個角度來講,特别是在資訊化之後,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人沖擊了美國的很多勞動密集型的産業,美國開始搞資訊高速公路。從傳統的農業到工業,再到資訊,資訊作為生産要素,非常重要。

彼得·德魯克講知識工作者,就是21世紀主要靠知識,是一個“人腦+電腦”的社會。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企業家需要來考慮資訊技術的問題。

特别是在目前大資料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他有一種更新穎的資源整合(融合)的能力。我們每個學者,每個企業家,除了我們自己本身掌握的知識之外,掌握管理之外,我們要學會融合資源,整合資源。

現在很多學者在研究烏卡(VUCA)時代,确實我們現在面臨很多挑戰,特别是我們是經濟的全球化、資訊的網絡化、知識的社會化、人口的城鎮化、貨币的電子化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面臨很多挑戰,我們的管理确實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管理的複雜性、動态性、模糊性。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需要來改變我們的思維。特别是現在我們人工智能的發展,發展非常快。

在後疫情時代,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數字和實體的融合,科技更加以人為本。這是彼得·德魯克講的未來21世紀新的資訊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影響,我們如何去進行的問題。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02 自我管理

彼得·德魯克在這本書裡專門講到自我管理問題,疫情來了,大家居家辦公,線上學習,我們怎麼管理自己。而且現在我覺得領教工坊也好,機械工業出版社也好,我覺得推出彼得·德魯克管理的一系列的著作非常好,而且我希望我們的企業家,我們的學者真的去讀點書。彼得·德魯克專門講到“管理自己是人類事務當中的又一次革命。”

最近南京大學要我們每個人給新生錄一段視訊,我就專門講到這個問題,自我管理問題。

作為管理者,我過去提出需要有“四識”,知識、見識、膽識、共識,對我們的員工要提出“四高”,即:高素質、高積極、高積極性,高協作性,還有高自律性。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每個人要學會了解自己,因為自我管理首先得了解自己,我是誰,我想幹什麼,環境支撐我能做什麼,在未來的職業生涯當中我能做什麼。

彼得·德魯克講我是誰?我有什麼優勢,我該如何發揮?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該如何定位,我能做出什麼貢獻?我有什麼責任和關系。這是彼得·德魯克自我管理上面講到的五個方面。

除了了解自己之外,我們需要關心他人。

稻盛和夫就強調利他主義:首先要考慮他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那樣你的事業就會做大。你隻考慮自己,對不起,人家不跟你合作。

關心他人也會讓人幸福。什麼叫幸福,人們怎麼會長壽?

關系很重要,比如,家庭關系、社會關系、朋友關系、同學關系。稻盛和夫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空巴》,就是平常有空的時候跟員工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認為在機關,一喝酒以後,他什麼都跟你講,你敞開心扉,人家也會跟你講。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要關心他人。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03 知識工作者

這是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的管理挑戰》裡面專門講到的其中六個問題之一,知識工作者生産率的問題。他專門講到知識生産率的能力以及知識生産率的開發和管理的問題。

彼得·德魯克講21世紀管理最重要,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在制造業裡使體力勞動的生産率提高了50倍之多。

21世紀管理所能做的同樣重要的貢獻就是必須增加知識工作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産率。

知識工作者的生産率他講了六個要素,任務是什麼,怎麼才能夠有所貢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産率有自主性,不斷創新,持續不斷地自我學習,以及持續不斷地教給别人,這樣是最重要的,知識工作者必須被視為資本,而不是成本。

為什麼我們講人力資源,把人作為資源,作為資本,作為資産來考慮。人是一種活的資源,其他的資源都是死的資源,必須通過活的人把其他死的資源盤活。所有的發達國家在知識的生産和傳播上花的錢差不多是國民生產毛額的20%。我覺得知識教育教育訓練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對知識工作者的有效的管理。

彼得·德魯克預言,在過去的一百年,位居上司地位的國家以美國為首,接下來的是日本和德國,正是率先提高體力工作者生産率的國家。

從現在起,未來50年,也許不需要久,世界舞台的經濟上司地位将會轉移到最有系統,并成功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産率國家。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04 最後的話

《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一書中,彼得·德魯克講到六個問題,我今天也講了三個問題,一個是新興的資訊技術,第二個自我管理,第三個知識工作者、知識工作。

特别疫情之後,資訊技術會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方式。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學習是一種持續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

我就跟大家分享到這兒,非常感謝大家!

關于作者:趙曙明,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商學院名譽院長、行知書院院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華章管理(ID:hzbook_gl)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授權。

「延伸閱讀」

彼得·德魯克:21世紀的管理挑戰

推薦語:學管理,讀“德魯克”!面對變革空前的21世紀,德魯克從6大方面深刻分析管理者和知識工作者個人正面臨的挑戰。唯有把握時機、把握自我,才可能在激烈的競争中占得先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