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不愛好萊塢?

作者:钛媒體APP
年輕人不愛好萊塢?

圖檔來源@pexels

文丨深燃(ID:shenrancaijing),作者丨宛其,編輯丨李秋涵

又有一部好萊塢大片在内地上映。10月29日,最新一部《007》系列電影《007:無暇赴死》展露真容,“别期待太高”成了大多觀衆觀影後的感慨。

“《007》系列拍了快60年,其實已經很難有突破了,保持一貫基本水準,可以看,隻是别期望太多。”一位90後資深影迷看完電影後對深燃說,全當情懷消費。

好萊塢大片在國内市場的頹勢,在2021年被媒體多次讨論,資料不會說謊。最近有兩部被視為提振院線市場的好萊塢大片在内地上映,被視為科幻巨作的《沙丘》,貓眼專業版預測内地票房僅2億多。作為已經有24部作品的經典IP,《007》最新一部上映3天,票房剛過1.8億,預測票房僅4億多。相比于過往的好萊塢大片來說,這兩部在國内市場表現平平。

95後小文對深燃說,上大學時被一系列好萊塢大片驚豔到,但現在,他還沒注意到《007:無暇赴死》已經上映了。

更年輕的00後對這部超長待機系列電影更是感情淡然。高中生六六說是被爸媽拉進電影院的。他覺得香車美女看起來很刺激,劇情上也沒有因為是系列片感到不連貫,但他并不想參與爸媽對電影裡出現過的明星和往期故事的讨論。六六直言,“那是上一輩的青春,不是我的。”

不少業内人士對深燃表示,好萊塢大片對觀衆的吸引力在減弱。根據咨詢公司Artisan Gateway的資料顯示,截止到今年8月,好萊塢在中國票房市場的份額已驟降9.5%。

曾經的造夢工廠好萊塢,對當下年輕人已經沒有吸引力了?

<h2>年輕人不再迷戀好萊塢?</h2>

《007:無暇赴死》作為主演丹尼爾·克雷格的謝幕之作,劇情依然沿襲經典007系列的路數,傳奇特工007為拯救世界而搏鬥,為了女朋友和女兒的生命安全,最後犧牲了自己。影片延續看飙車、看打戲、看美女的套路,一路将激戰槍戲扛到底。

一位網友毫不留情給出評價,看完之後冗長、無趣、 拖沓,觀影過程頻頻看表,偶有亮點也拯救不了整體的平庸乏味。類似不滿的聲音在豆瓣、微網誌的評論中不在少數。

《007》系列從2012年的《007:大破天幕殺機》開始,連着兩部都轉向深沉文藝路線後,并不貼合年輕觀衆的口味。

博納的一位影院經理頗為沮喪地告訴深燃,據他觀察,年輕觀衆并沒有多大熱情到電影院支援這部好萊塢大片,成群結隊來看電影的,大多是上班族或是中年人。從首周票房表現來看,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觀看《007:無暇赴死》30歲以上的觀衆占據33%。

這其中或與這個經典IP時間長,對95後、00後影響不及對80後、90後深遠有關,不過這背後也透露出一個明顯的變化,國内年輕觀衆對好萊塢大片的推崇的确已經松動。

90後影迷陳仁對深燃說,他是上大學之後才開始進電影院看電影。第一次看的就是《複仇者聯盟》。“我當時像是被打開了一個新世界,被電影的視效驚豔到。現在的觀影習慣也是好萊塢影片養成的。”

不過,他也坦言,好萊塢電影看多了之後很快就會發現規律,現在已經很難被吸引。比如看《變形金剛》這類電影,他都可以猜到大緻的劇情,基本不會想去影院看。丹尼爾·克雷格《007》系列他一路看過來,是因為喜歡主演才會看,至于劇情,還是一樣的打鬥套路。

“好萊塢電影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續集陷阱中,比如《速度與激情》,前幾部還可以,後來的速7、速8、速9,一個比一個乏味,純粹消費情懷。”影迷小文對好萊塢電影的評價則更為尖銳。

“好萊塢大片對于觀衆來說,就是大制作、大投資、陣容強大,在特效上評價都會很高。”影院經理李響對深燃說,在他看來,中年群體工作比較累,下班放松“爽”一下,不需要太燒腦,也不想被情感打動,好萊塢大片比較解壓。“不過,對于95後、00後就很難說。”他說。

深燃統計了2018、2019、2021年國内票房排行前五的好萊塢大片,30歲以下觀衆的平均占比,分别為58.26%、63.52%、54.86%,這類觀衆依然是好萊塢大片的主體,但占比在疫情後有了下降趨勢。

而好萊塢大片不再是票房靈藥也早就有迹可循。

據貓眼專業版統計,2018年有四部好萊塢電影進入了國内票房前十,到2019 年,隻有兩部,今年截止到10月,也隻有《速度與激情9》和《哥斯拉大戰金剛》兩部。而時間回溯到2011年,票房前十的電影裡有6部好萊塢電影,2012年票房榜前二十的片子裡,有14部好萊塢電影。

根據電影口袋君統計,從票房占比來看,從2012年開始,好萊塢大片在内地的票房占比就在逐年遞減,2012年還能高達55%,到了2019年,占比縮減到37%,到了2021年,截止到10月,約隻剩11%。

除了票房下滑,口碑也下滑明顯。2019年、2020年、2021年(截至10月)票房前十的好萊塢電影,豆瓣平均分分别為7.22分、7分、6.79分,2021年《速度與激情9》《花木蘭》等備受期待的大片,豆瓣評分僅在5分左右。

年輕人不愛好萊塢?

資料來源:貓眼專業版 制圖 / 深燃

深燃整理了《速度與激情》系列相關資料,2015年至2021年的4部電影裡,國内票房從24.23億下滑到13.92億。口碑上,豆瓣評分也由8.4分下滑到5.2分。

不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好萊塢疲态難掩。

<h2>IP老化、情懷難續,好萊塢大片怎麼了?</h2>

好萊塢的整體創作進入疲軟期,正在成為共識。

影評人莉莉提到,對比同一系列電影,好萊塢大片已經進入生長周期曲線的低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好萊塢影視工業子產品化更注重開發續集、經典IP翻拍,導緻綜合水準品質在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另外,在莉莉看來,除了展示視效,像迪士尼合家歡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不會做内容的深度挖掘。今年爆火的迪斯尼玩偶“玲娜貝兒”更是無内容故事支撐,直接靠外形走紅。

李響告訴深燃,“對于《007》這類影片,吃的就是情懷,主演丹尼爾·克雷格已經積累一定的粉絲群體,這是他最後一部《007》系列電影,更有情懷加分。”

對于類似《007》系列專注情懷的好萊塢片子,其深刻影響了80、90後,但在文化遷移過程中,對逐漸占據消費主流的95後、00後來說,此種類型的電影很難維持它曾經的輝煌。燕子自稱是一位“複古派”。她感覺,現在的好萊塢大片很少看見像《泰坦尼克号》《教父》之類高分且經典影片。

同時,國人對好萊塢電影的情感也變得微妙。

一方面,國産電影在增強内功。“對于中國觀衆來講,選擇在增多。”李響說,這是好萊塢電影在國内影響力下滑最重要的原因。往前看十年,國産制作工業體系與好萊塢差距很大,而現在國内國産片的水準的确有在提高,每年還會出現一些黑馬電影,擠壓好萊塢的市場空間。

目前,在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單上,隻有2019年上映的《複仇者聯盟4》進入前十榜單中。國産電影《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再加上今年國慶檔爆火的《長津湖》,穩穩占據國内票房排行榜前列。

年輕人不愛好萊塢?

《複仇者聯盟4》海報

在感覺到國内觀衆對好萊塢大片顯現疲态之外,一位行業人士感歎,國内觀衆對好萊塢的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叙事,也開始不再推崇,甚至開始質疑。李響說,這種思潮的出現不能量化成對票房的實際影響,但不可忽視。

借用知乎網友“電影榨汁”的觀點,年輕觀衆仍舊是當下觀影的主體,當年的70後、80後、90後等早期觀衆,正處于國内經濟轉型的變革時代,當時國産大片少,對好萊塢大片有新鮮感,“但現在,90後中後期和00後為主的年輕群體,從出生就生活在各種視覺特效的環境中,對大片裡的東西見怪不怪。刺激不到他們,也就沒什麼消費欲望。”

好萊塢舍不得國内市場這塊蛋糕,并非沒有動作。

早在2017年,國外就有報道稱,好萊塢正在取悅中國市場。最主要的方式是融入中國元素,邀請中國演員出演,甚至出現了“中國特供”。《變形金剛4》裡,國内上映的版本裡,有藝人韓庚的幾秒鏡頭,這是原版中沒有的。

這也存在在情節設定裡。在2015年上線的《火星救援》中,劇情設定中國挽救了馬特·達蒙,被視為是對中國的示好。随後,馬特·達蒙的确出現在張藝謀導演的《長城》影片中。

近年,好萊塢為迎合中國市場,增加了對國内演員的使用,很多不再隻是客串的小角色。比如2020年上映的電影《花木蘭》由劉亦菲主演,同年,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環球影業打造動作喜劇片《西貢保镖》,邀請吳京與“星爵”克裡斯·帕拉特搭檔主演。2021年《速度與激情9》直接選擇了先在國内上映。

花心思在中國元素上,但真正在内容上下的功夫,誠意的确不算高。最直接的例子,《花木蘭》豆瓣評分僅4.9,票房僅2.8億,成績與這一大IP不相稱。

國外有媒體直言,在中國,好萊塢正被國産電影淘汰。

<h2>好萊塢大片會成為過去式嗎?</h2>

回顧過去,從1994年第一部好萊塢大片進入中國内地之後,就占據國内票房的絕對主力。

李響在電影院工作超過十年,也已經組織過上千場粉絲活動。他對深燃回憶,國内在上世紀90年代,好萊塢大片裡一個很無聊的笑話,“現場大家就都笑了”,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太多電影可選擇。

根據電影口袋君資料整理,在2012年到2014年期間,好萊塢内地年票房占國内總票房的五成。李響說,那時國内電影票房冠軍,一度靠好萊塢大片來拉動。

轉折發生在2015年前後,當年,《捉妖記》票房24.21億,僅比當年的榜首《速度與激情7》低0.05億,在當年票房榜前二十裡,僅有7部為好萊塢大片。

年輕人不愛好萊塢?

《速度與激情7》海報

疫情之後,好萊塢大片在國内的頹勢加速。據貓眼專業版統計,今年截止到10月,内地電影年票房422億,其中,好萊塢電影總票房50億。這其中有引進進口片較少的原因,也包含了國内觀衆對好萊塢大片越發五味雜陳的感情。

不過眼下,多位院線經理和影評人均對深燃表示,無論是全球院線,還是國内院線,仍然需要好萊塢大片。在疫情之下“無片可放”,“引進大片”被影院經理們視為解法之一。

“電影院有它的獨特性,和在家看是完全兩個概念。無論是情懷還是影響力,對于院線來說,好萊塢的基本盤依然占據優勢。”李響表示。

這是因為好萊塢視效在電影院裡能相得益彰。陳仁提到,很多好萊塢拍的戰争片能讓他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決戰中途島》上映後,他還專門去電影院刷了5遍。好萊塢的工業模式,的确是為電影院而生的。

李響說,如果遇上的好萊塢影片品質不盡人意,“基本上一周左右,票房就收尾結束了”,但隻要有一個影片能“爆”,“就能支撐電影院兩三周甚至一個月”。

好萊塢大片粉絲,目前依然是一個龐大的觀衆群體,但好萊塢大片在國内份額占比變小的趨勢,很難挽回。

一方面,疫情的深遠影響已經滲透到觀衆的觀影習慣。疫情期間,據統計,目前包含《花木蘭》《黑寡婦》《沙丘》等超15部好萊塢大片選擇了先網播或者“院網同步”上映。一位影評人表示,影片在流媒體上線,在國外瓜分院線票房,資源容易洩露傳到國内,也直接影響了院線票房。

李響就告訴深燃,《黑寡婦》在流媒體上線後導緻的盜版流傳、口碑失控,即便能回到國内市場,票房的天花闆也不會高。95後燕子則非常明确地說,疫情前會去電影院,疫情後就在家看,《黑寡婦》就是在網上看的。“去電影院看當然視覺更好,但網絡上有資源會優先網上看。”她說。

正在上映的《沙丘》也是典型案例,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說《沙丘》是他寫給大銀幕的情書,但在北美院線和流媒體平台同時上線,視效效果天差地别,也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口碑。

在2019年,李響曾組織過《複仇者聯盟4》的首映禮,他說,你永遠想象不到這群粉絲的狂熱和瘋狂。有的觀衆穿着超級英雄們的着裝來看電影,首日零點場,電影中每出現一個彩蛋,每有一個英雄出場,幾乎全場粉絲在不自覺的尖叫。

他期待這樣的狂歡歸來,但“這樣狂歡的日子,遙遙無期。”李響感慨。

注:應受訪者要求,小文、六六、陳仁、燕子、李響為化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