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說遵義之美味(5)(南白黃糕粑)

話說遵義之美味(5)(南白黃糕粑)
話說遵義之美味(5)(南白黃糕粑)
話說遵義之美味(5)(南白黃糕粑)
話說遵義之美味(5)(南白黃糕粑)

據志書記載,清光緒年間,遵義蝦子有人開始制作黃糕粑,之後擴充到南白、鴨溪等地。其實,黃糕粑是遵義農家過年的年糕,有條件的人家在每年的臘月間,都會制作黃糕粑、豬兒粑、湯圓,主要是自家人食用、招待親友、饋贈客人,隻是不拿去賣,市場上是買不到的。而且,隻在春節期間才能一飽口福喲,過完春節就沒有了。

黃糕粑面市,大概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實行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後,勞動效率高了,農活不夠做了,出現了剩餘勞動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湧向城鎮,出現大量流動人口,由于人口的流動,促進了城鎮飲食業的發展,使原本自作自食的食品,有了銷售的可能,于是開始設推點銷售。現在,南白、遵義的街上一年四季每天都有賣,想吃隻要有錢,随時可解饞。

遵義黃糕粑,以糯米、大米、黃豆為原料,大米、糯米各一半,黃豆為大米糯米總量的8%~l0%,大米磨成粉,糯米浸泡後蒸成飯,黃豆浸泡磨成漿,将豆漿大米粉糯米飯混合,搓揉成團,拍打成長方形粑塊,用班竹筍殼包紮,上甄蒸8小時以上,退火後悶一夜而成。

遵義黃糕粑,金黃油潤、香軟糯綿、甜度适中、滋潤爽口、營養豐富的特點,可蒸、可烤、可炒、可炸、可烙,食用友善,味美香甜。其中,最出名的是南白黃糕粑。

黃糕粑好吃,深受群眾喜愛。2003年,獲"貴州名優小吃",2006年,制作技藝被列為《遵義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