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端午#
很小的時候,印象中的端午節總在學校放夏收假的時候,即使忙到沒時間吃頓正經飯,爸爸還是會擠出時間去街上買幾個蜂蜜涼棕,媽媽會趁着做飯間隙炸一盆油餅,奶奶給我們撚上一根根五彩的花花繩,每一個孫兒們手腕、腳腕帶上一根……
蜂蜜涼棕,是我小時候吃過的最好吃的美食,軟軟黏黏的涼棕子蘸上冰甜冰甜的蜂蜜,咬上一口,整個人都覺得涼下來了,沒有了夏日的浮躁,而那種甜味會讓人一天都覺得灌了蜜似的,割起麥子來鐮刀也能揮的更快些……
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油餅,但那時候也隻有在過端午的時候,媽媽才舍得炸油餅吃。媽媽會在去地裡之前就把面和好,回來時發的正旺,偌大的面團被她熟練的分成幾個小劑子,然後用擀面杖擀到碗口大小,中間再用刀劃上幾道,往燒熱的油鍋裡一放。坐在竈台口填柴禾的我,聞着鍋邊香氣撲鼻的油花味、聽着鍋裡刺啦刺啦的滋滋聲、看着鍋中飄起金燦燦的大油餅,平時吃多了鍋盔馍馍的我,用油餅就着黃瓜絲能一口氣能吃三個。
花花繩,可能是我小時候帶過的唯一飾品吧,那會兒,奶奶會在端午前就把花花繩撚好, 一根根五顔六色的花線在奶奶用來撚納鞋底的工具(boqiao)下纏繞在一起,越擰越緊,越來越耀眼……等端午那天,我們迫不及待地讓奶奶幫我們帶上,而且小夥伴之間會互相比較,誰的花花繩更好看、誰的顔色更亮麗、誰的震懾力大,各色水蛇都不敢靠近。因為奶奶說過,花花繩要戴到六月六,再剪下來,扔到水渠裡讓水沖走,這樣,整個一年下來都不會有蛇靠近了。
直到現在,蜂蜜涼棕仍是我的最愛,禮盒中裝的各種口味的粽子都無法讓我吃盡興, 總覺得肉的太鹹、密棗的不夠甜 ……而油餅已然沒有了當初的那種誘惑,反而覺得鍋盔馍馍加辣子才是絕配 。花花繩,媽媽還會像奶奶當年一樣,用五彩 絲線給小孫孫親手撚一個,讓帶上玩樂一會。隻是在孩子的心中,端午節的概念就是:五月五,過端午,劃龍舟,敲大鼓…… 也許,西北農村原有的端午習俗,會像當年的夏收假一樣被人們漸漸忘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