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中後期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皇帝基本上不立皇後了,而開了不立後先河的就是唐代宗李豫,也就是電視劇《大唐榮耀》中的廣平王李俶。李俶是唐肅宗的庶長子,他的母親吳氏在生育他幾年後就離世了。
電視劇《大唐榮耀》中的李隆基
李隆基為孫兒李俶選擇了一位出身名門而且朝中有人的貴女為妻,這場政治意味濃厚的聯姻在當時頗為受人矚目。安史之亂爆發後,一切的一切都改變了,這位準太子妃、準皇後,最終抑郁而終,而關于她是否就是郭太後的外祖母崔貴妃,終究還是要回到史料中尋找答案。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姨媽是貴妃,舅舅是宰相,無人敢惹的王妃</h1>
咨爾太子宮門郎崔珣長女,胄自軒冕,訓承圖記,柔閑内正,淑問外宣。既連榮於姻戚,且襲吉於龜筮,是用命爾為廣平郡王妃。—《冊廣平郡王崔妃文》
天寶五載四月,皇太子李亨之長子廣平王李俶舉行大婚,新郎19歲,雖然是才辦大婚,但是他的妾室沈氏已經在四年就為他生育了大兒子李适,新娘姓崔,乃是太子宮門郎崔峋(珣)的女兒,别看他隻是一個從六品的管理太子宮門鑰匙的小官,他出身博陵崔氏最華貴的第二房,而且他的夫人姓楊。
影視劇中的廣平王大婚
崔新娘的母親楊氏就是當朝楊貴妃的親姐姐,換句話說,崔新娘是楊貴妃的外甥女,這個時候,楊貴妃受封才一年,楊家才開始發迹,李隆基在這個節骨眼把崔氏嫁給太子長子,用意不淺。其實,早在年初,在李林甫的謀劃下,一張針對太子李亨的大網就已經拉開,他以韋太子妃的哥哥韋堅為突破口,對李亨展開了“圍捕”,而恰恰在此時,皇帝李隆基為太子長子舉行大婚,對象還是楊貴妃的外甥女,大有平息風波之意,而這場聯姻的弦外之音似乎就是對外界宣示李俶的前途無量。
太子懼,上表自理,言與妃情義不睦,請離婚,玄宗慰撫之,聽離。—《舊唐書▪後妃傳》
為了自保,李亨不得不與太子妃切割,向皇帝李隆基請求與其離婚,李隆基同意了此事,于是韋太子妃出家為尼,她的兒子也随着父母的離異失去了繼承的可能,至此,李俶作為皇太子的長子成為了最有可能當上大唐未來之主的皇孫,此時距離李崔大婚不過才一個月。
影視劇中的崔妃之母南韓夫人
妃倚母家,頗騎媢。—《新唐書▪後妃傳》
廣平王夫妻的關系如何,史書沒有明确記載,但是崔妃在年底就生育了李俶的次子李邈,隔年又生育了三子李偲。那幾年,楊貴妃得寵,楊家三姐妹受封為國夫人,其中崔妃的母親被封為南韓夫人,而楊國忠也在前朝逐漸得勢,直至天寶十一載,楊國忠登臨相位,楊家處于巅峰狀态。有着如此強大的背景,崔妃在王府裡自然是無人敢惹。雖然如此,筆者仍認為李俶對崔妃還是相當寵愛的,證據有三:
其一就是二人婚後兩年,崔妃接連生子,那時楊家的威勢還在發展,三位國夫人也是天寶七載才封,是以崔妃那時候應該還沒有如此倚仗母家,二人至少度過了幾年的情感蜜月期;
演員任嘉倫飾演的李俶
其二就是在馬嵬之變後,崔妃的背景垮台,史書用了“恩顧漸薄”四個字,這說明在此之前崔妃的恩寵是頗盛的,不管這份恩寵是李俶真的喜愛崔妃還是因為顧忌楊家,崔妃在婚後十年相當受寵也是個客觀事實。
其三就是李俶即位後對崔妃所生的李邈和李偲是寵愛有加,尤其是李邈。
綜合看來,李俶對崔妃并非沒有感情,這種感情或許因為政治的糾纏變得不那麼純粹,但絕非沒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1">離開長安一年,卻已經物是人非</h1>
及西京陷賊,母黨皆誅,妃從王至靈武,恩顧漸薄,達京而薨。—《舊唐書▪後妃傳》
演員林芳兵飾演的楊貴妃
安史之亂爆發,東都洛陽和長安的門戶潼關相繼失守,李隆基帶着楊貴妃和太子李亨等部分朝臣逃往蜀中,衆人行至馬嵬坡,禁軍發動了兵變,崔妃的堂舅楊國忠被殺,姨母楊貴妃被逼自盡,母家幾乎颠覆,而崔妃經曆了如此巨大的變故,自然是悲痛和恐懼并存。
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之下,李俶即使賜死或者休棄了崔妃,後世也不會說什麼,但是李俶還是帶着崔妃去了靈武。這也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李亨一行在與李隆基分途後,帶着兒子等人來到了靈武,随後就登基稱帝,改元至德,李俶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擔負起了收複兩京的重任,于是李俶就開始了各地轉戰,而崔妃則留在了靈武,失去了母家威勢的她已經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李俶忙于征戰,又不用再顧忌楊家,對待崔妃也是大不如前。
李俶和郭子儀在前線征戰,于至德二載九月和十月相繼收複了長安和洛陽,李亨早先就已經帶領衆人駐紮鳳翔,在收到收複長安的消息後,他就帶領衆人傳回長安,崔妃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也回到了這座闊别一年多的城市,可是幾乎就在到達長安的同時,崔妃就去世了,史書用了“達京而薨”四個字。
史書對崔妃的死似乎有些諱莫如深,而這四個字看起來也有些深厚的含義,這也太巧合了,怎麼會剛回長安就薨逝了呢?崔妃之死看上去好像都認為她是在母家傾覆、時刻憂懼和夫君不寵的情況下心情郁結,因而緻病,而又因為連日颠簸,故而到達長安就去世了,這當然也是說得通的,但從後來曆史的發展來看,崔妃之死也未必就隻是天意。
演員湯晶媚飾演的崔妃
肅宗還京,大赦,改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庚寅,立為皇太子,改名豫。—《舊唐書▪代宗本紀》
李俶建立了收複兩京的巨功,又是皇帝之長子,他的儲君地位已經是不言自明了,就在年底,李俶晉封為楚王,三個月後又改封成王,又過了一個月晉封為皇太子。
看過了這些,崔妃之死這個看似十分巧合的事件是否也就有些陰謀的意味了呢?當時,李俶身在前線,自然無法做什麼,其實他要是想做,馬嵬之變時就可以做了。如果崔妃之死有人為因素,筆者更傾向是皇帝李亨為兒子綢缪,不然的話,難道任由一位有着楊家血統的女子當上楚王妃、太子妃,直至皇後嗎?
演員王勁松飾演的李亨
崔妃在那種情況下的确有可能抑郁生病,再加上連日奔波,病勢加重,而李亨則借助了這一契機,讓崔妃看似病死,實則是為兒子鋪路。當然,這是筆者查詢史料後的推測之辭,歡迎文友們讨論。
不管到底為何,崔妃就這樣離世了,留下了十一歲的李邈和十歲的李偲,這個李偲似乎很得祖父李亨看重,被“收孫為子”,反而成了父親李俶的“弟弟”,後來李邈在父親即位後被封為鄭王,還曾擔任過天下兵馬大元帥,死後被追封為太子,深受李俶的寵愛。
崔妃離世了,她是李俶唯一在生前冊立的正妻,沈氏和獨孤氏的皇後之位都是死後追封,因為崔妃的血統原因,李俶即位後也沒有追封她為皇後,她的兒子李邈雖然是嫡長子,也因為有着楊家血統無法繼承皇位,其實,這一切的悲劇早在楊家覆滅那一天就已經注定。而關于崔妃,曆史上還留下了一個不小的謎團,那就是她到底是不是就是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貴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疑存千年,她到底是不是崔貴妃</h1>
演員謝雪心飾演的郭太後
電視劇《宮心計》中有一位郭太後,她出身華貴,母親是代宗之女升平公主,父親是郭子儀之子郭暧,而一切的謎團都來自于升平公主的身世。
暧,子儀第六子。年十餘歲,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舊唐書▪郭子儀等傳》
齊國昭懿公主,崔貴妃所生。始封升平。—《新唐書▪公主傳》
公主...代宗之第二女,母曰崔貴妃。—《唐故虢國大長昭懿公主墓志銘并序》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尚父子儀之孫,贈左仆射、驸馬都尉暧之女。母代宗長女升平公主。—《舊唐書▪後妃傳》
關于升平公主的身世,根據以上四個史料,可以确定她乃是唐代宗李豫和崔貴妃的女兒,可是,關于她排行的記載卻有三個,分别是長女、第2女和第4女,按照史學研究的慣例來說,墓志銘的說服力其實比史書更大,因為史書經過二次修訂,且一般為後朝修前朝,史料未必能夠周全,而墓志銘的時間最為靠近該曆史人物的時代,故而“第2女”這個說法應該是最準确的。
影視劇中的升平公主
不過,這并不能是以否定其他兩個說法就是錯的,因為皇家給皇子公主排序的方法和根據十分複雜。比如康熙帝的皇子胤礽,他是康熙帝的“第7子”,又因為他是皇後所生,擁有單獨的嫡出齒序的,故而他也是“嫡次子”,但是他前面有五個哥哥(包括胤礽的同母兄承祜)因為早逝沒有齒序(列入排序),于是按照正式齒序排行為皇次子,他也就有了“嫡長子”的名分,現在一般都是根據他的最終齒序稱之為二阿哥、嫡長子,但“第7子”和“嫡次子”這兩個說法也沒有錯,隻是用到時要特别說明一下。
如果關于升平公主的三個排序都是正确的,以墓志銘所說的“第2女”為藍本,所謂“第4女”有可能是算上了升平公主早夭的姐姐,這種早夭的皇室女兒有可能連追封都沒有,更别說曆史記載了,而長女應該說的是“嫡長女”,如果說這個判斷是正确的,那麼崔貴妃就是李俶迎娶的原配廣平王妃崔氏。
電視劇《新醉打金枝》中的郭暧升平夫婦
從崔貴妃本人來推測,首先,現有的唐朝史料中,唐代宗在生前隻冊立了一位貴妃,那就是後來追封為皇後的獨孤氏,那麼崔貴妃最有可能是追封而來,而且她還是代宗的潛邸舊人。如何證明這一點呢?
因為升平公主是在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下嫁郭暧,而墓志銘上記載公主是及笄之年出嫁的,如此倒推15年,那就是天寶九載(750年),當時李俶和崔妃已經成婚四年,而崔妃的次子李偲也已經出生兩年,也就是說崔妃是有時間生育升平公主的。
綜合以上所有對“崔貴妃”和“升平公主”的記載和潛邸舊人這個身份,再加上因為崔妃的楊家血統不能追封皇後這個客觀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在代宗即位後,他下令追封原配為貴妃,但因為崔氏的特殊身份,這道诏令很有可能隻是對内廷宣诏,皇室乃至百官都知道,但是并不像冊立獨孤貴妃那樣是明發上谕,這樣一來,代宗既給了原配一個體面,也算應付了群臣,也解釋了史書上為何沒有直接記載崔妃被追封,隻是在其他地方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1">蔚鸾說:</h1>
崔妃的一生真可謂成也貴妃敗也貴妃,她因姨母楊貴妃的盛寵而得以嫁給炙手可熱的太子長子,也是以風光了十年,而随着楊家的傾覆,她也瞬間失去了倚仗,回到了長安後很快就香消玉殒,不管是天意還是人為,她與姨母一樣,永遠都達不到皇後之位,哪怕是死後追封也不可得。
唐肅宗和唐代宗父子都知道,如果讓一位有楊家血統的女子當上了後宮之主,那些殺敵建功的将士們會不安、會心寒,而悄悄追封一個貴妃之位、善待她的子女,或許就是李俶唯一能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