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閱讀本文大約要10分鐘!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援!

中國和日本隔海相望,同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但在曆史上,日本的文化一直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即使日本政府絞盡腦汁想擺脫中國的影響,比如日文中至今仍然使用大量漢字,再比如日本的茶道。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徐福東渡求仙

早在2200年前的秦代,秦始皇派遣徐福帶着3000童男童女東渡大海求仙,最後不知所蹤,徐福到底去了哪裡?-----這也是中國曆史上和老子出函谷關失蹤一樣最神秘的幾起“失蹤事件”之一。民間傳說,徐福到了日本,并同當地的土著居民通婚和雜居,形成了今天的大和族。直到今天,在日本各地伫立着許多紀念徐福的雕像,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徐福東渡日本的真實性。更有傳言說,徐福可能就是日本的第一代王“神武天皇”,要不然,日本也不會有這麼多紀念徐福的雕像。

曆史明确記載的中日交流發生在唐代,日本政府派遣大量遣唐使到長安學習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聖德太子效仿唐帝國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野蠻的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供奉徐福的日本神社

此後,中日兩國直到19世紀中期基本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盡管期間豐臣秀吉曾經侵略北韓而同明王朝發生戰争,但因為沒有波及中國國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進入19世紀後,實行閉關鎖國國策的大清帝國終于消耗掉了她的“紅利期”,露出了孱弱不堪的真面目。而此時因為歐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歐美列強亟需擴充海外市場,掠奪戰略資源,瓜分殖民地的高潮即将來臨,随着美洲、亞洲大部分落後國家的淪陷,歐美列強又把殖民的獠牙瞄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國。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鴉片戰争

1840年,英國的兩艘軍艦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英國這頭獵豹一得手,又引來豺狼和鬣狗,從此,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了《南京條約》《瑷珲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主權淪喪,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

而十九世紀中前期的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同樣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同樣的孱弱不堪,同樣面臨着被瓜分的悲慘命運。1853年,日本接受美國國書,國門被迫向列強開放,史稱《黑船事件》,此後日本被迫與歐美列強簽訂了《日本國美利堅合衆國修好通商條約》《安政五國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尤其是《安政五國條約》使日本喪失了司法權,淪為歐美列強的半殖民地。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中日甲午戰争

由此可見,在19世紀中葉,中國和日本兩國幾乎同時都受到了歐美列強的瓜分和掠奪,都淪為了歐美的半殖民地,各自國家和民族都到了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和日本的有識之士為了挽救國家于危亡,都付出了巨大犧牲和努力。最标志性事件就是日本的“明治維新”和中國的“百日維新”。

然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并最終走上了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道路,反過來又侵略中國,成為“瓜分世界的新玩家”,甲午戰争失敗後,中國的百日維新沒能完成拯救腐朽的清帝國的使命,中國半殖民地社會進一步加深,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明治維新的經過和主要内容

1.産生的背景和思想基礎

家庭手工業和家庭作坊的出現,造就了“産業勞工”,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工商階層力量逐漸壯大,舊制度制約了工商階層的發展,是以他們要求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并取得相應的政治地位。

與此同時,因為列強的入侵,造成了封建統治階層的分化,具有資産階級色彩的大名(翻地諸侯)、中下級武士和要求進行改革的商人結成政治性聯盟,成為“維新派”的中堅力量。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明治維新

2.經過和主要内容

自19世紀起,日本城鄉農民和市民暴動頻發,加之被迫簽訂屈辱條約,幕府威權喪失。西南各藩中下級武士和商人結成聯盟,發動“尊王攘夷”運動,受到幕府和列強軍隊聯合鎮壓。

“尊王攘夷”運動失敗後,日本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必須推翻幕府統治才能富國強兵,并放棄攘夷,于是“尊王攘夷”運動演變為倒幕運動,農民、市民也加入倒幕洪流。

在倒幕力量的強大攻勢下,1867年幕府将軍德川慶喜被迫“奉還大政”給天皇。不久德川慶喜因不滿天皇要求其“辭官納地”,戊辰戰争爆發,1869年,日本全境統一,天皇全面執掌大權。1877年,幕府殘餘勢力被肅清。

1868年10月,天皇睦仁改元明治,明治維新由此得名。明治維新的口号和主要内容是“富國強兵、殖産興業、文明開化”,日本開始加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富國強兵”,就是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征兵制度,建立新軍和警察隊伍。“殖産興業”,就是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裝置工藝和管理辦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發展。“文明開化”就是考察學習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學習西方文明,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準,培養現代化人才。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百日維新

二、百日維新的經過和主要内容

百日維新發生在1898年,此時資本主義空前發展成為世界潮流,對中國的有識之士起到了示範作用。随着民族危機的加深,觸動了向西方學習進行改革自強的動機,已具備改革的思想基礎。當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産階級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具備了進行資産階級改良運動的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經過

鴉片戰争後,林則徐和魏源率先提出了“向西方學習”“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雖然沒有付諸實踐,但卻播下了思想的火花。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以李鴻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運動”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付諸行動,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引下,“洋務運動”試圖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自強求富的目标,但随着中日甲午戰争的失敗,“洋務運動”被證明并不能拯救苦難的中國。

早期的許多元新派人士參加了“洋務運動”,他們逐漸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制器”技術是不夠的,要想救亡圖存,必須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雖然他們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是卻對康有為、梁啟超新思想的産生起到了思想先導的作用。

康有為打着“托古改制”的旗号,将資本主義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來宣傳變法,為維新變法奠定了理論基礎并産生廣泛影響。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與以李鴻章為代表的頑固派(含洋務派)就要不要改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制、要不要實施變法、要不要改革教育制度開展了一場針鋒相對的論辯,維新思想廣泛傳播,并使更多進步人士加入維新陣營。

1895年,康梁在《馬關條約》簽定之際,聯合1300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但因頑固派阻撓,上書沒有交到光緒帝手中。

此後,維新派在各地創立《萬國公報》《時務報》等報刊,宣傳新思想新主張,為維新變法制造聲勢,得到有識之士進一步擁護。

1898年6月,光緒帝頌布《明定國是》诏書,變法正式開始。

戊戌變法主要内容是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和社會改革。政治上開放言路,允許報刊、官員、百姓如實向政府提出批評建議。

經濟上以工商立國,鼓勵民辦企業,科學發展農業,讓士農工商各行其業,自由發展。

軍事上,效仿西方軍事訓練,武科停試弓箭改試槍炮,實行團練,興辦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學堂。

教育上,創辦京師大學堂,興西學,廢八股,設譯書局,派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發明。

社會上,将祠堂廟宇改為學堂,破除迷信。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譚嗣同

戊戌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淩晨,慈禧太後突然從頤和園傳回紫禁城,将光緒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再次訓政,戊戌變法失敗,康梁流亡海外,譚嗣同、楊銳、劉光弟等戊戌六君子被殺害,除京師大學堂外,所有新政都被廢止。

三、明治維新成功,而百日維新失敗的主要原因

1.明治維新是主動變革,具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既有統治集團内部的強藩勢力和中下級武士階層,又有豪商集團和農民市民階層,是以改革派力量處于壓倒性優勢,這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而百日維新是被迫求變,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所能依靠的光緒帝并不掌握政府的實權,康梁等維新派主要人物在朝堂中更沒有實權,維新派力量非常弱小,而掌握實權的慈禧、榮祿等頑固派力量十分強大,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2.明治維新中的改革派有西南強藩集團,一開始就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而百日維新的康梁無一兵一卒,缺少了槍杆子,是以不可能成功。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日本反幕府戊辰戰争

3.明治維新是在天皇掌權後實施的,改革阻力很小。而百日維新是處于弱勢的一方在試圖削奪處于強勢一方頑固派權力的情形下發起的,阻力十分強大。

4.百日維新改革派猶豫不決,指揮不力。變法開始不久,慈禧就收回了人事任免權和京幾軍政大權,光緒預感到自己的危險處境,雖然安排譚嗣同早作準備,并計劃誅殺直隸總督榮祿囚禁慈禧,但行動遲緩緻使搖擺不定的新軍統帥袁世凱倒向慈禧陣營,失去先發制人的先機。

5.明治維新是改革派以武力推翻封建主義統治的一次資本主義革命運動,而百日維新是自上而下的資産階級改良運動,不能稱為革命,不敢也不可能觸及封建王權統治,是以改革理論缺少系統支撐,不僅得不到普通大衆支援,士族階層也有不少人反對。

6.改革急于求成,緻使中間派轉向支援頑固派。因為王照請六部上書推進改革被拒,光緒帝一怒之下将六部長官革職,又大量啟用維新派新人,舊官僚面臨失業又得不到安置,迫使這些中間派力量倒戈。

近代中日兩國境遇相同,日本為什麼能夠成功?而大清帝國卻失敗了

光緒帝畫像

盡管戊戌變法,也稱百日維新最終失敗了,但它是一次具有進步意義的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對推動中國社會近代化程序,解放思想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打下了思想基礎。

無論怎樣,為了中國不亡國滅種,不受列強欺淩,光緒帝甯願損害、甚至放棄王權,也堅定的支援改革圖強,不能不說光緒帝是具有民族大義的,是一個頂天立地身懷抱負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