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百年百将137:甯賢文</h1>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50年4月的一天夜晚,雷州半島海邊的40軍出了一件奇事。
這天晚上,雲淡風輕,月光如水,海浪輕輕拍打着沙灘。40軍軍部附近的海灘上,軍參謀長甯賢文坐在地上,腳受了傷。40軍作戰處處長鄭需凡聽到嘈雜聲,趕到了現場,警衛人員已經到了出事地點,事後,保衛部對當事人進行了詳細的詢問。
甯賢文說,當時他遭到特務襲擊,被打傷了腳。當保衛部質詢警衛員的時候,小夥子對天發誓,自己就在不遠處,從來就沒看見什麼特務,也沒見有生人出現。保衛部部長反問,那首長怎麼會負傷呢?警衛員說了句模棱兩可的話:或許槍自己走火了呢。
最終保衛部反複勘察現場,得出結論:軍參謀長甯賢文是自傷。
當時,二野18軍已經進軍西藏,三野預備再攻金門和台島,四野解放海南島就成了僅有的幾個戰略任務之一。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一個軍級幹部為什麼還要自傷呢?

開國少将甯賢文
事情還要從1949年底,三野兩次海島進攻失利說起。
新中國成立後,三野很快就解放了福州、廈門。渡江後進展太順利,三野上下産生了輕敵情緒,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再三強調“三不打”:一是敵軍李良榮12000人增加1個團就不打;二是如果沒有一次運送6個團的船不打;三是蘇北或山東6000船工不到不打。
但是,葉飛10兵團急于“國慶獻禮”,粟裕明确的3個條件一個也沒達标。胡琏海上艦隊在我進攻當日登陸,兵力大增。28軍隻搜集到3個團的船隻,後來又勉強征集了1個營的船隻。至于船工,老根據地的船工一個也沒到達,都是沒有基礎的當地人。
28軍軍長朱紹清在福州養病,政委陳美藻治理福州,解放金門的重任就落在副軍長蕭峰、政治部主任李曼村身上,28軍未戰先輸了一招。主攻3個團半團來自不同的師,也缺乏統一指揮。
1949年10月24日到27日,金門戰役我9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犧牲3873人、被俘5175人、失蹤50多人。參戰37名營職幹部,犧牲9人、被俘26人、失蹤2人。
13名團職幹部,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246團團長孫雲秀、251團團長劉天祥、政委田志春,253團團長徐博壯烈犧牲,253團政委陳利華下落不明,2名參謀長遣返後,被判5年刑。
戰後,10兵團司令員葉飛受到嚴厲批評,28軍副軍長蕭峰調任華東軍區。
金門戰役
三野10兵團金門失利沒幾天,7兵團21軍也遭受挫折。
1949年10月18日,劃歸22軍的61師4個營,趁着海霧殲敵1300人,解放了桃花島。距離3公裡的登步島,就成為解放舟山群島的一個跳闆。這個小島面積14平方公裡、炮台山海拔182.6米。
舟山防衛司令官石覺部署87軍221師防守登步島,在陳誠的嚴令下,舟山群島實行“精神訓練”和“保甲”制度。而臨時劃歸22軍的61師解放六橫島、蝦峙島、桃花島,所向披靡,但對于進攻登步島師長胡炜認為準備不充分,可是22軍沒有重視。
胡炜手頭隻有2個團和師直3個連,而登步島有敵軍4個團,等敵機偵察發現沿海聚集幾百艘木船,馬上派52軍增援。1949年11月3日,我61師先遣部隊上岸後,很快将敵壓縮在狹小地區。敵軍又派67軍軍長劉廉一率1個師1個團增援。
由于敵軍有飛機和桂永清的太和、永泰、海澄等軍艦轟擊,我軍損失慘重。11月4日,61師師長胡炜親率8個半連從桃花島增援。5日淩晨,彙合島上部隊向敵人發動進攻。敵軍後援也到了,雙方陷入拉鋸戰。6月1日淩晨,胡炜當機立斷下令連夜撤回海花島。
此戰,殲敵3200餘人傷亡1400餘人,也算“敗中取勝”。戰後,22軍軍長孫繼先向胡炜道歉:打登步島沒聽你們的意見,我們輕敵造成損失。好在後來吸取教訓,1950年5月解放登步島。
61師進攻登步島主峰
正是因為金門島、登步島的慘痛教訓,解放海南島的壓力山大。
壓力主要來自三點:一是既沒有制海權也沒有制空權,金門島和登步島我軍陸軍有絕對優勢,但都被海空軍所壓制;二是參戰兵力不占優勢,金門9千對4萬,登步島2個半團對8個團;三是當時形勢隻能勝利不能失敗,敗軍之将會被一撸到底。
解放海南島,15兵團43軍、40軍10萬大軍對薛嶽10萬大軍,更沒有海陸空優勢,難言必勝。另外金門失利的28軍,敗軍之将受到了嚴厲處罰,這也給四野部隊造成了很大心理壓力。
另外從國際影響上,主席也有所考慮,是以15兵團解放海南的日程,就從1949年底拖到1950年3月,又拖到年底。當時,無論廣東軍區葉劍英,中南軍區林總,還是遠在蘇聯通路的主席,都預設15兵團1950年年底要解放海南島。這才有了韓先楚幾次越級彙報,請求谷雨前發起進攻。
韓先楚麾下3個師,118師師長鄧嶽,抗戰期間任八路軍129師新4旅10團副團長。119師師長徐國夫,抗戰時期任129師騎兵團參謀長。120師師長鄭大林,抗戰時期任山東軍區警6旅副旅長。
作為40軍參謀長,1913年出生于湖北大悟的甯賢文,有勇有謀。
甯賢文17歲參加紅軍,在鄂豫皖紅31師任通訊員、交通大隊隊長、營長等職。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随營學校課長,後任冀南教導大隊隊長、特務團團長,能征善戰,智勇雙全。
甯賢文與徐國夫
解放時期,甯賢文在鄧嶽、徐國夫中脫穎而出。
甯賢文在任東野3縱8師師長、四野40軍119師師長期間,參加了保衛本溪、四保臨江、攻占四平、攻克錦州等戰役。渡江以後再戰衡寶、兩廣,憑借戰功和能力出任40軍參謀長。
是以,聽聞得力助手臨陣怯戰,“旋風司令”韓先楚一連幾天都想不通。但是韓先楚就是韓先楚,盡管兩次登陸沒有團長、師長帶隊,118師參謀長苟在松、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還是兩次偷渡成功。後來,劉振華越戰越勇,1988年被授予上将軍銜。
1950年4月16日晚,韓先楚親率6個團300多條船強渡峽,43軍也有2個團81條船。
40軍一些幹部上船後,借口忘帶東西、上廁所等,又下了船。解放海南島後,幹部在海邊合影,這幾個人搶着往中間站,118師師長鄧嶽對此很看不慣,韓先楚笑着說:不要緊,大家擠擠都照一照。
鄧嶽、徐國夫和甯賢文後來都參加了抗美援朝,而且表現突出。1954年回國後,甯賢文任進階防空學校校長、湖南公安總隊總隊長兼政委等職,1955年授大校軍銜,1962年晉少将。
而鄧嶽、徐國夫被授予少将,後任大軍區副司令員。到了60年代甯賢文疑似“作風問題”被一撸到底,轉業地方,履曆上的輝煌都變成了“曾經”。一說,上世紀80年代甯賢文又恢複了名譽。
1994年,一生屢立戰功卻又充滿争議的開國少将甯賢文,在家鄉大悟離世。
解放海南島後,40軍、43軍部分上司合影
【深耕戰争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