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持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堅持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态導讀關注中國式現代化、建構新發展格局、吸引外資、鄉村治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讨論。

【陳曙光:堅持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曙光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人類過往的偉大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公德心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樣的現代化,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它堅持黨的全面上司,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立場,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自主發展、自力更生,不走依附西方的發展之路,向全世界開放,與世界各國共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開辟,宣告了開發中國家終于擺脫了西方現代性邏輯的控制,走上了自主現代化的新道路。不僅彰顯了中國道路的曆史進步性、實踐合理性和巨大優越性,還給那些正處于經濟停滞、民族分裂、政局動蕩中的國家和人民提供了重要啟迪,向世界宣告了“西方中心論”“曆史終結論”已經破産,人類從此不再将其身家性命系泊于某種單一的現代化模式。但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我們務必強化戰略應對,争取戰略主動,絕不能允許任何風險挑戰遲滞或中斷我國現代化程序。

摘編自《光明日報》

湖南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彭煥才表示,建構新發展格局,既要牢牢堅持擴大内需這個戰略基點,又要推動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實作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建構新發展格局,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的完整性,使國内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使生産、配置設定、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内市場。還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鍊、供應鍊,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裝置等領域的全産業鍊優勢。同時在關系國家安全的領域和節點建構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内生産供應體系,在關鍵時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環,確定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經濟正常運轉。建構新發展格局,不僅不會在對外開放上進行收縮,反而必須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作互利共赢。要加快推進制度型開放,提升對外開放平台功能,優化區域開放布局。

摘編自《人民日報》

顧陽認為,綜合各方因素看,我國全年利用外資的數量是可以實作一定幅度增長的,甚至還可能會好于市場預期,中國吸引外資将“磁力”強勁、魅力不減。外資對中國的信任,不僅源自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長期大勢,還源自中國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投資活動的大背景下,2020年外商對華投資依然逆勢增長,中國也首次成為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事實上,中國市場已成為衆多知名跨國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引擎”,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活力,已成為穩定外資對中國市場信心的關鍵。

從營商環境來看,中國持續建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努力,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認可。且中國推動更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提速。自貿試驗區再次擴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啟航、金融等服務業開放深入推進、進博會等開放平台不斷更新,為廣大外資企業與中國經濟共成長提供了富饒的土壤,彰顯了中國做大互利共赢蛋糕的誠意和決心。

摘編自《經濟日報》

【李三輝:推動黨的建設活動融通鄉村治理工作】

李三輝表示,曆史證明,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組織建設引領帶動。走好新時代鄉村治理之路,要始終堅持黨的上司,以黨的建設貫穿鄉村治理全過程,不斷增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群組織力,完善黨上司下的鄉村治理格局,紮實提高鄉村治理效能。一方面要着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社會治理上司力。不僅要切實增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上司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上司作用,推動黨的建設活動融通鄉村治理工作,凝聚社會各方力量錨定鄉村發展的共同目标,不斷推進鄉村治理創新。還要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上司力,使自治組織建設日益規範,在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中不斷提升鄉村自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另一方面要持續完善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運作機制,建構有堅強上司核心的鄉村治理組織運作體系,建立健全以民生改善為導向的公共服務機制,強化鄉村社會秩序的法治保障機制。最後要不斷健全黨組織上司的鄉村治理體系,在治理核心主體層面堅持自治,在治理秩序維系上踐行法治,在治理價值自覺上厚植德治。

摘編自《學習時報》

郭倩認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強勁發展韌性,數字經濟全面賦能生産、投資、消費、貿易複蘇增長,新動能作用持續增強。需進一步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更新,催生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這不僅是打造未來競争新優勢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制造業高品質發展、支撐建構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途徑。首先要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掌握競争和發展的主動權。隻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争和發展的主動權。其次要加快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推進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體系建設,打造若幹國家樞紐節點和區域大資料中心叢集,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資料與計算設施。再次要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提速增效,加快産業結構優化更新。圍繞網絡、平台、安全三大體系,加快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最後要加快培育資料要素市場,激活資料要素潛能。制定資料開放及共享的法律制度,明确資料開放及共享的範圍、标準、條件、責任等。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光明網記者 王曉秋整理)

堅持不移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