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當地經濟的複蘇依然飽受着疫情起伏的影響。為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朝向逐漸形成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發展的新格局穩步前進——而新的發展格局,也對各行各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同學情懷公司支援、第一财經廣播與上海财經大學創業和投資校友會聯合推出的《财智講堂》節目與你共話“新經濟、新格局、新實踐”。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點選收聽完整節目音頻:

目前全球國際貿易格局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國外貿出口行業面臨着諸多挑戰。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同質化競争以及物流航運價格暴漲等困難局面,外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新形勢下,外貿企業該如何應對,在艱難的環境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圍繞相關話題今天我們請來了業内人士跟大家一起讨論相關問題。

今天做客節目的二位嘉賓: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無錫合勝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何耀勝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蘇州愛之愛清潔電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佘自強

自疫情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受到很大沖擊和影響。目前國際上大部分經濟體複工複産還沒有完全的恢複,産能還是受到極大的影響。中國作為第一第二大的經濟體,也面臨着挑戰。

何耀勝表示,由于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币政策,據統計到今年8月份,美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了5.4%,它的通貨膨脹指數創13年以來新高,這導緻了全球經濟的大宗商品以及工業品、消費品的價格紛紛上揚。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中國無法獨善其身,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也導緻了我國原材料價格,大宗商品的價格等紛紛上揚,這也導緻了企業的成本上升,這是目前外貿企業受到的最重要影響。具體表現在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運輸成本三大因素。

而佘志強則坦言,從外貿出口資料來看非常亮眼,但是從亮眼的資料背後,我們要看到目前的形勢以及外貿出口企業所承擔的責任。目前,我國出口産品還是傾向于初級産品,我們的附加值還是很低,還是側重于勞動密集型的産品出口,這是我們的客觀形式。在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出口企業如何來抓住這個機遇非常重要。

随着疫情的影響,我們中國出口企業金額急劇增加,但是在金額急劇增加的背後,承受着成本的壓力、利潤的壓力。不管是内銷還是外銷,都面臨着兩個問題。第一,資源的短缺,因為資源的短缺對人類來講是長期的,特别是資源性的原材料永遠是短缺的,但是我們的需求在不斷的上升,這直接導緻供需比例不平衡。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在所有上漲的成本因素中,物流運輸的成本,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作為出口企業供應鍊當中的重要一環,物流運輸行業的成本逐年上漲,目前情況運輸成本增加有兩種,一種是國内成本,還有一種是國際遠洋貨物運輸的成本。

何耀勝舉了個例子,“由于疫情,各國紛紛采取了管控措施,港口的集裝箱堆積如山,很多國家的港口勞工勞動力嚴重不足,沒人卸貨或者卸下的速度很慢,完全跟不上這一個節奏。現在有79艘巨輪在長灘洛杉矶旁遊蕩,為什麼?因為沒人卸貨,等待排隊。因為集裝箱的運輸是一個系統,為什麼你要集裝箱要過去,然後你要回來的話,要有空箱回來,或者你要集裝箱回來,這樣才是一個正常的流轉,如果你有東西過去卸不下來堆在那裡,又沒東西回來,那就是一種不平衡的狀态。”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面對各種經營壓力,我們的外貿型企業該如何應對呢?佘自強有自己的觀點。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最終擡高的價格一定會轉移到終端消費,以前會做CIF,是因為利潤很低,希望通過運費當中的差價來賺取利潤,因為價格毛利太低。現在此一時彼一時,運費漲了,雖然是客戶承擔,但是貨物因為客觀原因不運出去,客人也承擔不了這個價格。

世界經濟的形勢在發生變化,特别是疫情給我們帶來了機遇。中國保障了中國的外貿出口企業能夠迅速的恢複常态化生産。中國作為全球的制造業基地,這個格局不會改變,但是中國的出口産品的品質,一定要越來越高。随着人們的需求不斷提升,進口産品的附加值在不斷提升,出口産品它的附加值也必須提高。必須實作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在新格局之下,很多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了國内,瞄準了國内龐大的消費市場。上海正在大力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内的消費市場也是被很多的企業看到了發展機遇,作為出口型企業來說,也在布局國内市場。

國際國内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出口型企業具備了豐富的産品開發能力和制造能力。但也要看到,國際市場跟國内市場的需求是有所差異的。中國人有自己的消費習慣,消費偏好,同樣的,每個國家的消費市場也不一樣,但從未來發展方向看,一定是兩條腿同時走路,來避免受到某一方面的影響。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既要提升自身産品在國際市場的定價權,同時也要想辦法來滿足國内消費者的需求,不斷的開發适應國内市場需求的産品,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當然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機遇,但有時可能也要倒逼自己去努力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會對我國進出口産生負面沖擊,但長期看不會改變我國對外貿易承壓發展的基本态勢。當然,全球國際貿易産生一定負面溢出效應是在所難免的,新形勢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驗各國的應對能力,不過随着中國經濟與對外貿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後的恢複性增長,全球國際貿易發展将回到其潛在水準。作為外貿企業,在不斷适應大環境的同時,苦練内功,轉變思路,積極應對,才是生存和發展的應有之義。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

作者:崔琦

編輯:張添翼

監制:王俊稷

本文系“第一财經廣播”微信公衆号獨家内容,轉載前請聯系背景授權。本文涉及個股僅做參考,不推薦買賣,不對個人收益負責。

新經濟形勢下,外貿型企業的生存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