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高郵,是中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也是大運河上的重要節點城市,迄今已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000多年的建城史。本期的《運河揚州》專欄,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片古老又充滿活力的土地。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新聞女生 雨薇:

高郵位于江蘇省中部,境内大部分是平原,西部有風光秀麗的高郵湖,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 繁衍生息。公元前223年,秦王赢政在此“築高台、置郵亭”,高郵是以得名。在之後的兩千多年裡,高郵一直文化繁榮、經濟繁盛,政治和軍事地位也很高。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吳家興 《揚州交通志》主編、《揚州水利史話》統稿:

高郵在曆史上建制規格比較高 (明代)在揚州府境内 有兩個直隸建制州 一個是高郵州 一個是真州 高郵州正常下轄寶應和興化兩個縣 它的行政長官的任命由朝廷直接任命的 **高郵州州衙的門前啊 建制相當于一個府級的政權機構 一般的縣衙是一個大門 它有一個大門 兩個儀門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位于高郵市府前街62号的高郵州署,是高郵市目前僅存的古代府衙建築,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曆史。相傳明代嘉靖年間,高郵州署進行擴建,大堂裡缺少兩根頂梁柱。

明代初期,一般建造北京紫禁城和河北省的一些皇家陵墓的木料,都是從雲南運的金絲楠木,經過湘江轉運到長江,然後進入大運河,那必然要經過大運河的湖漕也就是高郵湖,是以,一批一批的皇木就過去北上了,總有那麼一兩根遺落下來,老百姓就跟州官講:你們是不是到高郵湖裡面去找找神木啊?果真有一天,兩根木頭上面布滿了青苔,勞工們就把它撈上來運到州衙所在地, 一量尺寸和大梁基本上相符,然後工匠們進行了一番彩繪,終于這個頂梁柱就出來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叫“新開湖神木”的故事。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這則傳說故事,充分說明了高郵與運河之間的緊密聯系。曆史上,高郵湖曾是古邗溝的重要通道,後因湖面風浪大,為了航行安全,自宋代至明清時期,曆朝曆代逐漸修築分割河湖的東西堤,開挖月河,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逐漸形成。

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北起高郵界首鎮,南至高郵老船閘,全長26.5公裡,沿線有大量曆史文化遺迹,集中反映了大運河由湖道向河道演變的動态過程,是反映大運河河湖關系的“活化石”。曆經歲月滄桑,河道形狀至今仍然清晰可見,2006年高郵明清大運河故道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14年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曆經兩千多年的歲月,新中國成立前夕,揚州境内的運河已經河道狹窄、隐患叢生,防洪、灌溉、航運能力都很差。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開始對運河進行大力整治,在高郵境内,一個難題橫亘在大家面前。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高郵鎮國寺塔始建于唐代,地處京杭大運河高郵段中間。1956年大運河裁彎取直,鎮國寺塔位于裡運河高郵段整治工程的施工範圍内,塔保留還是拆除,直接關系到工程的進展。

1958年初夏的一個下午,在高郵通湖路的一個交通旅社裡面,揚州專區的一些決策者和工程施工者,開了一整天的會議。會議由當時的揚州專區副專員殷炳山同志主持,參加的人員有高郵總隊的陳應宏、江都總隊的丁虎,還有季克宇,另外就是揚州專區水利局的陳祖常科長和許宏武工程師,讨論的焦點到夜裡面12點,就是要圍繞保和拆來決策。這時候許宏武工程師就說:日本鬼子侵華期間,鎮國寺塔鬼子都沒炸掉,在我們手上怎麼能把它炸掉呢?這樣子陳科長、丁縣長都說 :對,不能拆!殷炳山同志拍案而起:同志們的意見我都同意,不拆!那怎麼辦呢?叫保塔讓道。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保塔讓道,并在裡運河東堤外另開新河,這一次整治完成後,不僅改善了運河輸水,而且改善了航運能力。高郵境内在大運河和高郵湖之間形成了“一湖二河三堤”的獨特景觀,成為了江淮生态大走廊和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節點。

改革開放以後,這一塊寶地被我們高郵人民把它充分利用起來,為我們高郵人民乃至揚州人民留下了一塊非常好的莊嚴淨土。殷專員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說明我們揚州的曆屆政府對保護文物有一種天然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從1965年起,大運河整治工程進入第二期,運河高郵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相繼對山陽河至邵伯船閘長96公裡的運河進行了河堤加強,高郵、江都兩段的堤防加強,建立防浪堤和平台等工程措施,另外解決了一些裡運河的輸水能力和通航能力,第三期續建工程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就是改革開放以後1981年到1987年,裡運河繼續往北進行續建,進行了寶應至淮安的這一段的大堤中梗的切除,建造了高郵船閘一座、高郵臨城段的航道的拓寬、高郵的運西船閘、邵伯二線、施橋三線、寶應的運河公路橋、界首到六圩的航道的淺灘部分進行疏浚等等七個項目,使得大運河的航道防汛能力進一步提升。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揚州市地方志辦公室資源開發處處長雍俊是高郵人,對于運河高郵段的變化,他感觸很深。

雍俊 揚州市地方志辦公室資源開發處處長、副研究館員:

以前這個地方的可看性比較少,現在經過整治,尤其像我們最近從2012年十八大以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理念得到進一步的貫徹,我們其實對于熟悉高郵熱愛高郵的人來講,這一片土地已經越來越美了。南邊運河二橋那一帶,高郵湖大橋那邊有一個珠湖小鎮,現在也是打造得不錯的,從北面現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設也有很多(變化),像我們剛才路過的明清運河故道,其實它在發掘曆史文化的同時,也結合了我們利用現在的科技手段,以及很多智能的措施,包括用最新的理念修複再進行整治,是以,現在的景象呈現出來的風光的美譽度跟之前來比的話好得多。

運河揚州 | 高郵:大運河上的“閃亮明珠”

大運河高郵段牽涉到運河、高郵湖、長江、淮河等多重水系,它的發展變遷展現了國人從古至今治水用水的智慧,是名副其實的運河活态遺産。千百年來,高郵也一直是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閃亮明珠”。在高郵境内,還有衆多與運河有關的文化遺迹,下期的節目中,我們繼續尋訪。

來源丨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丨朱蔣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