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當地的特産或名吃,本地人多懷虛榮與不屑的複雜心态。東沙古鎮的老字号“鼎和園”香幹名聲在外,細嚼之仍與一般的香幹呒啥差別。也許它早已不是民國十三年的那塊老字号香幹了。秘方之失傳,猶如年老後的阿裡巴巴忘了芝麻開門的咒語。
失傳的也不單單是這麼一塊不起眼的香幹。天津著名的狗不理包子、大麻花也讓人衍生嫌疑。北京的幾個損友最看不起北京烤鴨,他們不叫烤鴨,叫燒鴨,或燒鴨子。甚至幹脆棄“燒”也将“子”略去。沈宏非每次去北京,提出去吃趟烤鴨的倡議,卻無一次不遭京片子們白眼:鴨?有病你丫。
對于沈宏非這類挑剔刁鑽的食客,到了北京能放下架子吃鴨已經不容易了,丫的,你還倡議他吃什麼?
在舟山群島還有一種特産出自長塗島。舟山人一定會耐不住性子異口同聲叫喊出來:“倭井潭硬糕——!”對,乖乖。
這種糕點原是供給出海漁民們的,一種偷懶、耐久、乏味,硬得讓人有些龊心的幹糧,嚼不出一絲柔情來的。年少時未吃這種糕時先被它聲名所唬,再是牙嫩,一嚼還真的須動用錘子、刀子去幹戈一番。
一種閑食能讓刀光閃閃、鋼花四濺者冠之“倭井潭”牌子是貼切的。地球人都知道小日本,長塗島的七姐妹殺了小日本、再跳井自溺就沒多少地球人知道了。倭井潭硬糕似與這世道有着切齒的仇怨,非狠下毒心或一鼓作氣是啃不下來的。牙好,也不一定“吃嘛嘛香”。
我重又吃到它,在當地一個練跆拳道的女孩處。一向有些怕她,在我慣有的經驗裡,倭井潭硬糕吃不好會蹩斷牙齒,而對她稍有不敬立馬會被翻倒。“太硬了!”硬什麼呀硬——你看看。聲音粥似的。邊說邊送進嘴裡示範一番,口感像是嘎蹦脆。我們捏住她遞來的,一嚼,全在嘴裡崩散,像仙女們在天上玩撒花,撒進我嘴裡,舌以及口腔四壁的味蕾柔情暗湧,很有些想流淚的意思。我說:“硬隻屁。”多年來對其畏憚的硬度一下有了明白真相後為之伸張正義的冤屈感。韓二接道:“像吃豆腐。”
能吃出吃豆腐的口感及流淚意思來的硬糕,況同京戲裡的男扮女相,讓人好玩、納悶、讨嫌、龊心龊肺!
梅花消息,文字背後的東西如果是一張皮影那也是很好看的,我在輕鑼慢鼓的這張皮影裡作亂,作亂讓自己覺得調皮,别人也不會當真。梅花是酒,消息是杯,加在一起是一件好玩的事情。
來源:中國海洋文化線上
申明:本文版權為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