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N海都全媒體記者 劉露 文/圖

慶城路,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是一條東西向的單行道,東臨五四路,西接井大路,長度不足500米,卻囊括了福州人的一日三餐,和尋常一生。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h1 class="pgc-h-arrow-right">閩王祠的曆史煙火</h1>

慶城路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裡曾經有一座 “慶城寺”。這裡最早在 “五代十國”時,是閩王王審知的舊宅,後晉天福七年(942年)為永隆金身羅漢院,宋代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被賜名“慶城寺”。宋朝開寶七年(974年)吳越刺史錢昱奉命重修府第為忠懿閩王廟,祀王審知。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曆時上的慶城寺作為佛教寺院,曆史悠久,香火旺盛。北宋時的公元976年(開寶九年)重修, 元代廟毀。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改稱閩王祠。現建築為明代所建, 清末及民國初重修,1981年修複後對外開放。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機關,祠堂内有晚唐至明代的碑刻,為福建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如今這裡的閩王祠雖不像以前那般香火鼎盛,人潮不息,但靜靜伫立在慶城路上,提醒着人們福州城的曆史,也成為了福州人的一種精神寄托。而就在閩往祠的對面,是福建省立醫院的後門。每天有不少人從這裡進進出出,來去匆匆。生命的開始和結束都有可能上演。一邊是身體的修行,一邊是靈魂的駐所。短短的慶城路,承載了多少福州人對生命和精神的敬畏。

<h1 class="pgc-h-arrow-right">美食間的人間煙火</h1>

如今的慶城路,也是不少老福州人心中的美食一條街。走在這條路上,不少國民小店都有着二三十年的曆史,伴随着一代福州人成長。一碗全家福大魚丸,一份3塊錢的紫菜光餅,或者一份連江鍋邊配上剛出鍋的馬耳,都可能成為福州的一頓早餐。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在慶城路上經營一家蔥餅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他們在這裡開店已經二十多年,和不少店鋪都是老街坊老鄰居,大家一路互相陪伴,走過了幾十年。“幾十年了,我們賣的都是一樣的味道,客人就是喜歡這個老味道,到了别處找不到”。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吃完早餐,再到對面的菜市場逛逛,挑選些新鮮果蔬,禽蛋肉類帶回家,中午的下飯菜就有了着落。再到菜市場門口的國水鹵味店帶一些上好的鹵牛肉回家,晚上的下酒菜也有了。這些還不夠?鹵味店對面一家阿祥糕餅店,裡面賣着十多種經典的老福州口味的糕餅。帶一份雪片糕,一份蛋黃酥,下午和晚上的點心也都有了。拎着大大小小一堆吃食回家,就是一家老小一日的期盼。

探訪福州慶城路,帶你體驗“虎糾嫩”的一日三餐、尋常一生閩王祠的曆史煙火美食間的人間煙火

一街兩面,三餐四季,福州人的生活日常,就藏在這街邊的人間煙火裡。

編輯:阿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