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作者:千裡草人

#曆史故事#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公元前575年農曆六月三十日,楚軍在鄢陵之戰中落敗,春秋江湖盟主的寶座便由晉國人坐了。這下,鄭國人麻煩大了。

鄭國是這次晉楚之戰的導火線,又是楚國的堅定盟友。晉國不可能不教訓鄭國。于是,晉國召集了齊國、宋國、魯國、邾國等國組成國際聯盟讨伐鄭國。鄭國自知向楚國救援無望,但這一次,鄭國人不想當逆來順受的軟蛋了。

每次隻能是流着屈辱的淚,這一次,甯可流血。鄭成公不顧大臣們的反對,他要抵抗聯軍。史料記載,鄭成公是這樣對大臣們講的:人家楚王為了我們鄭國,都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現在楚國打敗了,我們便要背叛他們,這樣的醜事我是做不出來的。

是的,鄭成公是在戰場上親眼見到楚共王的受傷那一幕的悲壯的。于是,鄭國發動軍民抗戰。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鄭國居然完敗了國際聯盟軍隊。要知道,那裡可是有晉國、齊國這兩個大國親自參加的哦。

取得了對聯軍作戰勝利的鄭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主動進攻晉國。楚共王一看,喲嗬,這個鄭國小弟有種。于是,他派公子熊成、熊寅率楚軍去幫助鄭國進攻晉國。晉國雖然取得了鄢陵之戰的勝利,但晉厲公回國後便立即陷入到内部權力鬥争中。結果,晉厲公居然被幾大家族給殺了。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就這樣,晉厲公剛剛于公元前575年取得對楚鄢陵之戰的勝利,卻被晉國幾大家族于第二年給弑了。公元前573年1月份,晉國立姬孫周為晉君,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晉悼公。

晉悼公當時年僅13歲,而楚共王已經28歲了。“這下,晉國應該會消停一些了。”楚共王想着,但他想錯了。

晉國順利實作了權力交接,誰也沒有想到,一個13歲的少年國君,卻展示出了極大的人格魅力以及個人能力。晉悼公迅速實作了中央集權,然後,将目光投向了中原的鄭國和宋國。

因為那裡的鄭國和宋國又發生了戰争。

鄭國因為擊退了晉國為首的國際聯盟,自信心也是爆棚了。楚共王看着這個小弟很有殺氣,便吩咐鄭國幹脆讨伐宋國。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鄭國人是很喜歡打宋國人的,因為第一宋鄭曆史上本就不和,這從鄭莊公時代便開始了;第二,在鄭國面前,宋國就是欠揍的那種,實力不行,但卻總要對鄭國說三道四;第三,宋國一直是晉國的鐵杆兄弟,而現在鄭國是與楚國站在一邊的;第四,這些年來,鄭國的武器裝備,尤其是戰車,基本上是從宋國繳獲來的,鄭國的戰車是世界一流,鄭國人很喜歡。

公元前573年夏,鄭國入侵宋國了,楚共王也不歇着,他親自率楚軍北上,向宋境一路突進,在宋國的朝郏與鄭成公率領的鄭軍勝利會師後,大軍駐紮朝郏。

然後,楚鄭聯軍繼續對宋國用兵,相繼攻占了宋國的城郜、幽丘、彭城三座城邑,在彭城,楚共王準備扶持宋國的第五縱隊了。要讓宋國真心追随楚國,不讓宋國改朝換代是不成了,現在的宋國對晉國死心蹋地,就是因為國君宋平公鐵了心要跟晉國。

每個諸侯國内部,都有權力鬥争。宋國也一樣,宋國的權力鬥争同樣很激烈。宋國的權力鬥争主要集中在公族,即都是衛武公的後代子孫之間的鬥争。比如就在前幾年,宋國便發生了桓族與戴族之間的鬥争,結果桓族失敗,五位桓族牛人逃到了楚國。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現在,楚鄭聯軍侵占了宋國的幾座城後,楚共王讓逃到楚國的五位“桓族”留在彭城,撥給他們三萬多精兵,三百乘戰車,讓他們在彭城另立中央。随後,楚共王便率楚軍傳回郢都,留下令尹熊嬰齊繼續率軍進攻宋國。

這些桓族牛人本身在宋國有根有基,此時在鄭、楚兩國的全力扶持下,他們以彭城為基地,召集桓族舊部準備反攻商丘。

對宋國來講,此時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宋平公立即派軍進攻彭城,但彭城易守難攻,宋軍整整圍攻了四個月,到了11月份,彭城還是被桓族牢牢控制着。

楚共王認為,晉國内部這麼亂,國君又是剛即位的少年君主,不趁這個時候吃掉宋國,那真是浪費機會。

但楚共王想錯了,剛即位不到一年的晉悼公下令救宋。他發出号令,召集諸侯,親自帶領魯、齊、衛、曹、邾等各國聯軍救援宋國。聯軍推進速度極快,公元前573年12月,以晉軍為首的國際聯軍便推進到了彭城附近。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剛剛在鄢陵之戰中失利的楚軍看看形勢不對,熊嬰齊最怕打敗仗,打宋國他不怕,但要與晉軍打,他沒底。于是,他悄悄撤軍了。

這下可害苦了彭城的守軍,公元前572年春天,諸侯聯軍團團包圍了彭城,擊敗了留守彭城的桓族部隊。然後,公元前572年夏天,聯軍乘勢攻占了鄭國的鄫地,并在那裡由晉國召集各國諸侯召開國際會議,會議作出了教訓鄭國的決議。随後,各國聯軍進攻鄭國,将戰火燒到鄭國的都城新鄭。

看到鄭國被人欺負成那樣,楚共王也不示弱,派出右軍元帥熊壬夫率楚軍北上,再次入侵宋國。鄭國見楚國出兵,便順勢攻占了宋國的犬丘。

反正這幾年,中原局勢就是這樣:以楚為首,鄭、陳、蔡等國為一派,以晉為首,齊、魯、衛、曹、邾等國為一派。兩派不是你進攻我,便是我進攻你,誰也不服誰。由此可見,所謂的晉楚鄢陵之役,楚國幾乎沒傷着什麼。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

受傷最重的其實是鄭國,公元前571年,鄭國國君鄭成公在無休止的戰争壓力下薨了,鄭僖公即位。晉國人可不講什麼敵國舉喪不得用兵的周禮,居然又來侵略了。鄭國人确實是扛不住了,國内的投降派便又熱鬧了起來。

再加上鄭國的重要關隘虎牢關此時已經被晉軍奪取,而且,晉軍加強了虎牢關的城防建設,将虎牢關建成了一個随時威脅鄭國的進攻跳闆。鄭國人終于投降了。

楚共王無可奈何地看着這個場面,暗暗歎了口氣:中原,就暫時讓給你們晉國人吧。

楚國确實沒有精力再在中原折騰了,因為楚國最主要的麻煩是吳國的威脅了。

楚共王(23) 中原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