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紀委網站:北京豐台區有關人員失職失責問題調查

6月11日以來,北京市連續發現新冠肺炎确診病例。截至6月14日24時,已累計報告79例确診病例。在确診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大資料溯源中,發現均有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活動史或有關人員接觸史。

6月13日,北京市紀委監委成立調查組,針對新發地批發市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失職失責問題進行調查。15日清晨,北京市釋出了關于對豐台區有關人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職失責問題初步調查和處理情況的通報。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相關人員應該擔負什麼責任?此次疫情反彈,背後暴露出哪些問題?為遏制疫情蔓延,北京市紀檢監察機關如何開展防控監督,壓實主體責任?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相關人員落實防控責任不力、工作不到位被問責

6月6日零時起,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級别調整至三級。6月8日,原有最後的本地确診病例治愈出院,本地确診病例清零。到6月11日,北京已連續56天無本地報告新增确診病例。

然而,作為一座特大型城市及重要國際口岸城市,随着複工複産提速,重點地區解封,京内京外人員流動頻繁,北京保持疫情防控成果,“外防輸入、内防反彈”的任務非常繁重,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

6月11日,西城區确診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次日,豐台區又确診兩例。6月13日,新增四名确診患者。

在對新發地從業人員主動篩檢中,發現了45名咽拭子陽性者。截至6月14日24時,全市已累計報告79例确診病例。

6月15日,北京新增12地更新為疫情中風險地區,全市各社群(村)都采取二級防控措施,恢複體溫檢測。

連續暴發确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且都與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關聯。

豐台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周宇清,擔任區疫情防控工作上司小組物資保障組組長。按照區裡的任務分工,他負責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衛生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物資供應、監測及儲備;開展市場監管、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負責新發地市場服務保障專班,為新發地市場保障供應提供指導和協調服務,督促落實各項防疫工作要求。

王華是豐台區花鄉黨委書記、花鄉疫情防控工作上司小組組長,負責花鄉地區防疫及複工複産工作。

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張月琳,在疫情防控期間是市場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負責決策部署、組織排程、綜合協調,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以及做好應急處置,加強對日常防控措施的監督等職責。

根據北京市紀委監委調查組初步調查情況,上述三人在疫情防控中擔任重要職責,但在防控過程中未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存在落實“四方責任”不力、貫徹“四早”要求存在漏洞、消殺工作不到位等問題。按照《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有關規定,應予問責。

經市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建議免去周宇清豐台區副區長職務;建議免去王華花鄉黨委書記職務;建議豐台區相關部門責令免去張月琳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總經理職務。

調查組正在繼續深入調查,将依據調查情況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處理。

“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全面落實屬地、部門、機關、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四早”是指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不折不扣落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四早”要求,才能守好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線。

參與此次調查組工作的豐台區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李振告訴記者,首都疫情防控已經持續了近5個月,基層幹部連續奮戰,确實非常辛苦,但疫情防控事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這是黨員幹部必須扛起的責任,來不得半點松懈。事實證明,一些人員出現了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态,導緻落實責任不到位、工作有漏洞。

6月13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上司小組召開第六十八次會議,會議指出,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教訓,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按照統一部署,堅決果斷處置,堅決阻斷疫情傳播管道,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新發地批發市場已暫時休市,進行全面整治和消殺

作為北京的蔬菜産區,豐台已有1700多年的蔬菜生産曆史,明清時期更是成為皇家生鮮的供給地。

改革開放後,依托蔬菜産區的天然優勢,以及緊鄰京開公路這一南北交通要道,當時的新發地村吸引了附近居民來此售賣自家蔬菜水果。随着擺攤人員越聚越多,加上政府支援引導,新發地便逐漸從一個露天的街頭市場發展成為北京的“菜籃子”,全國農貿市場的“地标”。

現在,從蔬果生鮮到家禽水産,從國内各地特産再到進口食品,作為北京乃至亞洲交易規模最大的專業農産品批發市場,占地1680畝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内的固定攤位有2000個左右,定點客戶4000多家,日吞吐蔬菜1.6萬噸、果品1.6萬噸、水産1800多噸。

盡管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每日進出1.5萬人以上,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輛大貨車、1萬多輛小型車輛,但在今年初疫情暴發到6月中旬之前,市場一直保持零感染,包括200多名湖北籍商戶和員工,均未出現感染病例。這與當時采取的嚴密防控措施密不可分。

早在1月21日,新發地批發市場就召開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提前購買了13萬個口罩及各類防護物資,分發給商戶和員工。專門設立市場疫情隔離區,對從湖北疫區來的員工、保安員、保潔員進行強制隔離,隔離期間,每天安排專人為其測量體溫,并為其提供送餐服務。

對經營者樂園、商戶樂園、商戶之家、客戶生活區四大住宿小區和員工宿舍區的人員進行系統摸底調查和登記,對肉類、冷凍品、水産品、豆制品、熟食制品等高風險食品的經營場所,每天定時徹底消毒兩次以上。

正是在多方面嚴防死守之下,疫情期間新發地批發市場一直堅持開門營業、積極組織貨源、暢通運輸管道,全力為北京市民保障供應。在3月下旬時,市場98%的商戶已經複工,市場蔬菜供應量達到2.03萬噸。

在春節期間和全國疫情形勢最嚴峻的時候,都沒有停業休市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近日卻成了北京疫情暴發點,自6月13日3時起暫時休市,進行全面的衛生整治和環境消殺。

家住西城區牛街的陳女士,5月31日與夫妻駕車去過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采購了幾箱水果。據她和夫妻回憶,當時正是中午,市場内人不多,進出大門也沒有太嚴格的管控措施。讓她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有不少商戶并未戴口罩。

徐柱,新發地水果批發市場的“猕猴桃大王”,主營水果批發,目前在陝西有基地,年交易額5億元以上。市場休市後,徐柱按防控要求在家隔離觀察,一家四口的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他經營的水果通過自己聯系的銷售管道,有一半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售賣。但其他被封存産品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作為新發地批發市場最早的一批客戶,徐柱已經在這裡經營了20多年,對新發地很有感情。他對記者說,希望政府下一步可以對産品管理進行細化,對水果蔬菜等産品在排除風險後可以盡快放開政策限制,早日恢複經營。

持續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監督

李振告訴記者,年初疫情發生以來,豐台區紀委監委堅持以精準問責督促全區黨員幹部在防控工作中履職盡責,全區紀檢監察組織共查處問題線索311件,查實問題135件,目前已對6人立案審查調查,對27人追責問責,通報曝光問題15次26條,發出紀律檢查建議書4份,監察建議書11份。

6月12日,北京市紀委監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暨疫情防控專項監督上司小組會議,要求全市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落實市委部署要求,因時因勢調整監督措施和重點,持續有效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監督。

作為本次新增疫情主戰場,豐台區紀委監委正突出開展對落實疫情防控責任的全程監督、強化“四方責任”落實,聚焦各地區、各機關、各部門落實疫情防控責任是否到位,重點檢查各級黨員幹部是否履職盡責、擔當奉獻。同時,對相關機關責任人履職情況開展調查,對履職不力的及時進行問責處理,回應社會關切。

目前,新發地批發市場及其周圍11個小區均已進行封閉式管理,針對這些關鍵點位,豐台區紀委監委連續派出12個監督檢查組開展拉網式篩查,重點檢視落實措施是否到位、下沉幹部是否就位、服務保障是否缺位,消除幹部麻痹思想。

“我們還對全區10個大型交易市場開展定向監督,重點對新發地批發市場封閉期間分解其職能的場地區域進行駐點跟進監督,在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的同時,確定穩價保供。”李振說。

新增确診病例涉及複學複課、食品物資供應、社群防控等諸多方面,風險隐患點多面廣。針對這些問題,北京市紀委監委駐市衛生健康委、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市商務局紀檢監察組等相關派駐機構緊盯駐在部門職能職責,及時跟進監督壓實主體責任,確定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北京各區紀檢監察機關也緊盯本地區防控重點,集中力量開展監督,圍繞重點人員、重點場所、病例所在社群防控措施落實情況加強監督檢查。

西城區月壇街道是目前全市22個中高風險地區之一,6月13日一早,月壇第八社群監督組便來到分管社群檢查近幾天的流調記錄情況。圍繞目前掌握的西城患者活動軌迹地點,安排對應社群監督組跟進監督,督促從速從快流調追蹤,第一時間隔離控制,最大限度控制風險,做到不漏一人。

家住豐台區大紅門街道的趙大爺,一個多月前剛剛從陝西老家來北京與女兒女婿一家團聚。6月9日下午他曾去新發地批發市場購物。

6月13日中午,在看到“近期去過新發地市場要主動報告社群”的通知後,趙大爺家馬上與社群聯系。社群随即核對全家資訊,要求居家隔離不要外出。社群從業人員随後又進行了入戶調查,并請家庭代表加入微信群,每天上下午兩次報告全家人體溫情況。

6月14日下午,趙大爺全家前往某家定點核酸檢測機構進行了檢測。次日,當拿到全家五口人均為陰性的檢測結果時,趙大爺終于松了一口氣。

截至6月15日,北京全市所有社群(村)采取三級應急響應,二級防控措施,一級工作狀态,全面進入“戰時狀态”。“各區紀委監委要在督促各主責機關嚴格做好涉及新發地人員核酸檢測的同時,繼續加強對落實社群防控責任、措施和紀律要求的監督,指導社群優化管控措施,確定百密無一疏。”北京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中紀委網站:北京豐台區有關人員失職失責問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