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我國錦繡江南,如詩如畫,千年以來一直是中國的腹心之地,和無數美好的字眼聯系在一起。

在這片大地上,安徽省和浙江省的山水風光又分外突出,兩省各有一張全國人民公認的金名片:黃山和西湖。

安徽人民和浙江人民,少不得也有争強好勝的,想要給這兩處人間絕境分個高下。

西湖山水空蒙,淡妝濃抹;黃山"四絕"畢聚,氣蓋五嶽。兩地的自然條件,都是得天獨厚的。

若是要論人文,西湖有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黃山也有李白的"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又是一場半斤八兩,難分仲伯。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這個時候,西湖卻偏偏有一項特殊的名額,能夠力壓黃山一頭,讓安徽人民不得不甘拜下風:建立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一生50多次莅臨西湖,在湖邊住過的日子總計超過三年;可直到他去世,也從來沒有登上過冠絕天下的黃山。

毛澤東胸懷全國人民,他當然不是出于什麼偏見獨愛西湖,黃山的景色底蘊也足以值得偉人一遊,可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件本該在曆史上熠熠生輝的相逢,最終失之交臂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h1>

要解開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我們先來看另一座在中國人心目中有着特别聯系的名山——五嶽之首,山東泰山。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新中國改天換日,革去了封建禮儀,但憑借毛澤東"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的吞天氣魄和偉大建設成就,他要是登上泰山,必将成為又一段曆史佳話。

奇怪的是,毛澤東一生之中,登上泰山也僅僅隻有一次。

不過那還是在1920年四月份,當時他隻是一個20出頭、默默無聞的青年小夥子,在一趟從北京前往上海送人的旅行途中,利用參觀曲阜孔廟的機會登了一次泰山,遠不是後來的身份可比。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在那之後,毛澤東再也沒有登過泰山——他不是沒有機會,也不是沒有條件。

山東是解放戰争時期共産黨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這裡的人民對改變他們命運的毛主席奉若神明,如果毛澤東想再次登山,這不僅是泰山之幸,更是山東老百姓的大喜事。

泰山腳下的小縣城叫做泰安,1952年,1955年,1958年,1959年,接連四次,毛澤東以各種事由路過這裡并短暫停留,其中最後一次還停留了長達一天的時間。

地方上司人出于樸素的愛戴之情和鄉土自豪,抓住難得的機會,想要勸說主席再次登上泰山,看看日新月異的泰安縣城、山東大地。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令泰安人民深深失望的是,毛澤東最終還是下令開車,直回北京。

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阻止毛澤東登上這座神聖的山峰。除了登泰山之外,還有一件事情,毛澤東一生也隻做過一次。

1925年夏末秋初時節,對于利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身份,卻在家鄉韶山創辦農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秘密建立中國共産黨的韶山支部、發動農民平粜除米,阻谷出境,同地主民團進行針鋒相對的鬥争的毛澤東,湖南軍閥趙恒惕已經忍無可忍。

幸虧趙恒惕的親家、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劉武當時是長沙警察廳廳長,他想方設法通知了自己的學生及早躲避。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8月28日這天,毛澤東假扮江湖郎中,韶山鄉親們擡着轎子把這位未來的開國領袖送出險境。

我們不知道當時毛澤東在轎子裡的具體想法,但他自那以後再也沒有坐過轎子。

從1934年長征到1949年進北京城,毛澤東一路都是用自己雙腿走來,最多用一下拐杖或者騎一匹馬,但他堅決拒絕任何人力運輸,就連生病,他也不上要人擡着走的擔架。

毛澤東不僅自己不坐轎子,還把轎子當作反面工具,用來開展黨員幹部的思想教育。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1958年,毛澤東經過泰山而不登之後,南下到了杭州,在車站對專程前來迎接的浙江省委第一書記江華和大小上司們說起了一件往事:

1939年秋的一天,毛澤東要前往延安馬列學院作報告。學院上司張啟龍、範文瀾派出鄧力群、安平生、馬洪、韓世福四人,前往楊家嶺迎接,中途在延河一座橋上迎面遇到了毛澤東。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毛澤東一見他們的面就知道了來意:"哦,四個人,轎子呢?你們不是擡轎子來接我呀?下回跟你們上司說,再加四個人,來個八擡大轎,又體面,又威風。要是還有人,再來幾個鳴鑼開道的,派幾個搖旗呐喊的,你們說好不好?"

不等大家開心一笑,毛澤東又接着告訴他們:"那才不像話嘛,對不對?皇帝出朝,要乘龍車鳳辇;官僚出閣,要坐八擡大轎,前簇後擁,浩浩蕩蕩,擺威風。

我們是共産黨人,是講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我們既要革命,既要和舊的制度決裂,就萬萬不能沾染官僚習氣。……。"

小小轎子,在毛澤東的眼裡,俨然和"官僚"、"舊制度"這些共産黨最深惡痛絕的東西畫上了等号。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張治中失算</h1>

新中國建立前夕、代表國民黨主持國共和談,破裂後又留在北平起義的國民黨"和平将軍"張治中,是安徽巢湖人氏,對于家鄉天下聞名的黃山,那是深為自豪的。

對毛主席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張治中,自然想要極力促成偉人登上黃山,完成一樁能夠流傳曆史的美談佳話。

正好,1954年一天,張治中終于獲悉毛主席的出京考察行程要經過安徽,于是他立即和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商量好,這次一定要讓毛主席登上黃山,他本人也趕來和毛主席同乘一列班車,不厭其煩地"推銷"黃山美景。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千變萬化,鬼斧神工,張治中正忘情描繪,山勢如何險峻,景色如何雄奇——冷不防對面的毛主席突然問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這麼陡,你總是叫我去,那怎上得去呢?"

1954年,黃山還沒有我們今天在景區見到的寬闊平坦進階公路,美麗的景色都要經過崎岖的山路才能到達,這對于已經71歲的毛澤東來說,實在過于耗費腿腳。

張治中卻并不以為意:黃山上有職業轎夫啊,讓他們用滑杆擡着你上去不就行了。

所謂滑杆,就是沒有頂篷的轎子,直到今天,依然是黃山景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以當毛澤東問道還有沒有别的方式,張治中随口答道:"不坐滑杆恐怕不行。"

張治中沒有意料到,毛澤東對此的反應是斬釘截鐵的:"我不坐滑杆。"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為了打消張治中再三推薦自己去登黃山的念頭,到達合肥後,毛澤東甚至幹脆幽默地說:"你們這個偏僻的地方,誰去?"

國民黨出身的張治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毛澤東的态度并不很能了解:轎夫擡轎是自願、賺錢的,又不是強迫勞動,安徽人民也不會把敬愛的毛主席乘坐滑杆當作什麼壞事,有什麼困難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真相大白</h1>

張治中後來又幾次找機會鼓動毛澤東去登黃山,結果一一都遭到了婉拒。

可他也知道,毛澤東并不讨厭登山,相反同樣在安徽的九華山、湖南老家的嶽麓山、蔣介石曾經住過的廬山、毛澤東都和幾位老友們暢快同遊。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可能讓張治中感到略有嫉妒的,當然要數圍繞在杭州西湖周邊的幾座遠遠不如黃山的"小山坡"了:五雲山、丁家山、南高峰、北高峰等等。

毛澤東不僅登了上去,還多次攀爬——每一次攀爬,都是為杭州、為西湖已經燦爛豐富文化添磚加瓦啊,怎麼安徽黃山就沒有這個榮幸呢?

終于有一次,張治中正好和毛澤東一起在杭州開會,這次反了過來,由毛澤東向張治中滔滔不絕地介紹西湖邊南北高峰的秀麗勝景。

張治中聽聞主席神采飛揚的介紹,自然是躍躍欲試前往觀賞,于是他下意識脫口而出:"可有滑杆能坐?"

毛主席不登黃山之謎,張治中追悔莫及:我不該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兩件一生隻做一次的事張治中失算真相大白

毛澤東指指自己的雙腿,笑着說:"這就是我的滑竿。"而毛澤東手邊爬山用的拐杖,也正是警衛員采自丁家山農民家中的翠竹所制。

說是"采",其實并不準确,因為毛澤東在接過拐杖之前,特意确認農民收取了合理的價錢,是以該說是"買",一字之差,就是新社會和舊社會、新制度和舊制度的天差地别。

張治中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在毛澤東眼裡,小小的滑杆、轎子,竟然背後意義如此重大,當年他四過泰安不登山,也正是因為上山就要乘坐轎子,按照他後來對于警衛員的教導:"坐轎是騎在勞動人民頭上。我毛澤東不能坐!"。

追悔莫及的張治中不停抱怨自己說:"我不該對主席說不坐滑竿不行啊,害得他錯失了黃山美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