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玲(右一)正在檢測水質。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記者/鄧偉勇 攝
株洲日報·掌上株洲記者/鄧偉勇
通訊員/甯翔
擰開龍頭取水,往試管滴試劑,晃動、觀察……10月26日上午7時30分許,蘆淞區西海龍苑小區“業主之家”,周玲正在檢測水質。
“合格!”不到5分鐘有了結果,周玲嘴角露出笑容。
67歲的周玲是小區業委會負責人,小區實作自治管理後,他每天例行檢測,6年未間斷。
“在老周的帶領下,小區不僅管理愈加精細,面貌煥然一新,更是在經濟上擺脫了‘貧困’。”小區黨支部書記曾玲不停點贊,道出了背後的故事。
西海龍苑小區位于蘆淞區沿江南路99号,始建于2003年,有常住居民約1600人,小區一樓有個農貿市場,是典型的集商住于一體的小區。
到2015年,當時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時、車輛及人員管理混亂,鄰裡糾紛時有發生,怨聲載道的業主們一緻決定:與物業公司“分手”,實行自治。
“請神容易,送神難。”彼時,小區早已不堪重負——經過盤算,物業公司退出,将欠下25萬元債務。怎麼辦?
“自己居住的小區,我們自己來管理!”希望有個好環境的業主們七嘴八舌地讨論。
“何不試試衆籌?”有人提議,立馬得到衆業主響應。
“以1萬元為基數,單人最多出資5萬元。每月付息,2年後還本。”周玲以自己的房産作為擔保,向業主承諾。資金在11天内湊齊,當年6月1日,業委會正式“當家”。
“不僅要讓小區‘起死回生’,還要‘生龍活虎’。”周玲撂下狠話,心裡也有了謀劃——從停車費、門面租金等各個方面入手,扭虧為盈攢“家底”。
2017年3月,從業主手中衆籌的25萬元資金提前還清,小區賬戶上每年還有10餘萬元進賬。利用經營性物業收入,小區建築外牆、門崗陸續進行了改造,消除了安全隐患;大門口的活動中心加裝了健身器材,人氣越來越高。整個小區物業管理費繳費率高達99.9%。
“業主用行動支援業委會工作,我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小區有改造項目,周玲都精打細算,先讓招标機關自主報價,再進行比價選擇,每項支出都及時對外公示。
硬體條件上來了,軟體還得跟上。小區水質是業主關心的問題,業委會每年聘請專業人員對小區水箱進行清洗,每月将小區用水送至水質監測站檢測。小區黨群服務站内,居民們一起坐下來給小區“找茬”,群策群力,小區一天天在變美。
“不但老母雞還在,老母雞還生了蛋……一路走來非常艱辛,感謝全體業主的認可與支援。”去年12月,業委會邀請小區70周歲以上的老年居民共迎新年,周玲公布了收支情況,難掩激動之情。
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如今,走進西海龍苑小區,路面幹淨整潔,車輛停放有序,老人們熱絡聊天,怡然自得。“小區越來越好啦!”“感謝業委會,你們辛苦啦!”業主群裡,大家紛紛感慨。
【來源:株洲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