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李純晚年,因服用丹藥,身體惡化。親信宦官吐突承璀在他授意下,掌管禁軍大權,準備除掉太子李恒與其生母郭貴妃 ,擁立皇次子李恽即位。
郭貴妃本是李純的東宮太子妃,也是他的姑祖母升平公主所生之女,祖父更是李唐皇室再造山河的擎天一柱:汾陽郡王郭子儀。
因為唐憲宗對她的忌憚,身為嫡妻卻不被立皇後,被冷待了十五年之久。此刻,她不甘束手待斃,在宦官王守謙、王守澄支援下,孤注一擲,殺掉吐突承璀和李恽, 宣布唐憲宗已死, 擁立李恒即位,是為唐穆宗。郭貴妃被尊為皇太後。

唐穆宗隻當了4年皇帝,就去世了。郭太後拒絕讓她臨朝稱制的提議,表示不效武則天之行,太子雖幼,外朝良臣為宰相即可輔政,是以頗得朝野敬重。「吾效武氏邪?今太子雖幼,尚可選重德為輔,吾何與外事哉?」
此後,她的三個孫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相繼繼承皇位,郭氏也做了22年的太皇太後。四朝尊榮,無與倫比。唐文宗、唐武宗不但孝養有加,也多次向她問政。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唐武宗死後,宦官集團再次發動政變,擁立他的叔父、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兒子,光王李忱即位,是為唐宣宗。
唐宣宗的生母鄭氏,此前隻是郭太後的侍女,此刻被尊為鄭太後,雙方本有舊怨。李忱更以唐憲宗的正統繼承人自居,窮治26年前唐憲宗遇害的舊案,同時對郭太後也愈加無禮。
2年後,郭太後登勤政樓,想要跳樓自盡,當衆坐實唐宣宗“不孝嫡母”之罪,被左右侍從攔住。唐宣宗聞訊大怒,當晚,郭太後就死在自己寝宮,顯然是被唐宣宗秘密殺死。
郭太後的谥号定為懿安皇後。但唐宣宗拒絕将她與唐憲宗合葬,拒絕其神主祔祭于唐憲宗廟室,太常官王暤奏請此事,被唐宣宗派宰相訓斥一通,貶為縣令。
唐宣宗甚至打算将唐穆宗李恒與他的三個兒子、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全部打成郭太後為首的弑殺唐憲宗的“元和逆黨”,徹底否定他們的皇位合法性,從此不再祭祀唐穆宗的光陵。隻是想要同時否定在位26年之久的四代前任皇帝,牽連的朝臣太廣,阻力實在太大,才不得不作罷。
11年後,唐宣宗同樣因為服食丹藥中毒,癱瘓在床一個多月,他本欲立皇四子夔王李滋為太子,宦官集團再次發動政變,擁立郓王李漼即位,是為唐懿宗。唐宣宗當日橫死。
唐懿宗李漼的實際身世十分詭異,他即位時,外廷百官甚至根本就不知道,這位郓王殿下居然是唐宣宗的皇長子,出示一個真僞難辨的“銘辭”就蒙混過關了。
【後夔、昭等五王居内院,而郓獨出閣。及即位,是為懿宗。外頗疑帝非長。寘出銘辭以示外廷,乃解。】
唐肅宗之子李榮封為郓王,此人生前無子,挑選了一個宗室過繼給他,封嗣郓王。後嗣子孫就是李漼,被宦官王宗實發動政變,推舉出來即位。
唐懿宗耽于玩樂,無心朝政,而且正因如此,才對唐穆宗、唐宣宗兩系的恩怨,毫不在意,在歸朝任禮官的王暤力主下,終于下诏,将嫡祖母懿安皇後郭氏停靈多年的棺木,合葬進了唐憲宗的景陵。還将郭太後的神主牌,祔祭于唐憲宗廟室的正殿,而他自己名義上的親祖母、唐宣宗的親母鄭太後的排位,隻放在偏殿。
唐宣宗生前苦心孤詣,把自己打造成“為父報仇的孝子”,竭力否定穆宗、敬宗、文宗、武宗一系,貶斥李德裕這樣的賢相,又胡扯了很多唐武宗此前如何忌憚他、謀害他的鬼話,隻是出于冒充憲宗正統繼承人的私欲罷了。
唐穆宗、唐敬宗固然是昏君,唐武宗抑制佛教、平定澤潞、掃滅回纥,重用李德裕清明政治的政績武功,遠勝唐宣宗這種自我吹噓、誇誇其談之輩。如張義潮收複河西之功,對唐宣宗是送上門的政績,其實真有他什麼事?
唐武宗和李德裕,已經君臣默契,幾乎就要徹底鏟除宦官集團,恢複清明政治。晚唐最後一次真正複興機會,就葬送在勾結宦官篡位、盡反會昌之政的光逆李忱之手!
他勾結宦官集團篡位,卻也同樣死于宦官集團的政變,生前種種作為,妄圖讓自己一系以庶奪嫡,變成正統,終究不過是一場空!
唐憲宗和郭太後這對貌合神離、相怨相殺半生的夫妻,至此殊途同歸。
經曆憲宗“元和中興”、穆宗“長慶銷兵”、文宗“甘露之變”、武宗“會昌中興”、宣宗“大中之治”的唐王朝,也走到了末路……
而李唐皇室這場夫不夫、妻不妻、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持續二十多年的自相殘殺,多個皇帝死于非命,更讓宦官集團在多次宮廷政變中,趁機攫取大權,亦為後世君主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