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成文傑 通訊員 蔣濤 鄧隽 永州報道
10月18日至27日,來自全市各縣市區的農村黨員緻富帶頭人和觀摩人員共101人參加了在永州市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教育訓練中心舉辦的全省鄉村振興黨員緻富帶頭人水産養殖教育訓練示範班。5場黨性教育、7堂理論授課、5個現場教學、1次深度研讨,學員們帶着問題、懷揣期待走進課堂上黨課、學技術、找差距、尋良方、謀發展,在短短的10天時間裡展開了一場探索鄉村振興實踐密碼的“學習風暴”。

全省鄉村振興黨員緻富帶頭人水産養殖教育訓練示範班開班式。
堅持黨課鑄魂、思想引路,為緻富帶頭人“精神補鈣”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教育訓練班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訓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榜樣是最好的老師,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學員們走進陳樹湘烈士紀念館和何寶珍烈士故居學習先烈的偉大犧牲精神和英雄事迹。烈士墓園内青山肅立、草木含悲,學員們整齊列隊,滿含深情向烈士墓和紀念碑鞠躬獻花緻敬。“江南好風光,蓮葉何田田”,教育訓練班把弘揚“廉文化”的廉政教育課堂搬到了周敦頤故裡。學員們走進周敦頤故居和濂溪書院,感悟廉潔自律、秉公辦事、不謀私利的品質。
參觀陳樹湘烈士紀念館。
圍繞科技興農、學用結合,確定教育訓練高質高效
中央一号檔案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訓練班聘請湖南農業大學專家教授和本地水産養殖大戶為學員現場授課和經驗分享,確定了知識技能的專業性、前沿性和實用性。
實作“教育訓練一人,富裕一戶;富裕一戶,帶動一村”的目标,尋找合适的産業至關重要。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黃璜教授講授的《稻魚共生》課程吸引了很多學員的興趣。這是一種适合我國南方水田地區長期發展的農業生态系統,對全省廣大農村摸索産業發展之路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來到現場教學基地,學員們坐在魚塘邊,聽教授講解鲈魚、黃骨魚的養殖技術,面對面與養殖戶交流探讨。這種讓學員“看到、聽到、摸到”的教學方式,使學員學習興趣更加濃厚,真正做到了“學員走進地頭,知識記在心頭”。
專家現場教學。
突出學員主體、學員參與,增強教育訓練吸引力感染力
以團隊建設為抓手,以教育訓練學員為主體,強化學員協作,注重發掘學員自主意識,提供交流分享平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育訓練班以學員論壇、分組讨論的形式,引導學員針對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實際難點、痛點為議題展開深度探讨,在互動交流中分享創業緻富經驗。在“破冰環節”中,學員通過互動協作完成任務,在熱鬧的氣氛中逐漸加強了認識,增進了感情。在學員紅歌會上,學員自排自演,與表演者一起演繹了一曲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贊歌。一首《團結就是力量》唱出了學員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如火般的熱情和矢志不渝的堅定決心。“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唱出了學員對黨的感恩和無限眷戀。《絕對忠誠》節目以情景舞劇形式,再現了英雄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的感人事迹。
10天的短暫學習,凝聚的是友誼,散播的是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闊的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學員們重拾行囊、踏上歸途,必将用幹事擔當的精神,讓科技富農、産業興村的理念在鄉村振興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鄉村夢美,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