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作者:初衣勝雪

唐詩海棠花五首,推敲一下杜甫為什麼,沒有寫海棠花

有人說最早寫海棠花的是唐朝的王維。

“閑灑街邊草,輕随箔外風。

黃莺弄不足,銜入未央宮。”《左掖梨花(一作海棠)》

但王維雖然生活在唐玄宗時代,但這首詩并不能代表他寫的一定就是海棠。因為很典型裡面就是一種花的姿态,搖曳輕薄,櫻桃花,梨花都具有這些特征,不能說明唐玄宗時代就有海棠種在宮廷之内。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至少我看到的最早的海棠詩是郭震寫的。

“又随桃李一時榮,不逐東風處處生。

疑曰四方嫌不種,教于蜀地獨垂名。”唐朝郭震《海棠》

郭震是武則天時代的丞相和将軍,得到武則天的重用,他鎮守涼州邊關長達十五年,有個有力的條件就是巡遊邊境,四川也是唐朝邊境,很容易在工作生活中有交集,是以他是最早看到四川的海棠的。

海棠原産四川山區,灌木或者小喬木,生長在山林中,喜歡溫潤潮濕,花朵嬌豔,呈現傘狀花序,花葉同時,綠葉紅花,但往往花肥葉瘦到綠肥紅瘦,很有觀賞價值。

但是為什麼郭震說,懷疑其它地方嫌棄不種呢,隻有四川這個地方茂盛,其原因有三點。

一,海棠在四川是山野之花,成為四川一大特色。因為很多地方天然生長這種花樹。

二,海棠花好看,但是花期短,果實的實用價值不高,這是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唐朝立國之後大面積綠化,但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樹木的實用性和觀賞性都很強。比如隋炀帝喜歡的垂楊柳在唐朝廣泛種植,是因為在審美之外有重要的固沙保堤,提供遮陰這樣的多功能。桃李梅杏很大程度是因為果實的實用和經濟價值高,才到處都有。

三,海棠樹在唐朝移植和人工種植成本很高,成活率不高。有人說牡丹也沒有實用價值,為什麼唐朝到處都有并成為國花?那是因為牡丹的種植在唐朝已經非常成熟。且牡丹是小木本和草本,容易管理。海棠固然美麗,經過水陸跋涉到達長安,但問題是水土不服,要麼枯死,要麼不開花,很容易做成賠本買賣。

是以郭震說,其它地方不肯種啊,是以四川海棠就有名了。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蜀人猶說種難成,何事江東見接生。

席上若微桃李伴,花中堪作牡丹兄。

高軒日午争濃豔,小徑風移旋落英。“唐朝翁洮《贈進士李德新接海棠梨》

這是晚唐時候的詩人寫的一首海棠花。實際移植海棠肯定總有人在不斷嘗試。但是這首晚唐詩,也寫出了海棠花種植的難度。說四川本地人都說海棠很難種植,難得你在這江南給種活了,海棠花開笑傲桃李,可以給牡丹當哥哥,因為海棠開花比牡丹早啊,我難得看到這麼漂亮的海棠花,幸甚幸甚!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太尉園林兩樹春,年年奔走探花人。

今來獨倚荊山看,回首長安落戰塵。

雲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顔色最風流。

若教更近天街種,馬上多逢醉五侯。”唐朝吳融《海棠二首》

吳融也是晚唐人,離杜甫和唐玄宗時代已經百年,荊山在湖北,和四川接近次元,海棠花此時在長江和江南流域開始種植成功。比如這個太尉的園林當中就有兩樹海棠。他也說了直話,這海棠要是在長安城開花,隻怕看花的絕對多達官貴人,王侯要人。

這也說明至少晚唐的長安城也很少有海棠花,因為氣候偏冷,很難成活。

關于後世流傳海棠是花中貴妃,楊貴妃海棠春睡的典故并不起源于唐朝。宋朝花卉種植培養達到新的高度,而且全民簪花,拉動了花卉經濟,海棠在宋朝成為廣泛種植的庭院花木,對花卉的欣賞已經達到單純化,拟人化,拟情化,就誕生了楊貴妃唐玄宗時代在宮廷裡賞海棠花的傳說。

宋朝和尚惠洪《冷齋夜話》,說有一天楊貴妃醉酒,被人攙扶到沉香亭,醉态可掬,像極了垂着花蕊扶搖微紅的海棠,唐玄宗說,貴妃酔酒象海棠睡未足。于是海棠之美,就和貴妃聯糸上了。

但實際,唐朝宮庭地處北方,很難存活海棠,就算是有,當時中唐盛唐主流審美是芍藥牡丹,梅花都靠後,何況不能大面積成活的四川海棠。是以這些都是宋人的杜撰。是想象中的審美。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濃淡芳春滿蜀鄉,半随風雨斷莺腸。

浣花溪上堪惆怅,子美無心為發揚。”唐朝鄭谷《蜀中賞海棠》

這首詩是末唐的鄭谷到四川,看到了春天到處都是海棠,而且杜甫已經過世100多年。杜甫死後成名,無數人到他的草堂去參觀。然後鄭谷說了一個疑問,這裡到處是海棠花,為什麼杜甫沒有寫過海棠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都是一個困惑人的問題。有很多人拿唐朝人說唐朝事,推敲杜甫不寫海棠的原因。

居然有一種說法是,杜甫的母親叫海棠,是以他不寫海棠。這是想象,不是有根據的。

那麼從海棠出蜀的軌迹,在唐詩裡就可以看到,這種花最初是因為果實不好吃又難以培植,是以晚唐之前,沒有大規模在四川之外培植。

杜甫在浣花溪落腳之時,培植的林木蔬菜,應該是以實用為主,畢竟主要解決糧食溫飽問題,是以海棠雖好,是一種山花,并沒有太深沉的價值來打動他。那是安史之亂後的亂世,關于花的審美,還沒有純粹到隻是因為你好看。尤其是杜甫凡事要講個意義的現實主義者。

海棠與曆史文本無據,與民生無關,或者也不夠壯美,因為還沒有人願意人工成林。

是以杜甫的眼睛淡淡錯了過去,很正常。但也許他的詩裡也有海棠的背景,比如“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垂絲海棠

安史之亂後,國家太平,反而在花卉審美上提升了一個高度,比如牡丹花,桃花都是中唐和晚唐之後真正形成的賞花潮流,舉國若狂的牡丹花審美恰恰不是唐玄宗時代,因為那個時代,牡丹是貴族之花。随之的也帶動了海棠花的廣泛移植和欣賞。

但了唐朝晚期,五代,和宋朝,形成了四川之外海棠花的花卉審美。宋朝興起的園林庭院審美,普及了美麗的海棠花。

用貴妃春睡比喻海棠花,不了解海棠山花特征的或者以為美。但從植物特性來講,那山野村姑喝着米酒倒在綠草山坡上,或更合适海棠天真爛漫的個性。海棠美在骨清而堅韌,耐早春的寒氣,隻可惜許多宋朝人庭院看花,看到的隻是她的豐美搖曳。

唐詩海棠五首,從海棠出蜀記,就知道楊貴妃海棠春睡是宋人的杜撰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