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坪鯉魚河探秘(二)

沿古麼些人肢葬遺址猴子岩順河而下,河流漸漸沒入村落。在拉畢村黑箐河上,一座古老的青石拱橋默默矗立于青山綠水間。因年代久遠,青石橋上野草蔓生,荒苔肆意,橋邊草木繁茂,遠看青石拱橋和青山綠水一色,幾乎完全融入了自然。但這不起眼的背後,卻隐藏着關于鯉魚河名字來源,這座小橋,也是鯉魚河畔最古老的茶馬古橋。

華坪鯉魚河探秘(二)

據史料記載,清代乾隆年間,湖廣填四川移民大潮進入頂峰,大批漢族移民進入華坪,開啟了一個漢族移民鼎盛時代。嘉慶年間,一批富商學者遷至華坪,其中就有茶馬古橋修建者周德陞。彼時,做為最有錢的遷居者,周德陞沒有選擇在舊衙坪城中居住,而是順當年的挪壁河(如今鯉魚河)一路上行。至挪壁河與黑箐河交彙處,覺得其地風景甚佳,且風水也好,便決定在此居住。但當時土著居民卻不願意接納這個外鄉人,水田山地都不願意賣給周德陞,周德陞隻能在荒僻處結廬而居。

閑居無事,遇大太陽好天氣,周德陞尋一平坦之地,将白花花的銀子擺開晾曬,傍晚時分收銀回家。天氣晴和日方好,雪花白銀耀人眼,周德陞這一舉動驚動了四鄉八鄰,原住民皆沒見過這等陣勢,紛紛圍觀且奔走相告。當時舊衙坪最高地方長官——土司聞聽傳言後也騎馬前來觀望,并感歎漢商之富有。周德陞與土司提出購買田地,土司也提出交換條件,若周德陞能為當地群眾做三件好事:修建舊衙坪到田坪的石闆路,在黑箐河上建三座橋,建一座觀音廟,田地就可以賣給周德陞。周德陞答應做成這三件事。

華坪鯉魚河探秘(二)

從現有史料記載中可得知周德陞所建三座橋,其中兩座分别名為樂善橋、行善橋,另一座其名已無可考。而時至今日,三座橋隻剩了黑箐河與鯉魚河交彙處這一座,且因橋碑毀壞于曆史中,也無從認證這座橋的名字。

橋建好後,取“鎖住洪魔,困作亂之鯉魚精在此忏悔”之意,“鯉魚河”便逐漸取代“挪壁河”之名流傳開來,并一直延用至今。而當年周德陞所曬銀子的地友善被稱為鯉魚田,周德陞結廬之地被稱為鯉魚堡,困住鯉魚精拴住鯉魚鼻子的地方被稱為拉畢。

那個曾經不被接納的外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和自己所建的橋一起,徹底融入了華坪曆史,被華坪人所尊崇。歲月更疊,我們已尋不見周德陞所建的其他兩座橋,僅餘的這座橋如今也顯得破敗而小,幾乎淹沒于荒煙蔓草之中。但兩個世紀以前,這座橋卻友善了兩岸無數群衆,讓商賈貿易,物物易換變得簡單。

來源:美麗華坪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陽作譜

稽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