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甘嶺戰役中,他帶領下的9人小隊,僅以輕傷3人的代價,殲敵400多人。這樣的猛将又該是怎樣的豪情?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記功指令(功字第五号)》這份指令究竟多有曆史意義?
裡面記載着黃繼光、邱少雲這兩位被寫入教科書、大家耳熟能詳的英雄被授予特等功的光輝事迹。隻不過,在這裡面有一位較少人知曉,但至今還健在的老英雄。他用自己的大無畏精神同樣被記載在“記功指令”中,裡面是這樣寫的:
“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特等功蔡興海授予二級英雄稱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天生的戰将,上甘嶺驗證了他的英雄底色</h1>
1949年12月,出身于陝西鹹陽的蔡興海投身軍伍,那一年他18歲。兩年後,就在抗美援朝戰役打響不久,他主動報名參加了志願軍,星夜奔赴北韓戰場。
1952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調集了六萬多兵力,還搭配着3000多架飛機、300多門大炮以及170多輛坦克。這樣強大的軍事配備,對僅有志願軍兩個連防守的上甘嶺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猛烈程度後人難以想象。
1952年11月2日,上甘嶺戰場陷入膠着狀态,志願軍和美軍已經在此地對峙了有半個多月。這一晚,志願軍的八連四班副班長蔡興海率領着全班戰士以大無畏精神進駐了597.9高地最前沿的九号陣地。
那時候,炮火早已經把山頭炸掉了兩米多,偌大的主峰上找不到一棵樹,甚至就連稀疏的草堆都被炸起來的虛土給掩埋了。
如今簡單的“進駐”二字,在那時候對前線防守的戰士而言卻意味着“閻王爺面前走一遭”。敵軍為了能阻卻志願軍的支援,不惜耗費大量炮彈,織造了一個足有七八百米的炮火封鎖網。但在蔡興海的率領下,他們根據聲音判斷近彈與遠彈,依靠炮火間歇跑步前進,總算爬上了597.9高地。
面對敵衆我寡的局面,蔡興海更是想出了用手榴彈、手雷和爆破筒“打空爆”的辦法,阻攔美軍的進攻。
所謂打空爆,其實需要相當的操作技巧,比如将手榴彈引線拉開後,握在手裡兩秒再扔出去,進而讓手榴彈在敵軍的頭頂上爆炸。要知道,手榴彈在地面爆炸時,因地勢影響有約14度的殺傷盲角。在該角度内,相對安全些。而手榴彈一旦在空中爆炸,則是全方位的殺傷。是以“空炸”的殺傷力更大。
蔡興海的“打空爆”戰術無疑給試圖拿下陣地的美軍造成了大麻煩。幾十号的美軍就此被頭頂上爆炸的手榴彈給炸得七葷八素,當場陣亡不少人,餘下的人也落荒而逃。到了下午4點左右,敵人又以一個連的規模來襲,再次被僅有9人的小隊給擊退了。可是,敵軍肯就此善罷甘休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個小時後,敵軍這次派出了翻倍的軍隊,足足兩個連的兵力發起了猛烈進攻,炮火爆炸産生的氣浪震得洞頂的土石沙沙地落下。
雖然如此,但躲在洞裡的志願軍戰士們卻不缺乏勇氣,有些士兵認為可能被敵軍包圍了,主張突圍出去。可作戰勇猛的蔡興海反而冷靜了下來,對洞口進行仔細觀察,随後讓士兵們沉住氣,并說道:
現在情況不明,出去傷亡會很大。敵人要是來炸洞子,我舍身爆破!絕不讓敵人堵死我們的洞口。
話音剛落,隻見他抽出了兩根爆破筒放在自己身上,随時準備和膽敢包圍的敵軍同歸于盡。在這樣的防守氣勢下,盡管敵軍進攻不可謂不瘋狂,但終究被蔡興海等人一次又一次擊退。
在這持續一天一夜的激戰中,連長曾經三次打算派兵增援,卻被蔡興海數次婉拒,至于理由則是前線陣地已經在激戰中沒有工事依托,增兵隻會導緻傷亡擴大。
這場硬碰硬的交鋒中,蔡興海帶領着全班打出了中國人的硬氣,先後打退了敵軍的7次進攻,殲敵400餘人,而代價僅僅是3人輕傷。如此戰損比堪稱是人類軍事巅峰表現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4">退伍後不忘軍人本色,始終堅持初心</h1>
1981年10月,蔡興海離開了自己奮鬥了大半輩子的部隊,轉業到了鹹陽的一家木材公司擔任黨總支書記。
那個時候,人們在結婚時往往流行需要置辦家具,這就需要找木材公司采購,是以這個機關自然也就門庭若市了。不過,蔡興海在這家木材公司的第一次亮相就讓人認識到了這位退伍老兵的不一般:
他不僅主動要求周圍人監督自己,還給自己來一次“約法三章",多次拒絕别人送來的“人情”,甚至就連自己親朋好友的請托也盡數拒絕。
1984年9月,面對鹹陽市機電裝置公司連年虧損的情況,不少人怕擔責任不肯來主持工作。但蔡興海卻來了,他臨危受命擔任了公司經理。一年以後,這家公司準備興建一個營業大樓,不少建築隊都盯上了這個承包工程。
這時候,一個蔡興海的老部下找上了門,希望能讓自己的建築隊承包這個項目,還承諾事成之後送他一台彩色電視和4000元作為辛苦費。但這樣的請求卻被蔡興海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以至于老部下當場氣鼓鼓走了。
沒想到,幾天以後,蔡興海的大哥同樣登了門。這自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大哥盡管字裡行間都是對弟弟蔡興海的關心之餘,但在結尾的時候卻還是回到了承包工程上。隻是,這一番又是徒勞無功罷了。
其實,在拒絕大哥的請求時,蔡興海内心是相當煎熬的。他18歲參軍,在部隊裡待了31年,家中二老全是大哥鞍前馬後,自己是對大哥多少有幾分虧欠的。
不過,在蔡興海看來,戰友情和親情雖然可貴,但卻不是因私廢公的借口。這位早在1953年3月就已經入黨的老黨員始終記得自己當年的宣誓,那就是為國家犧牲做自己的一切。
如此,也就不足以奇怪在蔡興海臨退休時有了這熠熠生輝的“195元”:從1984年到1990年,蔡興海清楚記下了自己先後使用了10次公司車輛,這195元就是他為此支付的油費。
想必不少人好奇,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大英雄又有怎樣的婚姻生活呢?
其實,沒有多少波瀾,隻有相看兩不厭的“平淡是真”。妻子張世芳雖然小了他七歲,卻從内心裡欣賞這位參加過上甘嶺的志願軍戰士。而當她看到了蔡興海身上那坑坑窪窪的傷疤後,她更明白自己的丈夫為何而戰,無外乎:為像自己這樣不能戰鬥的人而戰。
他們兩人平淡度日,彼此恩愛了一輩子,育有五個孩子。
多年以後,蔡興海依然會拿起自己珍藏多年的《上甘嶺戰役陣地編号戰略圖》,借助老花鏡和放大鏡回憶自己與戰友的峥嵘歲月。這位英雄的生日本是5月,但當他在子女央求下過生日時,他卻說在着自己的生日是11月2日。
因為這一天,是他和戰友在上甘嶺為了祖國浴血奮鬥的日子。
如今,已經耄耋之年的蔡興海依然在發光發熱,屬于他的傳奇一生仍在繼續。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多閱讀這些老英雄的事迹,比如《決戰北韓》、《北韓戰争》等書。畢竟,如果我們不用行動給這些紅色文學投票,那麼又如何期待更多英雄能夠出現呢?
決戰北韓白金珍藏插圖版抗日戰争3冊解放戰争2冊長征2冊【詩雨】 ¥4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