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對于“無肉不歡”的

小夥伴們來說

餐桌上必不可少的

就是各種肉類食品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而在衆多肉食中

牛肉

深閱聽人多人的喜愛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而牛排

可謂是占據了“C”位

集顔值與美味于一身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每次吃牛排的時候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為什麼牛排可以吃五分熟、七分熟

而雞肉、豬肉卻要全熟呢?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今天

就帶大家科普一下

牛排不同成熟度有什麼差別?

為保證牛排特有的嫩度,根據熟制程度,通常将牛排分為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及全熟。

三成熟牛排,剖面僅上下兩層呈灰褐色,其他部位基本是生的,稍有彈性,有大量鮮紅血水,内部溫度約為55~58℃。

五成熟牛排,剖面中央約有50%生肉,肉色呈淺灰夾雜淺棕色,略帶一點血絲,肉汁呈淺紅色,較為清澈,彈性足,内部溫度約為60~63℃。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七分熟牛排,剖面主要為淺灰棕色,在中央有一小塊生肉,肉中血水較少,肉汁呈淺白色,硬度、彈性較大,内部溫度約為66~68℃。

全熟牛排,内部為褐色,汁液無色、透明,外皮發暗,硬度大、彈性小,牛排中心溫度約為70℃。

牛排中的“血水”是血嗎?

肉的呈色物質主要為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在屠宰放血充分的情況下,肌紅蛋白為肉類的主要呈色物質。

合格的肉類,都會經過嚴格的宰殺放血程式,這是決定肉品優劣及衛生品質的關鍵環節。是以牛排中的血水主要是肌紅蛋白,而非來源于血液。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牛排不是全熟安全嗎?

正規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對肉品的品質安全控制非常嚴格,甚至可以追溯每塊畜禽肉的來源,使牛肉制品在出廠時,達到沒有有害微生物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生食安全性較高。

肉牛屠宰的小型作坊在工具、環境、人員、操作方法等方面相對落後,是以在生産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交叉污染,尤其是微生物的污染狀況難以把控,很難保證生産出高品質的牛肉産品,此類牛肉制品不可生食。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制作牛排最好的部位可以分四部分:

牛裡脊肉即牛背最長肌肉,稱為菲力牛排;

牛上腰部的脊肉,稱為西冷牛排或沙朗牛排;

牛肋脊骨部位,即由肋骨邊上的肉制作而成,稱為肉眼牛排;

T骨牛排,呈T字形,由牛背上的的外脊肉、脊骨和裡脊肉構成的呈T字型的大塊牛肉烤制而成。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研究表明不同熟制程度對牛排的蛋白質、脂肪、水分等基礎營養素都具有顯著影響。

七分熟牛排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利于人體消化吸收,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全熟牛排由于中心溫度過高,牛肉蛋白質聚集變性後,酶解位點被隐藏,不易被酶解消化。

大家可根據自身偏好來合理選擇不同熟制度牛排。

為什麼牛排可以吃半熟,雞肉、豬肉卻要吃全熟?

由于動物的生長習性不同,生豬肉可能存在寄生蟲,存在傳染縧蟲病、旋毛蟲病、蛔蟲病等疾病的風險,需要烹調至熟透狀态,方可安全食用。

三分、五分、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有啥差別?總算是弄清楚了…

活雞在宰殺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糞便、屠宰污水以及異味等問題,緻使新鮮雞肉中可能會存在一些緻病菌,對人類健康存在潛在威脅。是以,雞肉也要烹調至全熟,才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