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數十位志願者和老人一起包餃子、多家三甲醫院的專家、博士入村為老人義診。重陽節前夕,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舉行了“柿鄉情孝道文化餃子宴暨鄉村義診活動”。

重陽節前夕,一場别開生面的“柿鄉情孝道文化餃子宴暨鄉村義診活動”在北京房山區張坊鎮大峪溝村舉辦。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這場活動由張坊鎮成人學校及北京市柿鄉情生态農業合作社舉辦。旨在宣揚傳統孝道,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文化。來自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農村養老分會、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張坊鎮黨委人民政府、北京農業職業學院鄉村振興服務工作室、房山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等機關的志願者、學者參加了活動。
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農村養老分會主任委員朱啟臻表示,德孝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優秀傳統文化,其内涵随着中國社會發展,形成了豐富的内容和特定的外延,逐漸積澱和内化為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成為一種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倫理道德,熔鑄于現代公德心建設之中。
醫學專家為老人義診。受訪者供圖
“以尊老、敬老、愛老文化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對鄉村建設具有三方面的意義,”朱啟臻說,“一是容易被村民所接受,德孝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展現為人們的價值觀念和信仰,弘揚德孝文化,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識和情感共鳴;二是德孝文化可以推及到和諧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通過敬老活動,推動家庭和諧、鄰裡和睦、淳樸民風和文明鄉風建設,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方面,也是實作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徑;三是為鄉村的産業發展營造氛圍,敬老孝親活動激發年輕人關注家鄉的情感,不僅要常回家看看,還要關注家鄉的發展,很多典型村莊,就是通過敬老文化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做出了貢獻。”
志願者們和老人們一起包餃子、品餃子共度重陽節。受訪者供圖
朱啟臻呼籲,希望更多人關愛老年人,為他們的生活幸福做出貢獻。
活動中,張坊鎮還釋出了“緻全鎮老年人的一封信”,表示鎮政府将持續加大對養老事業的投入,從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紮實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持續推動老年人優待政策落實,努力為老年人辦實事、解難題,切實增強廣大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唐峥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