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是一顆低調的猕猴桃,外表樸實無華,内在豐富

收到了美女友人寄來的猕猴桃,拆箱時,小吳拿了一個跑過來驚喜地問我這是什麼?我一看,我也不認識,這是猕猴桃?和我認知中的猕猴桃全然不一樣。

表皮居然是白色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褐色,上面裹滿了細小的絨毛,有着類似磨砂皮絨質的肌理感。形狀也有很大差别,沒有陝西猕猴桃的豐滿,呈圓柱形。

這是一顆低調的猕猴桃,外表樸實無華,内在豐富

圖檔來自網絡

挑了一個軟的,很容易就撕開外皮,剝後整個果肉呈一種從未見過的深綠,果實甜為主微酸可口, 口感淡淡的甜,果肉糯糯的香,清清淡淡的卻不知為何有股親切的味道。吃過後能回味很久,因為個頭不大,一口一個也沒什麼問題,和過去吃的陝西的猕猴桃相比甜度低很多。

我和小吳一起看了一下說明,長了知識。原來白猕猴桃又名毛花楊桃,白藤桃,白毛桃,是藥食兩用珍品。

果實含糖10%,營養價值高,特别是維生素C含量每100g鮮果肉中含1135.1毫克,比中華猕猴桃高2-10倍,其中鉀元素的含量接近含鉀豐富的香蕉,是一種營養高度集中的天然産物。

并且可食期長,貯藏性好,常溫下貯放1個月,冷藏可達3個月以上。它主要的産地就在于貴州和浙江山區,其中浙江以圓柱形居多。

進一步了解,猕猴桃的曆史居然很悠久,出自中國,即便後來的紐西蘭奇異果很出名,也是在1903年外國人從中國帶出去的。

《詩經》有雲:隰(xí)有苌(cháng)楚,猗傩(yīnuó)其枝。“苌楚”就是2000多年前古人對猕猴桃的稱呼。

唐代大岑參“中庭井欄上,一架猕猴桃”的詩句,說的便是秦嶺主峰太白山下惬意的田園生活,守着一架的猕猴桃可以随手采摘,品味鮮果,确實也挺惬意的。

白猕猴桃個頭不大偏細長,雖其貌不揚,作用卻不可小觑。除了富含維C、護膚養顔外,還有不少藥用價值,包括治療糖尿病、改善視力、提高免疫力、防癌、抗抑郁等等。

我不禁多了幾分好感,原來這是一顆低調的猕猴桃,外表樸實無華,内在豐富。

為之高興的是人們如今多不在意它的外表,更注重它的内在營養。今天猕猴桃也早已成為尋常人家的日常水果,代表充滿活力、精力充沛、健康、營養、興緻高昂、富有生命氣息和充滿樂趣,傳遞着一種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

物和人都是同理,時光荏苒,外在終歸會老去,内在卻會因積澱而豐潤隽永。

友人這些年一直都不曾停止努力的腳步,給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延展性。縱使外表的容顔逐漸老去,靈魂卻日益有趣。

伏爾泰說過,外表的美隻能取悅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我明白了友人的智慧,原來不是單從想象而來,而是來自生活。

謝謝友人的白猕猴桃,謝謝你的記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