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臨終前托孤給諸葛恪但卻遭滅門,難道托孤之臣大部分都沒有好下場嗎?

提起諸葛恪可能有很多人不認識,但提起他的叔叔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他的父親諸葛瑾同諸葛亮是親生兄弟,諸葛家的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兄弟三人分别出仕魏蜀吳三國。三人中,諸葛瑾排行老大其次是諸葛亮,最年少的是諸葛誕。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年少得志</h1>
諸葛恪字元遜,出生于公元203年。自幼才思靈活,很小就出了名。二十歲時就出任了騎都尉,還是太子的賓友。有一次孫權問諸葛恪,“你的叔父和你的父親誰更賢明”諸葛恪回答到“父親更賢明,因為父親知道該為誰做事,而叔父卻不知道”。孫權聽後大笑。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逐掌大權</h1>
權疾困,召恪、弘及太常滕胤、将軍呂據、侍中孫峻,屬以後事。
在諸葛恪三十二歲那年,孫權封他為撫越将軍,兼丹陽太守。恰逢陸遜去世,諸葛恪被升任為大将軍,接替陸遜兼任荊州刺史。44孫權生病,太子年少,便讓諸葛恪、中書令孫弘兩人兼任太子太傅。在孫權病危時召見諸葛恪、孫弘、太常滕胤、将軍呂據、侍中孫峻,托付後事。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東興大捷</h1>
建興元年,諸葛恪在東興聚集人力,準備再次修築孫權在世時沒有修好的大堤,并在左右各築一座城。魏國譴大将胡遵、諸葛誕等人帶領七萬大軍圍攻兩座城,并圖謀摧毀堤壩。諸葛恪發兵四萬,日夜兼程,前去救援。魏軍輕視吳軍沒有做好準備,吳軍出其不意大敗魏軍。魏軍受到驚擾,四散奔逃,互相踐踏,有的人落入水中,魏軍死了好幾萬人。繳獲了幾千隻牲畜,兵器軍姿堆積如山。東興大捷後朝廷封諸葛恪為陽都侯 ,加封其為荊州牧、揚州牧,督領内外軍事要務。從此名滿天下。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專橫獨斷</h1>
東興大捷的第二年春天,驕傲輕敵的諸葛恪不顧衆人反對出兵,從各州郡征募了二十萬士兵。百姓十分不安,諸葛恪失去了民心。諸葛恪在新城同魏軍對峙了幾個月,也沒有把新城奪下來。又因為天氣炎熱,許多人患了腹瀉、浮腫。軍隊病了一半,也死了很多人。各營上報病患,諸葛恪認為情況虛假,要斬上報的官吏。一些部獻計,都未被采納。魏軍得知諸葛恪軍中情況便派出援兵,諸葛恪隻能撤軍,一路上都是掉隊的士兵。諸葛恪在中洲上住了一個多月,想要到浔陽縣開墾田地,因為朝廷的诏書接連不斷,他才慢慢搬師回朝。百姓都對他很失望。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5">滅門之災</h1>
諸葛恪班師回朝之後,孫峻因為百姓都怨恨諸葛恪便誣陷諸葛恪想謀權篡位。于是便和孫亮合謀要殺害諸葛恪。等到諸葛恪入宮拜見皇帝的時候,孫亮擺好酒席等着諸葛恪,酒過數巡孫亮離開,孫峻跟換衣服要拘捕諸葛恪,諸葛恪大驚,拔劍反擊,劍還未拔出,諸葛恪便被孫峻砍死。諸葛恪的兩個兒子諸葛建、諸葛竦聽說後便帶着他們的母親逃跑。孫峻派人追殺諸葛竦在白都被殺,諸葛建帶着母親得渡長江,想投奔魏國,跑了幾十裡被追兵捉住。諸葛恪被滅了三族,他的外甥都鄉候張震及常侍朱恩等,皆被滅了三門。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6">别人對諸葛恪的評價</h1>
諸葛瑾:恪不大興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孫峻:當今朝臣之才,無及恪者
總結
諸葛恪本是一個才思靈活的人,但可惜他為人專橫,剛愎自用,有了一些成績驕傲自滿,有才能又遭到同僚的妒忌。在東興大捷中他功高蓋主,直接導緻了他最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