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的時候,在上海郊區的美華裡有一個“女房東”,她曾經慷慨資助過一位落魄的乞丐。

誰料二十年之後,這個乞丐竟成為了著名的軍事理論專家。他就是第九兵團的司令,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中的名将宋時輪。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資助過宋時輪的這個“女房東”,她一生的故事更加傳奇。她的經曆,遠比《沙家浜》的“阿慶嫂”來得更加曲折,她就是“錦江飯店”的老闆娘董竹君。

董竹君、宋時輪這二位傳奇人物在上海的碰面,看似是一次曆史的巧合,但是其實也屬于曆史的必然。

因為他們二人,在差不多的時間裡,以不同的形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後來,他們又分别在各自的戰場上傾盡所能,為新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h1>

宋時輪1907年8月出生在湖南農村,早年的時候上過幾年私塾,跟父親學過中醫和國術。12歲進入了“洋學堂”,接觸到了新思想,是以很早就想參加革命。

1926年,僅僅19歲的宋時輪和朋友一起,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宋時輪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四·一二”爆發之後,國民黨在上海灘發難,很多共産黨員和革命人士被逮捕殺害。宋時輪因有共黨嫌疑,被關進了廣州的“石頭監獄”。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宋時輪坐了一年多的牢以後,在朋友的幫助下,于1929年被釋放出獄。當時國民黨大搞“白色恐怖”,宋時輪想要找到組織非常困難。

那一年,宋時輪流浪到上海的時候,身上隻剩了幾毛錢。幸好遇到了一個四川的同志,介紹他到上海美華裡找“二房東”董竹君幫忙。

董竹君是上海本地人,9歲的時候因為父親生病,家中經濟困難,是以家人把她以300大洋的價格押給了上海五馬路的一間書寓當“清倌人”。

14歲那一年,董竹君在書寓碰到了革命黨人夏之時。當時夏之時正被袁世凱通。二人一見鐘情,随後夏之時帶她去了日本。

董竹君到了日本以後,努力求學、上進,後來重返上海之後,就在一家洋行裡與夏之時舉行了“新式婚禮”。

不料夏之時後來回到了四川,當上了軍閥,思想和生活作風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并且染上了大煙瘾。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董竹君和夏之時二人,後來在子女教育的問題上産生了沖突。于是,董竹君就獨自帶着4個女兒,離開了四川,回到了上海。

當董竹君第一次見到宋時輪的時候,正是她初到上海的那一年。當時的董竹君,還沒有開紗廠,更不要說後來的“錦江飯店”了。

因為生活困難,董竹君在朋友的幫助下花光了積蓄,租了别人一幢二層樓房,再以轉租的形式當上了“二房東”,再用這筆收入養活自己和四個女兒。

董竹君早在四川就和地下黨有接觸,是以回到上海開出租房以後,也會經常免費收留共産黨人。不過,她自己當時的生活也很困難。

當二房東賺的錢不夠養家,于是董竹君就隻能安排自己大女兒周末不上課的時候,到歌舞團參加表演打工,而演出戲服都是租借來的。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在白色恐怖盛行的上海,一個二十出頭的乞丐前來尋求幫助,董竹君當時還是冒了很大的風險,給了對方資金。直到解放以後,他們二人再重逢,她才知道沒有幫錯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4">二、看似偶然的必然</h1>

常言說得好,一文錢難死英雄漢。宋時輪找到董竹君的時候,假如後者拒絕幫忙,宋時輪雖然未必會餓死,但是後來肯定會遇到很大的波折和麻煩。

宋時輪拿到了董竹君的那筆錢以後,決定回到家鄉,自己拉起一支隊伍鬧革命。他一路上省吃儉用,舍不得亂花一分一毛。一直走到當年的秋天,才回到家裡。

後來,宋時輪在當地組織了一支專打白匪,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遊擊隊”。因為聲名卓著,才引起了當地組織上的注意。最後,這支部隊就被收編入紅六軍。

當時在農村拉隊伍,主要靠發動群衆的革命熱情,但是也不可能完全不花錢。想必初創隊伍的時候用到的啟動基金中,就有董竹君的那一份。

曆史總是帶有一定的偶然性的,這一點對于董竹君來說也一樣。董竹君在四川的時候,為了給女兒找家庭教師,結識了共産黨員兼作曲家沙梅。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在沙梅的鼓勵下,董竹君才開始支援自己的幾個女兒去學音樂。後來,又因為教育問題與丈夫鬧翻。1929年,董竹君重返上海的時候,生活困難時也得到了共産黨人的幫助。

是以,董竹君當上“二房東”後,立刻毫不吝啬地反過來資助共産黨人。因為她性情慷慨,上海地面兒上三教九流的朋友有困難,都愛上門找她幫忙,結果她結交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1937年,董竹君終于跟夏之時離了婚。後來她開了錦江飯店,生意越做越好,全國聞名。夏之時得知後,心中不服,于是買通了“哈兒師長”範紹增,想把她推進湖裡淹死。

範紹增将要動手之前,遇到了董竹君的朋友楊虎。在楊虎的一番勸說之下,範紹增才終于打消了這個念頭。

從抗日戰争到解放戰争的那些年裡,宋時輪在正面戰場上殺敵,董竹君就在地下戰場上傳遞情報、救人。他們各自在屬于自己的戰場上,演繹着各自的傳奇。

1929年,上海一位女房東資助一落魄青年,再見時對方已是兵團司令一、傳奇英雄在最落魄的時候相遇二、看似偶然的必然結語

直到勝利之後,二人再一次相遇,才驚訝地看着彼此。彼時,他們二人,一個已經成為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兵團司令,而另一個也已經成了傳奇的“紅色”女商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8">結語</h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名人跟名人,總是比較容易湊到一起的。董竹君和宋時輪的碰面,既是曆史的巧合,也是曆史的必然。

當宋時輪在上海需要找組織幫忙的時候,董竹君正像“阿慶嫂”一樣,開着“客棧”,打開着大門,等着他這樣的人到來。宋時輪恰好就去了,這或許也是一種巧合。

但是,宋時輪和董竹君這樣的人,在那個年代和情況下,隻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是以他們的碰面,也就成了必然。他們都那麼特别,是以後來都有驚人的成就,也就不稀奇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