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毛主席是一位時代的偉人,也是一名飽讀詩書的知識分子,他文韬武略高超,但是卻曾經說過“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

曾在毛主席等中央上司身邊工作過的韓桂馨也曾說道,這句話毛主席經常說,在那個時候非常流傳。劉少奇之子劉源也在回憶中表示,确實屬實,而且毛主席不止一次講過。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但是以毛主席的淵博學識和地位,為什麼要講出這樣的話呢?當時是怎麼樣的大背景呢?作為毛主席的“學習對手”的劉少奇,又是一位怎樣的革命英雄呢?聽到毛主席這句話,他又是怎樣做出回複的呢?兩人還有什麼學習上的趣事呢?

今天博覽曆史就來帶大家一探究竟,新來的朋友别忘了點點關注,既能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内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h1>

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内各行各業的發展勢頭還是十分低迷,百廢待興。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毛主席堅持認為應該有一個全新的社會,我們的人民是國家的真正主人,思想、文化水準的提高顯得更加重要。

同時,随着新中國成立,人民的思想有了初步啟蒙,解放軍們都有些簡單的知識儲備,在退伍後,繼續發揮餘熱,将自己的一些文化知識,傳授給偏遠地區的山村學校中的孩童。

中共中央上司人也非常重視人民群衆的知識儲備,在未來一定是一個思想先進、知識水準高的社會,普及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群衆的文化意識,了解更多,通過書本學習先進的技術、知識;另一方面,提高全民素質迫在眉睫,沒有高素質,很難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主義國家。

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毛主席提倡所有人都重視學習,并以身作則,将“學習”這種行為,一直貫徹到自己的一生終點。

有一次,毛主席延安号召幹部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他就說道:“年老的同志也要學習,我如果再過十年死了,那麼就要學9年359天。”在毛主席的積極倡導下,一批一批的幹部投入到了火熱的學習活動中,在延安随處可見拿着書本閱讀的幹部同志,他們利用閑餘時間,比如飯後、睡覺前,閱讀幾張報紙,或者經典書籍。

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劉少奇同志。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劉少奇同志的愛讀書是當時黨中央内部都清楚的,他從小就善于思考、熱衷讀書,年幼時就對許多古籍經典有所涉獵。等到青年時期,他接觸到了共産黨,在求知欲望的驅使下,他多次前往蘇聯學習,并寫下了自己的感悟、思考。

也是劉少奇同志在黨内首次提出“學習毛澤東”的口号,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作了《修改黨章的報告》,他提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産物”,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樣的提議,引起了黨内的轟動,同時也是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首次被提出,這是黨内的指導思想的第一次飛躍。

劉少奇同志的愛學,見解獨到,受到了黨内上司人的一緻好評和認可。毛主席一直關注他的生活和學習,是以,這才有了毛主席說的“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這句話。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經常在學習生活中講到這句話,講的多了,大家也都十分好奇這位劉少奇是何方人物,能夠讓主席一直挂在嘴上。

許多黨員同志都開始了解劉少奇同志的學習故事和思考态度,也紛紛敬佩這位“學霸”的學識見解以及他的學習方法。大家也從中總結了适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表示會向毛主席學習,也會向劉少奇學習,三天趕不上劉少奇,就花三年。黨内的學習氛圍分外濃烈。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這句話也很快傳到了劉少奇的耳朵裡,聽到毛主席的這句話,劉少奇哈哈大笑,心裡想到:毛主席的這句話,絕對不是表面上這麼簡單。這句話簡單聽着就是一句毛主席本人的玩笑話,但是實則是為了激勵大家的學習熱情,鼓勵大家每天學習,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實在是妙啊。

參透了毛主席的深刻用意後,劉少奇回複到“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和毛主席說的話相呼應,有了一種争相學習的競争勢頭,同時格外的生動幽默,朗朗上口。

毛主席與劉少奇這一對“學習對手”的故事也在黨内流傳許久,更重要的是,激勵了一大批同志進行學習、深度思考,效果良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劉少奇的學習故事</h1>

介紹完劉少奇與毛主席的這件趣事,讓我們走近這位劉少奇同志,看看他是如何用功讀書,将讀書與國家的存亡聯系在一起的吧。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了。他的家中兄弟姐妹衆多,他排行老九。但是父母并沒有因為他出生晚而忽略對他的教育,在他少年的時候,家裡人就将他送到了當地舊式初級學校念書,第一次學習知識的劉少奇就被書中精彩的世界吸引了,從此,他就把讀書當成人生的一件大事,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書。夏天家中炎熱,他就坐在家門的小凳子上專心看書,直到天都黑了。

路過的街坊鄰居,都對這個愛讀書的小孩子誇贊不已,一次鄰居一個大媽打趣道,這個小孩這麼愛看書,估計看的書都能放滿一個書櫃了。慢慢地,周圍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便稱他為“劉九書櫃”。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很快,劉少奇結束了自己的中學。并于次年1920年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這裡他再次感受到了年幼時學習的喜悅,他對共産主義有着濃厚的興趣,并一心埋頭學習,想要多了解、深思考。

1921年,劉少奇決定前往蘇聯繼續學習。來到了莫斯科東方共産主義勞動大學學習後,劉少奇還是堅持年幼時愛好讀書的習慣,他認為在蘇聯求學的時間是很短暫而且非常寶貴的,要更加珍惜這種來之不易的機會,學出名堂來。

和他一起在莫斯科學習的蕭勁光曾在回憶劉少奇時說:“我們一起有過兩年的同窗時光,雖然平時不會住在一起,但都是從中國來的,便親切了許多。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劉少奇同志來到莫斯科後,很少與其他人出門,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呆在家裡,或者圖書館,用盡所有的時間學習和工作。經常是在學習俄文。或者是在閱讀《共産黨宣言》,邊讀邊思考着國内革命的問題。他愛好學習、善于思考的态度還影響着我們這些同學們,一起向劉少奇同志學習。”

在莫斯科的學習很快結束了,1922年,劉少奇便回到了中國,此後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工作。在此期間以及其後幾年,劉少奇一直保持着高度積極的态度參加、上司勞工運動,其中就包括安源路礦勞工大罷工、省港大罷工、武漢勞工群衆收回漢口英租界的鬥争等。

雖然工作壓力很大,要處理的事情也很多,但是劉少奇還是堅持着自己讀書的習慣,他曾經說到:“沒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前線的戰事緊張,經常會半夜就要起來處理事務,但是劉少奇還是從碎片化的時間中,抽出瑣碎的時間來讀書。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新四軍支隊張愛萍同志還回憶到過一次自己去探望劉少奇的趣事。

那是1939年,抗日戰争正是非常艱難的時期,前方戰火不斷,後方指揮部也是焦頭爛額。張愛萍這次就是前來看望時任中共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同志。

張愛萍同志也是剛剛處理完軍隊事務,已經夜裡十二點多,快一點了,聽到警衛員說劉少奇同志還沒有休息,便打算前往看一看,交流一下關于時局的看法和決定。

等到張愛萍同志來到劉少奇同志的房屋門口時,卻發現劉少奇同志的屋子裡格外的安靜。他掀開簾子一看,原來劉少奇同志正在書桌上專心緻志地看書呢。劉少奇的警衛員帶着張愛萍同志來到一旁,輕聲地向張愛萍解釋道:“劉少奇同志,明天晚上都會看一會書,我們怕他壞眼睛,要給他多點幾個蠟燭,他也不讓。就自己在那一個小蠟燭底下看書,一看就是好一會。”

聽完警衛員的話後,張愛萍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種敬畏感,他早有耳聞過劉少奇同志愛讀書的習慣,今天一見,原來是這般的癡迷。張愛萍也不忍心打擾正在看書的劉少奇,便告訴了警衛員,決定自己在這裡等一會,不必驚擾了讀書的劉少奇。

過了一會,劉少奇猛然擡頭才發現已經等待許久的張愛萍,連忙起身緻歉。張愛萍這才有機會和劉少奇說上話,兩人一起交談了許久。張愛萍後來回憶起這場談話時,還是對劉少奇的愛好讀書敬佩不已,他還提到說:“我湊近看劉少奇的書,我才發現他的用功在哪裡。他的書上很多地方都用紅筆、藍筆标記了許多處,但是書籍的本身、封面卻被保護的非常完好小心,沒有污漬或者折角的地方,非常整潔幹淨。”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不僅如此,1942年,劉少奇奉調回到延安工作,在此期間,長達一年的時間,他沒有放棄,刻苦了重重苦難,從蘇北跨越日僞一百多道封鎖線來到延安。盡管情況如此惡劣,但是他還是在絕境中捧起來了書本,用自己的毅力和能力,系統學習了一遍中國曆史和中國哲學史。他的堅韌和好學的精神可見一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2">毛主席和劉少奇</h1>

這樣一位好學認真、閱讀無數文獻的劉少奇,卻對毛主席十分敬佩。他的秘書吳振英、劉振德在會議劉少奇時曾經這樣說毛主席和劉少奇的關系。在劉少奇的嘴中,提及毛主席,便是敬仰和稱贊,和毛主席在一起的工作時光,他也收獲許多。

在劉少奇的秘書的記憶中,劉少奇的書架上最多的就是毛主席、馬克思、恩格斯、列甯等人的書籍,其中占比最大的還是毛主席的著作。此外還有一些别的曆史書記,比如《資治通鑒》等。劉少奇的秘書提到,他的每一本書籍中都會做很多标記,還會放書簽,以友善下一次閱讀。

據劉少奇的子女回憶,在他們小時候,劉少奇便經常跟他們說學習、讀書的重要性,在劉少奇的熏陶、指導下,他們一家也養成了每天都抽時間讀一會書的好習慣,這種習慣也一直陪伴了劉少奇子女的一生。他們也從中學到了許多生活中沒有的故事。

但是劉少奇同志如果隻是簡單地将書本上的東西“生套硬搬”的話,當然是不會得到毛主席的青睐的。劉少奇同志不僅多方面、深層次地學習了解各種理論知識,他同時也非常的注重如何将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實踐當中。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他曾經深刻地對其他同志們說過:“中國過去的失敗,幾乎都是理論上的失敗,并不考慮是否理論适用于目前的形勢。”

他還多次引用毛主席的話,來強調理論學習的重要性,他是這樣說道的:“毛主席曾經和我交談時說過,我們黨内如果有一二百個真正懂得馬克思列甯主義的人,就等于打倒了一個日本帝國主義。”

劉少奇還認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隻是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同時關注政治、文化、經濟等多重方面的基礎知識,此外,曆史是一個巨大的寶庫,要從中汲取營養,吸收教訓,本國和其他國家的曆史都要檢討和思考。

多年以來的相處,劉少奇敏銳地觀察到了毛主席的非凡才能,這才有了他首次在黨内提出要将毛主席思想寫入黨章的要求。并一直以來堅定地與毛主席一起并肩作戰,雖然到了兩人晚年時,都曾處于對國家利益的不同角度的考慮而發生了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但毛主席還是将二人的意見分歧視為“人民内部沖突”,當做是同志之間的正常争論。

在1967年1月13日,毛主席和劉少奇同志共同參與了中央工作會議。等到會議将要結束時,毛主席悄悄地告訴了自己的秘書,說:“小徐,麻煩你去告訴一下劉少奇同志,讓他一會開完會先别走,我想和他當面談兩句。”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毛主席的秘書徐業夫也很快将毛主席的話轉達給了劉少奇同志。會後,毛主席與劉少奇同志進行了長達一個小時多的談話。

兩位老人一見面便相視一笑,握手後分别坐下了。毛主席還是首先開口說話了,他詢問了劉少奇的近期家庭狀況,子女在哪、現在怎麼樣了。劉少奇簡單地回複了毛主席的問題後,也對毛主席近期的身體狀況表示了關心。之後兩人又就各自的工作方面的心得和感受做了詳細的分享,雖然二人還是存在一些見解不同的地方,但是并未發生沖突,隻是簡單地進行了探讨。這些也隻是黨内同志的“君子之争”,兩人隻是本着交流學習的初心一起進行探讨。

談話結束後,毛主席親自将劉少奇送到了門口,還親切地握住劉少奇的雙手,包含深情地望着劉少奇的雙眼說,“你要好好學習,照顧好身體”。

據毛主席的秘書後來回憶說,毛主席與劉少奇的這次交談非常愉快,當時毛主席送别了劉少奇後,劉少奇同志的臉上挂着燦爛的笑容,回到辦公室的毛主席的心情也是非常的高興。

但是這卻成了毛主席和劉少奇這兩位老人的最後一次見面。兩年後的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同志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帶着他滿腔的為國熱血以及滿腹詩書,他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定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他去世後,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表示了深深的遺憾,這位愛好讀書、追求信仰的一代英雄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

但是他和毛主席之間的故事還在民間流傳,永遠有人記得他的奉獻、付出,永遠有人會從他深夜學習的事迹中學到新的精神,也永遠有人會将他銘記。

在劉少奇的家鄉,湖南省甯鄉縣花明樓鄉,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永遠地開放着。每年都會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人前來祭奠這位無産階級革命家,懷念他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奮鬥的一生。

新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新時代發出的挑戰和機會,隻有不斷地學習,以毛主席、劉少奇這樣的革命英雄為榜樣,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争做新時代有思想、有擔當的新青年!不辜負時代的使命和責任,不辜負無數前輩打下的現今基礎!以蓬勃的朝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一直學習,直至最後一刻!

毛主席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一句話巧妙回應三天不用功,趕不上毛澤東劉少奇的學習故事毛主席和劉少奇

創作不易,覺得文章還不錯的朋友别忘了點點關注支援一下,關注博覽曆史,重溫過往故事。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