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 劉瑞朝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孟津黃河濕地内的黃胸鹀)

“塞外秋來風景異”,候鳥南飛無留意。鷹隼打頭,高飛南下,雁鴨成群,呼嘯而來。已是将近中秋,候鳥飛落沙洲,藏身蘆葦裡頭。9月14日,河南孟津黃河濕地,已可見不少南飛而來的候鳥的身影。有的準備在這裡長住,明年春天再北上,有的則是敞開了肚皮,準備吃飽喝足了,補充完體力,儲備了能量,再繼續南下。

“這些黃胸脯的小家夥們,又來孟津黃河濕地的早稻田裡啄稻子吃了。”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進階工程師馬朝紅說,今年秋冬季節的候鳥遷徙,已經開始了。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馬朝紅所說的,是黃胸鹀。今年8月14日,就觀測到了它們的身影,在早稻田和蘆葦蕩裡活動。不過,它們并不準備在這裡越冬,而是在孟津黃河濕地美美地吃上一個月飽飯後,才滿身能量地繼續南飛。

今年,調整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黃胸鹀成功更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等級更高,它們出現在河南黃河濕地,其意義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馬朝紅說,黃胸鹀是過境鳥。到明年春天,它們踏上北回的路程後,會在中途選擇在孟津黃河濕地休息一陣子,等補充了能量後,再繼續北飛。

現在,孟津黃河濕地内的黃胸鹀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根據觀測,黃胸鹀的數量在200隻左右。

候鳥遷徙的“先遣部隊”,最常見的便是鷹隼類。來到孟津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内,經常能看到在高空飛翔的鷹隼,有時而滑翔的鹞子,也有張開翅膀後姿态優美的黑卷尾。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在岸邊的一塊小洲上,休憩着一小群野鳥。白色的最為顯眼的是大白鹭,還有一隻不太顯眼的蒼鹭。它們身邊,是體型小一号的野鴨。

“有幾隻斑嘴鴨,它們是這裡的留鳥,經常能看見。還有8隻綠翅鴨,它們是從北方飛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通過望遠鏡,馬朝紅興奮地告訴大河報記者說,候鳥遷徙已經開始了,隻是還沒到最高峰時候。

同樣是野生鳥類,為啥還有留鳥、冬候鳥、夏候鳥之分呢?大河報記者了解到,候鳥指的是随着季節改變定期遷徙,以變換栖息地的鳥類,留鳥是當地一年四季活動的鳥類。鄭州常見的留鳥有麻雀,喜鵲,斑嘴鴨,白鹭等。

候鳥南遷已經開始了 約2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來孟津“打尖住店”

(到黃河邊觀鳥的馬朝紅)

夏候鳥,指的是春夏季節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到秋季飛到南方較暖地方過冬。馬朝紅說,孟津黃河濕地内的崖沙燕,便是夏候鳥,大部分都已完成了遷徙,目前僅有少部分還在濕地内活動。

冬候鳥,則是冬季飛到某一地區越冬,到了次年春季飛到北方繁殖,到了幼鳥長大,又值秋天,再飛到原地區越冬的鳥類。馬朝紅說,上面提到的綠翅鴨是孟津黃河濕地的冬候鳥,比如一部分大雁、灰鶴等。

(圖檔由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進階工程師馬朝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