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在北京西郊海澱,與頤和園緊相毗鄰。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有園林風景百餘處,建築面積逾16萬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餘年間建立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對大多數遊客而言,最吸引人的是圓明園内的景觀。雖然園内曆經滄桑,但人們仍能想象昔日的繁華。有趣的是,圓明園中的不少景觀與杭州西湖有着密切的關聯。
這要從康熙皇帝說起。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三十六歲的康熙皇帝開始第二次南巡,并第一次抵達杭州。這座以湖山盛景而聞名的城市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後康熙皇帝四次南巡到杭州,并在西湖北面的孤山腳下興建了行宮,這便是今日杭州市中山公園的位置。除此之外,康熙皇帝在杭州留下來的另一重要的印記,便是他考證并題寫的“西湖十景”碑。

《乾隆南巡圖》局部
他的孫子乾隆皇帝步祖父的後塵,在每一塊“西湖十景”碑題字的後面都配上一首詩,并留下了墨寶。不單如此,對江南景緻萬分迷戀的乾隆皇帝,還命畫師将這些景緻一一繪圖呈進。之後,乾隆皇帝還要求設計師将“西湖十景”移植到京城的皇家園林中去,這樣他就可以足不出戶地享受江南的美景。
雖然這十景無論是規模還是意境不能和杭州相比,但也都不乏自己的特色。我們不妨一起揭開曆史的塵封,看看圓明園的“西湖十景”與原版有哪些異同。
西湖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 孫小明
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是一處較為寬泛的景緻,是西湖一些特色景觀的綜合。平湖自然指的是西湖,而秋月則無疑是秋日的月亮,欣賞“平湖秋月”的最佳時刻是月圓之夜。而賞月的最美之處當屬白堤西端康熙皇帝禦題的“平湖秋月”碑處。這裡東接白堤、斷橋,南望則有湖水和群山,西側是孤山景區,北側背靠寶石山和葛嶺山,可謂四面皆景。
圓明園平湖秋月
圓明園四十景圖 平湖秋月
如果按照圓明園裡“西湖十景”修建的先後順序,平湖秋月應該是排在第一位的。這處景緻最晚在雍正年間就已經形成并命名,後經乾隆年間不斷完善,最後将此景列入圓明園四十景中,并繪制于《禦制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傳于後世。而且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朝皇帝都曾在此先後賦詩詠歎。
雍正皇帝
《平湖秋月》
樹杪暮煙收,晴光逐水流。
淺沙閑立鹭,輕浪穩眠鷗。
心月雙圓鏡,湖天一色秋。
恍疑星漢裡,缥渺玉京遊。
乾隆皇帝
不辨天光與水色,
結璘池館慶霄涼,
蓼煙荷露正蒼茫。
白傅蘇公風雅客,
一杯相勸舞霓裳,
此時誰不道錢塘?
嘉慶皇帝
《鏡遠洲》
千頃澄波接太微,水天一色漾晴晖。
漪瀾輕疊連松渚,绮縠平鋪襯石矶。
雲影高翻層閣峻,霞光遙絢遠山巍。
舒懷遊目皆餘事,心鏡自磨照九圍。
道光皇帝
《平湖秋月對雨》
平湖日午泛輕航,飒飒南風喜送涼。
鳴籁青松遮碧嶂,含芳紫槿映虛堂。
倏看雨腳疏還密,乍聽雷聲隐複揚。
四望溟濛涵妙景,瀛洲圖畫水中央。
鹹豐皇帝
《秋園試馬由春和鎮泛舟至平湖秋月即景》
詩思何處多,秋林落葉始。
策馬度平臯,澄清景逾美。
輕航泛碧波,芳菊絢幽绮。
抒素聊裁吟,晚涼生淨幾。
乾隆時期,圓明園“平湖秋月”的位置也頗有幾分西湖的神韻:其東側為石橋和“雙峰插雲”景觀,西側則連接配接廓然大公景區,北側倚靠一組不高的小山丘,南面則是水面寬闊的福海(模拟杭州西湖)。在周邊景緻的營造上,乾隆皇帝非常用心,力求從意境上達到最佳。
平湖秋月平面圖(嘉慶後期)
平湖秋月大殿盛每逢過年時節都會懸挂廊燈、五福骈臻燈兩對,六方絹畫燈四對。殿内還曾收貯棕竹邊文竹股心銅軸兩面黑紙平湖秋月應景字畫扇一柄。
從圓明園涵虛朗鑒看平湖秋月
在平湖秋月殿東面有一座吊橋,福海的大型遊船都是從此口進入北面的大船塢停靠的。橋的東端高台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攢尖頂木亭,亭外懸挂乾隆禦筆“兩峰插雲”匾。乾隆五年九月在兩峰插雲亭上安玻璃二塊,各長54厘米,寬29厘米。此景與杭州西湖“兩峰插雲”同名。也是圓明園内西湖十景之一,每到重陽節,此處是帝後登高之處。
圓明園平湖秋月遺址
如今圓明園的秋也是極美的,漫步園中,看彩葉飄飄,看黃葉鋪滿大地,近望福海,遠眺西山,你也許會沉浸其中,喜歡攝影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
溫馨提示:上圖為往年攝影作品,園内詳情請關注“圓明園遺址公園”官方微信、微網誌。
[攝影]
焦 曉 泉
金 紀 友
徐 徐
[編輯]
付 懷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