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亞瑟王:鬥獸争霸》今天已在國内上映。目前的先期口碑不容樂觀,爛番茄上僅得25%,相對權威性較高的metacritic評分也隻有44分。

但是說到本片的導演——大名鼎鼎的蓋·裡奇,大部分影迷都不會陌生,他早在20年前就交出了一部赫赫有名的處女作——《兩杆大煙槍》,這片兒至今還位列“影史著名黑幫片”的影單,屬于這個題材的必看系列。
蓋·裡奇早期一直喜歡拍犯罪、地下、動作、黑色幽默這種風格暗黑的電影,直到這幾年才接手《大偵探福爾摩斯》這種主流的商業故事。
《大偵探福爾摩斯》的第三部目前還沒有合适的劇本
雖然《福爾摩斯》風評一般,但動作戲引人入勝,可看性不低。于是蓋·裡奇再接再厲,大刀闊斧地拍出了《亞瑟王:鬥獸争霸》,試圖把亞瑟王的傳說講出黑色犯罪片的感覺——影片也以“黑幫搖滾風”作為宣傳噱頭,将古代傳說融入現代搖滾。
但在看片之後你會發現,黑幫是不切實際的,傳說是扭曲變形的,搖滾是生拉硬湊的。
劇情主線看似延續了經典的亞瑟王故事,但這個“亞瑟王”不如說是“獅子王”,因為,這就是一個人類版的獅子王複仇故事。
叔父刀疤·伏提根殺害了偉大威嚴的國王穆法沙·尤瑟,穆法沙·尤瑟的兒子辛巴·亞瑟流落他鄉,和動物們·騎士們一起長大,最後辛巴·亞瑟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殺死不義的叔父刀疤·伏提根,奪回王位。
……
裘·德洛在片中飾演亞瑟的蜀黍,對應了《獅子王》中的刀疤
這種複仇記式的雖然合情合理,但實在是太老生常談了。叔父篡位,兒子逃走,長大之後兒子奪回父親王位的故事,簡直就是《哈姆雷特》的借屍還魂。
莎翁是對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弑父情結在新的倫理道德之下進行改編。可他老人家都死了400年了,這個王子複仇記的故事卻沒有講出任何新意。
而所謂的“黑幫”元素,則是在貴族的傳奇中加入平民化的元素。片中的亞瑟因叔父篡位逃離國都,在妓院長大,成為一方地頭蛇,和朋友們靠收保護費、打架、坑蒙拐騙為生,匪氣十足,他們不像“騎士”,更像地痞。
吃瓜觀衆不禁要問:僅靠一群“烏合之衆”就能戰勝大權在握叔父奪回王位?
劇情是這樣解釋的:因為亞瑟王依靠血統拔出了聖劍,而聖劍為他的原本平庸的武力值帶來了威力無窮的加成Buff。
exo me? 它隻是一把劍诶!魔獸世界都不敢這麼編!
那麼,“亞瑟王”的傳說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和這部電影又有哪些出入?讓本文帶你穿越進中世紀“野史”,解鎖新姿勢。
“亞瑟王”是誰?
亞瑟王在歐美家喻戶曉,經常被文學藝術拿來當主角,他是古不列颠民間故事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領袖,關于他的傳說至今已流傳近1500年,經久不衰。
可以把他了解成歐洲大陸上的孫悟空
就像《西遊記》一樣,亞瑟王的傳說也一直被後人改寫翻拍,拍到觀衆已經審美疲勞,依舊屢試不爽,但因為原本的傳說太長内容太豐富,也能保證每次翻拍都不會主題重複。
來!我們來看看亞瑟王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列颠諸王史》是最早記錄亞瑟王傳說的文學作品
首先這孩子的身世就比較有趣,亞瑟王的出身本是前代不列颠國王尤瑟與公爵妻子的私生子。可能是這個身份影響了亞瑟王光輝的形象,是以在後來的改編中幾乎都沒有涉及。
黑曆史咱就不提了……
亞瑟幼年時被托付給魔法師梅林撫養,在平民階層長大的他不僅外表英俊潇灑,也擁有善良、正直、仁愛、有禮等優秀品質。
天生自帶牛X閃閃的主角光環
當然隻擁有品質是無法成為傳奇的,後來就發生了著名的“拔劍事件”。
老王尤瑟去世,主教提出隻有拔出聖劍的貴族騎士才能成為新的英格蘭之王,在所有勇士嘗試無果的情況下,隻有亞瑟拔出了石中聖劍,于是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推舉為新的不列颠之王,并帶領騎士團隊尋找聖杯,将不列颠推向空前的強大與繁榮。
網上随便一搜,畫風都是醬紫的
光是上面的故事,就足夠拍一部大片的了,但是亞瑟王的傳說還沒完,都說“守業要比創業難”,拔了一把劍就得到的江山也不能輕易拱手讓人,是以治國也成了亞瑟王面前的頭号要緊事,為此,他想出了一個“圓桌”治國的方式,這個制度才真正讓亞瑟王名垂千古。
如今無論是奧斯卡,還是電影座談,都常常用到“圓桌”的概念
圓桌是亞瑟王時期君王讨論政事的一張巨大的圓形桌子,亞瑟王與他身邊的騎士同坐在圓桌邊上,在圓桌上探讨政治沒有君臣之别,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言。是以,“圓桌”象征了平等與團結,成為後世作品中一個富有進步意義的象征意象而存在。
後來,在圓桌上出現的騎士們都各自演繹了屬于自己的傳奇故事,成為後世文學藝術的母題。我們也經常在各種影視作品裡找到關于“亞瑟”和他的騎士們的傳說。
《亞瑟王》:最正統的“亞瑟王”
在2004年,導演安東尼·福奎阿曾執導過一部《亞瑟王》,當時正值《特洛伊》、《貝奧武甫》等史詩片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大銀幕。
《亞瑟王》由克裡夫·歐文和凱拉·奈特莉主演,情節基本繼承自亞瑟王傳說,情節中規中矩,沒什麼新意,适合曆史愛好者求科普。
影片掩去了亞瑟本身私生子的身份,突出了亞瑟王與他的騎士們征戰四方保衛家園的情節。
這一版的《亞瑟王》将重點放在騎士的高貴品質上,隻有善良忠直的人們的英勇無畏、并肩作戰對抗現實的不公和殘忍,才最終保衛了心目中自由的家園。
而戰争持續不斷,騎士們卻早已生出對家園的懷戀與對戰争的厭倦情緒,一場場戰争仿佛無盡的輪回,自由對于騎士來說好似永遠無法到達的虛幻的彼岸,難免讓人産生無助的宿命之感。
影片雖然高度還原史實,但顯得有些平淡乏味,場面雖大,卻缺乏亮點。
《第一武士》:戴綠帽子的亞瑟王
騎士文學最值得品味的莫過于騎士的愛情了。這是西方騎士文學永恒不衰的主題,亞瑟王身邊騎士多達150多位,最傳奇最浪漫的愛情,要數騎士蘭斯洛特與亞瑟王後的愛情故事。
電影《第一武士》就是一部從騎士故事入手的亞瑟王傳奇。由老牌007扮演者肖恩·康納利主演。
講圓桌騎士蘭斯洛特愛上了亞瑟王的王後桂妮維亞,原版的傳說中蘭斯洛特與王後桂妮維亞建立起了“柏拉圖式的愛情”。
但在影片中,蘭斯洛特與桂妮維亞之間的求愛更像村頭洗剪吹強撩村花,充滿了世俗的意味,沒多少浪漫感覺,倒是肖恩·康納利的亞瑟王老成持重,演出了那種身肩重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與所有三角戀故事一樣,被背叛的一方總要想着如何去懲罰或報複,王者亞瑟也是一個平凡的丈夫。但作為不列颠王者的亞瑟面對摯愛的妻子和最優秀的騎士,在保衛國家與個人私情之間陷入了沖突,最終亞瑟隻能選擇身為王者的家國責任。
一番掙紮之後他選擇不迫害騎士蘭斯洛特,強頂着一頂綠帽子,換了國家的安定與祥和。
《王牌特工》:腦洞大開的“改編”
電影《王牌特工》采用了很多亞瑟王傳說的元素,對,僅限于元素而已。最終的電影新穎刺激,是一群特工騎士跟壞蛋大反派鬥争,進而拯救世界的故事。每個特工都帥炸裂,讓人眼前一亮。
片中金士頓特工局認中世紀的圓桌騎士為他們的祖師爺,是以也幹脆以亞瑟王圓桌騎士們的名字為各個職位命名。
特工頭子,這個白發老爺爺,自然就取了騎士領袖的名字——亞瑟;
影片沒開始多久就被劈成兩半挂掉的悲慘叔叔,叫蘭斯洛特,在傳說中是非常風流的騎士,在上文《第一武士》裡,我們也介紹了,就是他跟亞瑟王後有一腿;
難怪會被劈成兩半……
他死後,蘭斯洛特這個名字被新來的女特工繼承;
由全世界最适合穿西裝的男人——科林叔飾演的哈利,在片中又名加拉哈德,傳說中加拉哈德是最純潔的一位圓桌騎士,隻有他能夠捧起聖杯。
這位光頭毛衣宅男、計算機高手是男主角埃格西的教官,名叫梅林。别看他戲份不多,來頭可不小。在傳說中,梅林是亞瑟王的摯友兼導師,也是亞瑟王最信任的人。
《王牌特工》的具體情節與亞瑟王可謂大相徑庭,比如,片子進行到一半,特工頭子亞瑟就背叛了金士頓特工局。
但我們仍然能夠從中看到一些亞瑟王傳說的影子。
影片裡的“騎士”特工已不再去擁護某個“王”,他們堅守的,隻是騎士精神與個人榮耀,也是影響了後世英國人的紳士精神。他們要成為英雄、拯救世界,抱得美人歸。
電影《王牌特工》看似元素新穎俏皮,幽默而調侃,但就在對勇敢與正義的歌頌中宣揚重返傳統英國,并呼喚紳士品格的回歸。
1500多年後的亞瑟,在奇幻的劇情和帶感的音樂裡,混雜着蓋·裡奇的黑色幽默,拉開了自己的新篇章。經曆這次考驗之後,還會有導演願意挑戰這部史詩巨作嗎?他的命運還能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