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貿易關系或改善,雞爪何以成為先鋒?

美國農業部門正在敦促拜登政府采取更積極的方法來改善與中國的貿易。農業組織和貿易倡導者要求拜登政府考慮取消對中國的關稅,認為關稅是美中貿易戰的殘餘,并無益處

中美貿易關系或改善,雞爪何以成為先鋒?

持續兩年的貿易戰後,新冠疫情又引發勞動力短缺、産業鍊受阻,美國農民們希望在中國市場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亮。攝影/金焱

文 | 《财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 蘇琦

貿易是中美兩國可能達成某種共識的領域之一,這個迹象正在變得愈發明顯。當地時間10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出席美國養雞協會會議時表示,她與中國接觸的宗旨是緩和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因為目前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猶如“一堆幹柴”,随時可能因為一個誤解“引發大火”,屆時将對兩國産生非常嚴重的影響。戴琪表示,希望經過努力,美中兩國可以就目前的貿易關系進行“冷靜的對話”。

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貿易代表戴琪舉行視訊通話。中方就取消加征關稅和制裁進行了交涉,就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産業政策等問題闡明了立場。雙方同意本着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繼續溝通,為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發展和世界經濟複蘇創造良好條件。

多位專家對《财經》記者指出,美中正開始從前總統特朗普2018年3月開始的關稅外交的惡性循環中慢慢走出來。

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農産品出口有所增加,去年中美貿易戰休戰後,美國農戶把創紀錄數量的農作物和肉類運往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對美國農民和牧場主來說,他們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激增的農産品出口帶動美國農業經濟好轉,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和農業企業的利潤,并引發了關于農戶将把比以往更多的土地用于某些作物的預期。

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2020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産品出口量上升至5550萬噸,占所有農産品出口的四分之一。美國農業部預計,到2022年,中國将從美國進口390億美元的農産品,高于2021年預期的370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農産品出口有助于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打擊。其中,美國家禽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對中國的持續出口能力。美國家禽和蛋類出口委員會(U.S. Poultry and Egg Export Council)主席吉姆·薩姆納 (Jim Sumner) 說,在過去幾年中,他們一直為中美關系可能引發的摩擦而憂心忡忡。

雞肉的營養特點更加符合現代健康食品消費觀念,推動了中國雞肉消費持續穩定增長。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随着中國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增加,美國明年對中國的雞肉出口預計将增長3%,達到93萬公噸。“中國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龐大的人口—— 他們都需要食物。它需要進口農産品。這是我們可以提供的東西,”戴琪補充說。

雞爪:中美貿易的先鋒

美國農業部外國農業服務局(USDA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日前釋出了《中國年度禽肉及其副産品的報告》,該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國内雞肉價格将上漲,國際航運和港口中斷将得到改善,雞肉需求将支援中國擴大進口,因為就目前行情而言,進口雞肉價格仍比國内雞肉價格低20%至50%。

該報告對2022年中國雞肉進出口貿易進行了預測。其中,2022年雞肉(不包括雞爪)進口量增長3%,達到93萬公噸,雞爪進口量将達到80萬公噸;此外,中國雞肉出口也将收獲4%的增長,達到44萬公噸。

中國需求巨大的雞爪、雞腿肉以及其他雞肉産品在西方消費者中并不那麼受歡迎,如果沒有中國的購買,很多美國雞肉公司都隻能将雞爪送到加工廠,做成寵物食品原料,通常每磅隻能賣幾美分。是以中國市場對美國雞肉加工企業來說尤其重要。

今年1月至6月,美國雞肉出口總額達到曆史最高水準。 具體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雞肉出口總量為185.6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8%,出口額達到21.36億美元,增長21.1%,其中有超過一半的交易量來自雞爪。 主要出口國家為墨西哥、中國、古巴和菲律賓等,這四個市場加起來占美國雞肉出口總量的49.2%。其中,古巴和菲律賓都創下了進口美國雞肉量和金額的曆史紀錄,而墨西哥和中國進口額也都創下各自的曆史紀錄。

2021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美國雞肉21.7萬公噸,其中雞爪占59.6%,達到12.94萬公噸,今年中國全年雞爪進口量預計将超過25萬公噸。 美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主席表示:“盡管在過去的一年,我們的行業面對了很多困難,但卻以出口量和出口額創紀錄的成績渡過了難關。”“這證明了我們行業的實力和努力,也說明了世界各地市場對美國禽肉和禽蛋的巨大需求。”

美國市場消費者對雞胸肉和雞翅的強勁需求,加上出口需求的增加,導緻美國禽肉庫存持續處于曆史低位。8月底美國冷凍雞肉庫存較7月下降了3%,較上年同期下降了20%。除了勞動力,雞苗孵化率仍然是制約美國雞肉生産增長的主要因素。今年美國每周的孵化率比去年提高3%-5%,但産量比去年下降了1%。

今年上半年,美國雞蛋出口量創下了曆史最高紀錄,出口額達到曆史第二高。今年上半年,美國對南韓的雞蛋出口量和出口額均創下曆史最高紀錄,對墨西哥和中國香港的出口量達到曆史第二高位。

美國商界曾表示,拜登政府執政多半年的時間以來,他們對白宮的對華态度越來越失望,特朗普時代施加的對抗性政策仍然存在,拜登總統在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交往方面沒有提供多少明确的資訊。

美國農業部門正在敦促拜登政府采取更積極的方法來改善與中國的貿易。農業組織和貿易倡導者要求拜登政府考慮取消對中國的關稅,認為關稅是美中貿易戰的殘餘,并無益處。美國乳業産業的多個組織就表示,報複性關稅抑制了美國乳制品在中國的銷售,在奶酪和奶粉銷售方面,美國在華的市場佔有率落後于其他國家。

10月26日,劉鶴副總理在與耶倫财長的視訊通話中,表達了對美國取消加征關稅和制裁等問題的關切。中方認為,在目前形勢下,取消加征關稅符合中美兩國消費者和生産者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經濟恢複。

不斷“長肉”的中國市場

美國肉類企業業正面臨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供應鍊緊張局面,勞動力供應不足将繼續影響美國肉類的生産率,預計到2022年這一問題仍得不到解決。随着美國肉類供應鍊面臨多重不利因素,中國市場正成為美國肉類消費增長的一個重要管道。

根據CoBank的Knowledge Exchange最新季度報告,美國食品供應鍊正處于疫情開始以來最糟糕的狀況。美國8月禽類供應量同比減少20%;牛肉儲備同比下降7.7%;豬肉儲備同比減少44%,降至2017年以來最低水準。

同這一組資料形成對比的是,今年7月-8月,美國對華出口牛肉超過了2020年全年總和。截至8月31日的兩個月内,美國對華出口牛肉總額達到了2.40億美元,比2020年全年對華出口牛肉總額多出4500萬美元。

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群眾食用的豬肉量預計高達4030萬噸,是歐盟所有國家總和的兩倍多。從2020年進口資料分析,中國進口豬肉(不含豬雜碎)的主要來源國前五名分别是西班牙、美國、巴西、德國、加拿大。去年9月美國對華豬肉出口已經超過了貿易戰之前的水準。據統計,美國約27%的豬肉用于出口。盡管需求較一年前有所減弱,但中國/香港仍是 2021 年美國豬肉的最大目的地,截至5月,豬副産品出口量增長 3%至136577噸,價值上漲 9% 至 3.32 億美元。但豬肉産品減少使總出口量下降22% 至 408896噸,價值9.527 億美元(下降 24%)。

中國豬肉和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促使這一趨勢在最近幾個月内加速。今年美國對華豬肉供應反映了中國國内産量增加和進口減少的預期,美國對 2021年三四季度的豬肉對華出口預測分别下調了25% 、1.1 億磅。

9月16日,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十年前,其前身、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還是一個由美國主導的貿易俱樂部,旨在限制中國經濟模式的影響。如今,美國退出了TPP,中國則想要作為最大的成員加入其中。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USMEF)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今後中國市場仍有具大的增長潛力,中國申請加入CPTPP對所有為中國供應肉類的相關國家來說,都有重大意義。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進階研究員傑弗裡·斯科特(Jeff Schott)對《财經》記者指出,“前美國貿易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曾多次表示,當中國能夠履行TPP的高标準要求時,他歡迎中國加入TPP。自TPP簽署以來,美中關系已經曆了相當的坎坷,美中貿易戰、關稅和經濟制裁以及高科技出口管制等增加了雙邊關系的摩擦。為重建信任,兩國應在有共同重要目标的領域開展合作。”

10月26日上午,劉鶴應約與美财政部長耶倫舉行視訊通話。雙方通話約一個半小時左右,就經貿領域廣泛議題進行了務實、專業、深入的交流。

中美通話的内容包括,一是雙方就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進行了交流和讨論,包括增長形勢、通脹壓力、金融穩定、供應鍊等問題。雙方都認為,世界經濟複蘇正處于關鍵時刻,中美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協調十分重要;二是雙方就金融市場監管、G20架構下合作等多雙邊領域具體合作,交換了看法;三是雙方提出了各自關切的問題,中方表達了對美國取消加征關稅和制裁、公平對待中國企業等問題的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