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董卓,那可是非常出名的,隻要稍微了解三國的人,幾乎都對董卓非常了解。在大家的認知中,董卓乃是東漢末年的大奸臣,若沒有他,估計也就不會有後面的亂世。事實上,除了不好的名聲,董卓還給後人留下了6個字,千年以後成為了年輕人的口頭禅!
董卓這個人,前半生還是非常勵志的,如果不看他禍亂朝堂這一段,他幾乎可以算是國之棟梁了。

董卓這個人,年少時就與衆不同,喜歡結交朋友,當時漢人其實對羌人并不是非常友好,甚至歧視羌人,但是董卓沒有這個想法,他不僅不歧視羌人,而且還非常喜歡和羌人交朋友,深得羌人的歡心。
曾經一些羌人首領來看董卓,董卓直接宰殺耕牛來款待這些頭領,令大家頗為感動,因為耕牛其實就是老百姓的命啊,可以幫助老百姓更好幹活。董卓如此大氣,使得衆頭領非常感動,于是他們回家後湊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送給董卓,以示對董卓的感謝!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到,董卓一開始其實是非常大氣的,深閱聽人人的歡迎。
由于董卓的名聲越來越大,他逐漸受到重要,開始成為東漢政府的官吏。當時匈奴人經常侵犯邊境,董卓多次帶人擊敗匈奴,立下大功,越來越受重用。随着董卓戰功的積累,他的官職越來越高,到了後面,他已經升為了一州之長,統管一州了。不過也正是因為董卓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變得越來越大了。
當時大将軍何進為了逼迫太後除掉宦官,命董卓帶兵進京,威脅太後,結果事情洩露,宦官首先發動攻擊,誅殺了何進,搞得京城大亂。何進的手下和宦官火并,使得京城陷入動蕩,讓帶兵前來的董卓看到了機會。按照常理來說,董卓雖為一州之長,但是他在朝堂的地位還是算不上最高,根本無法染指大權。但此時京城動蕩,皇帝年幼,而董卓手上,有一支精銳軍隊,是以他直接借輔助小皇帝之由,開始統攝大權。
這本不合常理,可誰叫董卓手上有兵呢?衆大臣懾于董卓的淫威,敢怒不敢言!不過有人害怕,也有人不害怕,由于董卓的行為太不得人心,以袁紹為主的關東聯軍開始形成,緻力于讨伐董卓!面對關東聯軍,董卓怕了,于是他開始挾持皇帝遷都長安,并打算一輩子呆在長安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大權在握的生活。隻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董卓遷都長安後,又冒出了一個厲害的對手,這個對手便是王允!
王允雖然沒有兵權,但是他很會玩手段,還成功收買了董卓的義子呂布。呂布乃是三國時期的悍将,自投靠董卓後深受董卓的信任,不過由于呂布和董卓的小妾有私情,擔心被董卓發現,是以他隻能和王允聯合,共同對付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乘車前往皇宮計劃參加皇帝的慶祝會,呂布随從護衛。當董卓行至北掖門外時,李肅等人拿着長戟沖出,刺向董卓。董卓也是個聰明人,衣服裡面還穿着铠甲,是以他并未受傷,不過突如其來的變故也吓了董卓一跳,是以董卓立馬大聲叫道“吾兒奉先何在” ?董卓的本意是讓呂布保護自己,拿下這些行兇者,哪知道呂布來倒是來了,但是卻一戟刺向了董卓,直接将董卓給殺了。一代枭雄,就這樣窩窩囊囊死掉了!
董卓之死,意味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意味着一個亂世的開啟,後世對于董卓的評價,往往都是非常差的,将他給釘在了恥辱柱上。不過董卓臨死前說的話,倒是穿越千年,成為了年輕人網上口頭禅!
“吾兒奉先何在”這句話的本意是我的兒子呂布在哪裡,這是董卓臨死前喊的話,結果最終殺他的人也是呂布,是以這句話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現代網絡中,每當年輕人遇到無法完成的事情時,總是會戲谑般說出“吾兒奉先何在”這句話,表示自己非常為難,沒有辦法了,很無奈!
結語
董卓前半生非常勵志,但是後半生卻篡奪了東漢大權,搞得東漢朝堂一團糟,甚至由此引發了大亂世,是以曆來被衆人所看不起。不過董卓臨死前大喊“吾兒奉先何在”這6個字,倒是穿越一千多年,成為年輕人的口頭禅,給大家的生活增添了滋味,也算是董卓的貢獻吧!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