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文/快哉風

  高中國文課本裡有一篇《蘇武傳》,講述蘇武被拘匈奴十九年,齧雪吞旃持節不屈的故事。不過,這段課本裡,卻有意無意漏了一件事情沒提:蘇武娶過一個“胡婦”,還生了個兒子。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班固在《漢書》記載道,蘇武晚年,因為前妻所生的兒子蘇元參與謀反被殺,皇帝可憐他問道:“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蘇武回答:“前發匈奴時,胡婦适産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緻金帛贖之。”于是,皇帝派人接回了蘇武和胡婦所生的兒子蘇通國,封他為皇帝侍從。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那麼,問題來了,蘇武歸國時,“凡随武還者九人”,為何沒有帶他的匈奴妻子和兒子?

  蘇武出使匈奴前,有妻有子(蘇元),而且與妻子非常恩愛。臨行時,蘇武寫了一首感情真摯的五言詩《留别妻》:“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别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這首詩裡充滿了“恩愛”、“不疑”、“相思”,但是,沒人經得起時間考驗,蘇武從李陵口中得知妻子改嫁的傳聞後,娶了胡婦。

  很多人疑問,蘇武在北海不是“齧雪吞旃掘鼠挖草”嗎?怎麼還有實力娶妻子?蘇武有過一段苦日子是不錯,但并非一直如此。匈奴的貴族對蘇武是很尊敬的,單于的弟弟於靬王曾經賜給蘇武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圓頂的氈帳篷。李陵也賜給蘇武十幾頭牛羊,為他安排酒宴和歌舞。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沒人會否認蘇武19年不屈服匈奴的民族氣節,不過,從古至今的史書裡為了為尊者諱,都輕描淡寫蘇武的娶胡婦事件,甚至有人說胡婦是匈奴故意“難之者”、“苦之者”,意思是美人計,這就是笑話奇談了。

  蘇武是個男人,自然有七情六欲,在得知妻子改嫁後娶胡婦也無可厚非,蘇轼在《東坡志林》裡就寫道,人最難的是“去欲”,“蘇子卿齒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窮居海上,而況洞房绮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不過,蘇武歸國時為何不帶妻子和兒子一起走?帶匈奴妻子回國并非大罪,因為有先例,當年張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十幾年,回國時他是帶着匈奴妻子一起的,《史記·大宛列傳》記載:“骞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皇帝卻一點沒有怪罪,封他為“博望侯”。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蘇武沒有效仿前輩張骞攜胡妻回國,我猜還是愛惜自己的聲名,第一他是有妻有子之人,畢竟不知道妻兒的真實情況;第二他是聲名享譽兩國的“氣節之士”,娶胡婦多少有損英雄形象。于是,蘇武對這段往事諱莫如深,如果不是年老時皇帝問起,估計一輩子不會有人知道。

蘇武回國時,為何狠心抛棄了匈奴妻子和兒子?

  曆代史學家對那個曆史深處的“胡婦”,都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我們無從知道那個遊牧民族的女子姓甚名誰,長什麼樣子,但一個女人,在你最孤苦的時候陪伴了你,給你溫暖、愛情、親情,最後卻被先娶後棄——蘇武不辱君不辱國,卻愧對那個不知姓名的大漠女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