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解雙征”顧名思義,就是用一個子解決了兩塊征棋的引征問題。“一子解雙征”在圍棋實戰極少出現。曆史上關于這種棋形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宋代李逸民所著《忘憂清樂集》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唐代國手王積薪。同是在唐朝,國手顧師言迎戰來訪日本王子,同樣用一着“一子解雙征”獲勝。
唐蘇鹗《杜陽雜編》雲:
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上設百戲珍馔以禮焉。王子善圍棋,上敕顧師言待诏為對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雲:'本國之東三萬裡,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談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溫夏冷,故謂之冷暖玉。又産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棋局,光潔可鑒。’
及師言與之敵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而汘手凝思,方敢落指,則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顧師言鎮神頭,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鎮神頭圖。

1996年日本第20屆棋聖戰中趙治勳執黑中盤勝小林覺;2003年第23屆NEC杯趙善津執白中盤勝柳時熏局中都出現過“一子解雙征”。
不過現代最有名的“一子解雙征”則出現在一代圍棋傳奇李昌鎬的對局中。
2001年的李昌鎬正值巅峰,他2月擊敗中國常昊獲得第四屆應氏杯冠軍,成就世界棋壇大滿貫;5月在LG世界棋王賽的五番勝負中,在0:2落後的情勢下,連扳3局,最後以3:2驚天逆轉飛禽島不敗少年李世石。9月份在南韓lg精油杯上挑戰上屆冠軍崔明勳。
崔明勳九段于1975年出生,1998年進入第2屆LG杯世界棋王戰4強,1999年獲得首屆春蘭杯季軍,2001年獲得第14屆富士通杯亞軍,實力非常強勁。
李昌鎬“一子解雙征”的千古奇招就出現在雙方第三盤對局裡。
本局李昌鎬執黑,黑9尖沖,行棋非常主動。一改李昌鎬以往鋪地闆官子決勝的本格派棋風。
白18補棋後,白22深深打入,這是在輕視李昌鎬的力量。
黑23尖頂,白24飛,有過分之嫌,被黑25、27手沖斷,白30補時,黑31斷是好棋,白棋意外有些難辦。
如果白1接住,黑2很愉快的先手打吃,順便破壞白棋下面的眼位,白棋斷然無法接受。
實戰,白棋沒有想出太好的應對,至35長,黑棋非常厚實。白棋36靠、38切斷,但沒想到李昌鎬第39手居然在二路立,這是對崔明勳無視自己力量的最強反擊。雙方在這一刻,氣勢上誰也不能讓步了。崔明勳也不準備認慫退讓,白40憤然反擊。至白42,雙方已經進入了一條彼此都沒有退路的單行道了。
白棋62至70,AB兩點見合,AB征子隻要得其一,黑棋便将崩潰。估計此時,崔明勳認為自己已經勝利在望了,也許他認為,在力量上,李昌鎬終歸還是要稍遜的。
然而,李昌鎬下出了千古的妙手,黑71鎮神頭,一子解雙征!白棋瞬間崩潰。
行進到黑81手,白棋中腹大龍被殺,崔明勳投子認負。
可以想見,李昌鎬在走39位下立的時候,肯定已經預見到了71手的一子解雙征,石佛算路之深遠,宛如玩弄對手于股掌之上,令所有對手絕望!
輸掉此局的崔明勳好像信心受到了極大地打擊,此後一蹶不振,逐漸淡出了南韓一線棋手行列。
而李昌鎬此局表現出來的精準算力,也極大地震撼了世界棋壇,徹底摧毀了中日棋手的信心,也進而登上了神壇。直到2005年第十屆三星杯,神豬天降的羅洗河神奇地扳到了李昌鎬,李昌鎬的恐怖統治才宣告結束。